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荒野气象台
人文、旅行、男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荒野气象台

cbvivi:Vlog 是一种协议、一个标签,记录才是本质

荒野气象台  · 公众号  ·  · 2017-07-28 12: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新生活是你将前往的荒野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vlog 由单词 blog 演化而来,意为视频播客。视频播客的作者们以视频的形式来代替文字或是照片,内容上可以是对一些问题的讨论,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


许多人知道 cbvivi 是通过他的 vlog 中的一档栏目“平凡料理”开始的。视频中,他站在厨房里,用最普通的方法制作最简单的食物,尽管画面简单、不加修饰,却吸引到很多人来观看。


说起这一点,cbvivi 解释说这是因为自己对于 vlog 的理解,即“记录日常生活”。与美食、游戏等同,vlog 也是一种标签(hashtag),做 vlog 的人都希望去展示自己的生活,这也给了他人想要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


本期的荒野气象台与 cbvivi 聊了聊他的 vlogger 成长之路,听他说了说自己对于 vlog、对于记录生活的看法。


从宅男到 vlogger


对于 cbvivi 来说,他回答过很多次这个 ID 的由来——vivi 是《最终幻想9》里黑魔导士的名字,而 c 和 b 是电脑键盘上距离 v 最近的两个字母。细细浏览他在自己的哔哩哔哩个人主页上发布的视频时,会在脑海中直接得出一位邻家男孩的形象,喜欢任天堂,喜欢鼓捣各类科技产品,喜欢四处跑。


在正式形成栏目之前,cbvivi 拍摄了很多与任天堂的游戏相关的视频,标准化的开篇问候语和略微沙哑的男中音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风格——“欢迎收看 1UP,我是王晓光。”


cbvivi 早期的视频多以任天堂的游戏为主


游戏视频中,cbvivi 的形象只有小小的一个窗口,出现在屏幕的左上角,大概只能让人以为这是个十足的宅男。画面中时常会轮番出现一只黑色和一只白色的猫来填补场景中的空白,剩下的全部是游戏的主界面。


画面中左上角的窗口里,除了 cbvivi,还有沙发上的两只猫。


“宅男”风格在新栏目“一番批判”出现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一个类似于 App 产品测评的栏目,节目中他的头发剪短了不少,多以衬衫和短袖示人,最重要的是从前展示人物形象的小窗口现在占据了屏幕的三分之二,大家终于看清了 UP 主的真容。


第一期的“一番批判”中,cbvivi 并没有掩饰自己的紧张,节目开始前,“今天准备了7个 App”这句话就说了三遍,他将这一段保留了下来。


1 UP:一番批判 第一期


但是很少有人会问到关于他的栏目名称 1UP(读作:One Up)的由来,直到这次采访时,他才迫不及待地解释了 1UP 的含义——“这是《超级马里奥》中的道具,吃到之后会额外奖励一条生命。另外在中国大家不是都喜欢称呼 UP 主,所以也可以解释为一个 UP 主,而且是一个 No.1 的 UP 主。还有一点是,之前我写过最久的 blog 叫‘看,那个人在飞!’,所以我有时候说 1UP 翻译成中文就是‘看,那个人在飞!’”


紧接着“一番批判”出现的下一个栏目是“平凡料理”,如果一定要再去解释“平凡料理”是怎么来的,那么任天堂又是无法绕开的话题。在一款任天堂出品的、叫做《节奏天国》的游戏中,游戏结果被划分为精彩、平凡和失败三个级别。此外,cbvivi 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擅长做饭的人,自己能做的也是大家都能做的东西,两者相结合,便有了“平凡料理”。


平凡料理:大蒜罗勒鸡腿(饭团)


在“平凡料理”中,更多的人看到了他的厨房和他做出的料理,cbvivi 出现的场景不再局限在沙发或是永远背对着 Mac 台式电脑的书房中,关注他的人开始用“平凡料理”来向他人介绍 cbvivi 其人。


这个栏目之后,大家似乎距离他的生活更近了一步;而 cbvivi 自己也离 Vlogger 这一身份更近了一步。


Vlog 是一个标签,记录才是本质


东京旅行时,cbvivi 第一次尝试在户外进行录制。


真正让 cbvivi 走出户外的契机,源于一次东京之旅。因为在东京旅行的每一天都会看到新的东西,在做了多期的游戏视频后,cbvivi 意识到这也是和别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自认为没有随时可以和陌生人在街上说话的个性,东京之旅倒是缓解了他第一次在户外录制的尴尬。


“你是一位游客,拿着相机可能会没有那么奇怪和突兀。”说到克服尴尬的秘诀,cbvivi 说,“有人看着我的时候是没办法开始说话的,但是在没有人看你时开始说话,即使在过程中被人看到,但是注意力已经在想要说的话上面了,就不会太尴尬。”


今年五月,他特意录制了一期长达30分钟的节目,里面总共回答了110个问题。其中 cbvivi 提到的第一位 vlogger,是在 YouTube 上拥有754万粉丝的 Casey Neistat。这是他一开始模仿的对象。但很快他便发现这样做最大的矛盾在于,自己和 Casey Neistat 的生活方式、节奏完全不一样。


《我回答了110个问题!》


Casey Neistat 的 YouTube 主页


“它是一种以你的日常生活为主的形式,关键也在于它没有标准。如果你去模仿别人的话,因为你的生活和别人的不一样,就会觉得没什么可拍的。在制造内容时,如果盲目学习别人,就会什么也拍不出来。”


如果严格按照 cbvivi 的解释,东京之旅才是他的第一支 vlog。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那些从早到晚都呆在家中的栏目并不“合格”,既然是日常生活,除了整天在家中面对镜头,要出现城市风景,要有其他的人参与。这也是促使 cbvivi 将场景从室内转移到户外的另一个原因。


《做 vlog 满一年啦》


一年时间过去,cbvivi 表示作 vlogger 最大的收获是拍下了许多自己的画面,这是最珍贵的。不断地积累下,如何用镜头去表达,也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现在大家每天都在催促我更新,我总是说我是最希望有更新的人。但并不是我想要更新时,就会立刻有东西,后来便走入误区了。”


cbvivi 的哔哩哔哩主页上关于视频的分类


为了能在国内的社交网络上传播,cbvivi 的视频大都主题鲜明,开箱、美食、游戏等等。随着这一类视频的积累,它们变成了喧宾夺主的存在,模糊了 vlog 的概念。“在 YouTube 上,vlog 本身就是一种标签(hashtag),同做饭、美食一样的标签,贴在那里是为了让想要看日常生活的人能够找到它。”


让他认识到这一点的是参观戴森位于新加坡的实验室之行,花去两周的时间完成了一条专题形式的视频,最终却是成果和付出不成正比,也耽误了其他项目的进展,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在做一个团队的事情。想清楚后,cbvivi 重新回到了记录的状态,不再按照内容来确定选题,而是以日期来分类,有什么拍什么。


《你看过全透明的戴森电吹风吗》


这恰恰是 cbvivi 想要真正传达出去的,也是每个 vlogger 想要传达的——展示自己看到的世界,给每个人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


nice,smart,tough


建立、塑造形象,是 vlogger 有意、无意都会去达成的一件事。cbvivi “检讨”自己现在粉丝心目中的形象可能是一个简单粗暴的人,因为做料理时会经常出现诸如此类的动作;不过他对自己想要塑造的形象没有明确的要求,一定要说的话,做到 nice,smart,tough 也不错。


衣服上所写的“ナイス、スマート、タフ”日文片假名分别对应的是英文中 nice、smart、tough。


“我第一次去日本那年,在机场的优衣库买到了一件粉红色的 T 恤,是一位艺术家和优衣库的合作系列,只在日本销售。那上面写着三个词,nice,smart,tough,代表着艺术家对日本人的印象。”


在很多人看来,cbvivi 是一个健谈的人,在视频中贴心地为大家解说细节、提供解决方案,时不时抛出恰到好处的笑点,让他无限地接近于希望中的形象。事实上正相反,生活中的他没有那么多要说的话,大部分都老老实实地呆在脑袋里,除非是和周围的人分享某件事情。


cbvivi 用 vlog 和粉丝分享自己的拍摄经验,《我的 vlog 是怎么拍的》设备篇


cbvivi 有着十年媒体从业经历,一半时间在传统纸质媒体,一半时间在新媒体。即使现在到了职业的空窗期,唯一坚持下来的事情就是不停地分享。


“如果你在网上看到一个好玩的东西,你会给他们看你的手机吗?”问题刚问完,cbvivi 立刻自己作了答,“我会的。要是大家在一起,给别人看手机的欲望五分制,我打三分。其实这不仅仅是做 vlog 展示我的生活,我享受传播这件事,我自己的生活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学会分享是从大学时代使用 BBS 开始的,cbvivi 说自己是较早进入在网络上与他人沟通这种状态的一代人,到后来写博客,再到拍视频,生活开始和网络重叠,而自己正好喜欢用这种服务去影响更多的人。


cbvivi 在日本博客网站上开设的个人博客


BBS 的时代,cbvivi 主要出没在电影版,这段大学时光为他从事媒体行业打下了基础。提及此,他也突然找到了现在做 vlog 与当时的 BBS 之间的联系。


“那个时候,我们会在 BBS 上写一个《如果我的眼睛是摄像机》的系列帖子,内容大概就是去街上溜一圈回来说说我会记得什么。其实现在我已经实现了这件事情,对吧,现在不就是这样,我的眼睛就是摄影机。”




编辑、撰文:酒吞童子

人物摄影:Qin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留言联系获取转载授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