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览扶桑
日本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在中国的推广公号,基金从1989年开始,运营了医生培训、媒体人访日以及中日学者交流等项目,在日中两国均获得了重要的影响力。本公号致力于展现项目成果,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相互交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绝对现场  ·  名医到院区 | ... ·  2 小时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14 小时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14 小时前  
闽南日报  ·  延时门诊!漳州市医院最新通知 ·  昨天  
连州点点网  ·  期待您到场领奖!关于召开“2025年连州市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览扶桑

在AI时代,依然手绘一张贺年卡

一览扶桑  · 公众号  ·  · 2024-12-31 17:30

正文



一览扶桑

从日常开始,带你重新发现一个深度日本

一年将终的岁暮,对于日本家庭而言,是个相当忙碌的时段。除了送出岁暮礼物、年底大扫除之外,还有一件大工程必须完成,那就是制作贺年卡。


在贺年卡上打印出全家人的照片,或是打印出新年的生肖、贺岁吉祥物,再写上对往年的感谢和对新年的祝福,然后恭恭敬敬地邮寄出去。其中花费的心思与时间,毫不逊色于日本人在新年之始的神社 ,完全称 得上是现代日本家庭辞旧迎新的一种重要仪式。


日本人这种在元旦新年邮寄贺年卡的习俗,据说可追溯到奈良时代( 710 794 )或是平安时代( 794 1185 ),当时只是日本的贵族们之间的一种新年问候,后来到了江户时代( 1603 1868 ),以前从中国唐朝传入的驿站制度(日文中称“飞脚制度”)得到了充分完善,有了号称“飞脚”的邮递员,除了各种需要邮寄的货物之外,在新年邮寄贺卡的习俗,也从贵族普及到平民之间。


这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日本的江户时代,通常被称为“闭关锁国”的时代,闭关锁国的江户时代,却拥有二百多年的和平岁月,这不仅令属于平民百姓的“町人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被称为“ 寺子屋 ”的私塾学堂也十分繁荣。当时有欧美传教士远渡重洋到达日本之后,写考察报告说:日本人读书风气极浓,被称为“ 寺子屋 ”的学堂随处可见,平民教育的普及,令日本人识字率达到70%以上。由此可见: 日本人的贺年卡历史,与日本人的平民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毕竟,虽说只是一张小卡片,但要写得体面画得漂亮,是需要有点文化做铺垫的。


去年,我们家的贺卡,mii同学画的龙,我写的字


不过,虽然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就已经识字率很高了,但却没有什么时间观念,一切遵循着自然规律,日子过得相当缓慢悠长。在江户中期 (1702 ) 编纂的一部俳句选集《当世俳谐杨梅》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六月に 年始の礼は かへり花


这句俳句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是:


到了六月份,过年的时候寄出的贺礼,终于有回信了呢。


现代说起日本人,是地球上公认的非常有时间观念的民族。但 在江户末明治初,到日本传授科学技术的荷兰人技师,曾对当时的日本人完全没有时间概念而感到无比吃惊。那时候的日本人,只知白天与黑夜,不知“时间”为何物。人们以日出日落为基准,使用“不定时法”计算每天的日头,将白天黑夜划分为六个等分。按现在的时间来计算,当时的日本人是以每两小时为一个时间单位的,最小的时间单位为“小半刻”,相当于现在的半个小时。那时的日本人对“分”这个时间单位还根本没有概念,更不用说“秒”了。所以,一份年礼隔了半年才有回信,恐怕并非戏虐之言。


日本人这种悠长的时间观,到明治维新之后就大不一样了。明治维新之后的工业发展,不仅令日本人有了以“分”“秒”为单位的时间概念,还有邮政制度的正式成立、以及日本全国邮政网络的铺设与完善。这一切,都帮助了贺年卡的继续发展。


用于新年贺卡的特设邮筒(图|维基百科)


1873 年,明治政府刚刚成立才二年的邮政部门,开始发行第一套明信片。 明信片简洁方便,邮费均一,很快就被人们作为贺年卡利用起来,并滚雪球似地逐年增多。到了 1887 年,新年期间邮局里因为等待邮寄的贺年卡数量超过平时的几十倍,而衍生出邮寄物投寄迟缓等各种问题。这让明治政府不得不赶快想对策,在 1899 年出台了一部“贺年邮政特别措施”。这个特别措施规定: 12 20 号至 30 号为元旦新年的贺年卡投寄时间,并设置专用窗口与普通信件和邮寄物区分开来,所有贺年卡由邮局人员在元旦期间统一邮送。


这一专门针对贺年卡的特别邮政措施,在不断完善中一直沿用至今。虽然在二战中,日本人的新年贺卡邮寄一度出现暂停现象,但在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年邮寄贺卡的习俗又重新开始繁荣。现在, 在元旦之前,只要去日本各地的邮局走一遭,就会看到不管哪家邮局,都设置有贺年卡专用的投寄窗口。 而且,一般在 12 25 日之前投寄的贺年卡,都可以保证在新年第一天,准确无误地送到收卡人的邮箱——为了做到这一点,元旦期间的邮递员,恐怕是全日本最忙的人。


而且为了防止贺年卡投寄滞塞,每逢元旦,邮局还要格外聘请大批零时工帮忙做贺年卡分拣以及投放等工作。曾经看到过一个数据统计说: “日本 政” 行的 贺年卡数量,最高峰是在 2003 年,这年发行了 44 亿 5936 。之后,随着社交网络发达以及电子贺年卡的流行,“日本邮政”发行的纸质贺年卡也逐年减少。但尽管如此, 2025 年“日本邮政”的贺年卡发行量仍然达到 10 亿 7000 张。这其中还不包括普通家庭自制的手工贺年卡。


“日本邮政”发行的贺年卡(图|维基百科)


例如我们 家,20多年来至今一直都有自制 贺年卡的习惯。以至于每年年底元旦来临之前,家中的打印机一直忙碌不停。而家中对于制作贺年卡最为积极的,是小朋 友mii同学。 5 多开始,mii同学 在日本上幼儿园大班的 候,就和她的小伙伴 换贺 年卡了。 5岁左右的小孩子,还不太会写汉字,但是会画画,会写日文假名。于是,模仿大人们的样子,在买来的空白贺年卡上绘上自己的手工画,又歪歪斜斜地用假名写上地址,再自己踮起脚尖投寄到邮筒里去。


mii同学自制的贺卡


还记得mii同学在幼儿园时第一次寄出了大概是4张还是5张自己的手绘贺年卡,也同时收到了来自小伙伴们相同张数的、同样是手绘的贺卡回复。之后随着年年成长,寄出和收到的贺年卡也逐年增多,小学6年级那年,mii同学整整手绘了30多张贺年卡,每一张的绘画和祝福文字都不一样,每一张都属于独一无二的存在。mii同学爱画画,一年一度的贺年卡,是她展现画工的大好时候。因此,从幼儿园到小学,再从小学到中学、高中,直至大学,至今mii同学寄出的贺年卡,都是自己动手精心设计绘制的。


mii同学自制的贺卡


一个小学生,在元旦期间寄出或收到 30 多张左右的贺年卡,这并不是个特别现象,而是一个普遍数字。 因为有统计数据说:即使是网络和邮件如此发达的现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