【智华新闻社讯】
,受
“
中等收入陷阱
”
影响,世界经合组织在
2017
年
10
月将智利列入全球国际援助接受者名单中。
绝大多数的拉丁美洲经济都受到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影响,然而,智利并非其中之一。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智利
2017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达到
12500
美元。智利是第一个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南美国家,从
2013
年起,世界银行就将智利划入
“
高收入国家
”
行列。此外,智利的人均收入、人均预期寿命、新生儿死亡率等各项指标都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标准。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经合组织对智利发出一些警告后,将智利列入国际援助受援国名单中,智利现行的经济状况允许在不接受国际社会援助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吗?这个新的身份意味着什么?分析学家表示:无论是在人均收入水平还是投资风险分类的程度,智利在国际背景下,被认为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趋势。在过去的
30
年中,智利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5%
。其认为成为受援国是值得庆贺的,因为,智利不仅存在内部问题,还有贫困,社会,犯罪增长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更多的社会资源以及国家政府的设定,建立了长期计划,旨在提高生活条件。而另一些分析师也对此表示
“
不太严重的情况
”
,智利仍是一个富有的国家,拥有一个很好的国际评级数字。
2016
年,国际社会曾称智利成功摆脱
“
中等收入陷阱
”
:拉美绝大部分国家长期徘徊于
“
中等收入陷阱
”
,但资源、地缘等条件并不优越的智利,通过探索实行市场经济与适度政府干预有效结合,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互相促进,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
“
中等收入陷阱
”
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