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版式通常指普邮图案文字面值,整版文字厂铭等摆放格式的区别。
一、印刷方法:
传统的印刷方法主要有雕刻版、影写版、胶版三种,以前还有一种凸版,现已淘汰不用。
雕刻版属凹版印刷的一种,油墨在印版的凹陷处,印刷时凹陷处的油墨图案粘印到纸上。
雕刻的模版是由雕刻家用刻刀在钢版上精雕细琢而成,其印刷出的票面特点是:
画面由凸出纸面的粗细厚度不等的线条组成,用手抚模邮票图案的线条有凸起感,线条在高倍放大镜下有立体的高光反射。
我国的早期邮票大量用雕刻版印刷,工艺要求高,不易仿制,这也是纸币的基本印刷方法。
但其印刷工艺长,废品率高,成为目前不被国内广泛推广使用的最大原因。
在新中国的普票中,普9《天安门》、普11《革命圣地》均为雕刻印制。
还有一套17枚的普21《祖国风光》,更是雕版中的佼佼者,虽说单色印刷,但其艺术成就,实为我国发行邮票以来的巅峰之作。
普21《祖国风光》
影写版又称照相凹版,是用照相方法制成的凹版。
常见的有两种工艺的印版。
早期的照相凹版的制版工艺是用化学腐蚀制取印版,其图文的网点为大小相同和中间空心的圆形或方格形,即空心形。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用电子雕刻制取照相凹版印版的方法。
影写版的凹陷程度远不及雕刻版,印成的邮票用手抚模无凸出感。
影写版邮票色彩层次丰富,不易仿制,生产周期比雕刻版短,在邮票印刷上被大量应用。
如民居系列、长城系列及现在的《中国鸟》、《保护人类的家园》等。
胶版属平版印刷的一种。
利用图文部分有亲油性,而空白部分亲水性不粘油墨的特性进行印刷。
其图文网点为大小不一的实心网点(实心圆点形),组成梅花形。
图案套色容易形成畸形花纹。
文字和数字制版时不打网线,故无网点,又称为实体印刷。
邮票色彩层次丰富,但油墨厚实不及凹版,且墨色的稳定性略差。
胶版邮票易造假,故不少胶版邮票有暗记。
胶版是社会上应用广泛的一种印刷方法,杂志、报刊、包装盒等都是用胶版方法印刷的。
由于其印刷速度快,成本低,早期普邮基本用胶版印刷。
现市场上流通的假票基本为胶版印制。
我们可用50倍以上的高倍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的印刷网点,从而确定出票的印刷版别,进而识别其真伪。
在上述印刷工艺的基础上还产生了混合版,即用2种或2种以上印刷方法套印的版别。
常见的有雕刻版和影写版混合(又叫影雕套印)、雕刻版和胶版混合(胶雕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