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月政治局会议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周一(12月9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25年经济工作。
政治局会议释放了超级利好——
主要提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去30年咱央妈仅在次贷危机后,2009年~2010年期间实施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历史首次;类似可以追溯到2020年2月疫情刚爆发时“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增发特别国债+提高赤字率?直接发钱刺激消费?)、稳住楼市股市。
紧接着周四(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会议整体延续政治局会议定调,做了进一步细化——
货币政策罕见地直接明示“降准降息”(国内券商普遍预期明年降息0.3%~0.5%)。
财政政策“明牌”上调赤字率和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目前普遍预期是赤字率3.5%~4%、2万亿特别国债和4.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
政策重点上,把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放在第一位,具体举措包括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加消费场景(重点是服务消费)两方面。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第二大任务,
延续“人工智能+”,加码了对“内卷式”竞争的整治。
对此1日闻小声说:财政政策终于落地,但周五市场却放量大跌,可能是前期博弈之后走“利好出尽”逻辑;另外财政政策具体数字有待明年两会“开牌”,这期间难免反复。不过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基调下,还是可以乐观一些;通胀回升之前,可以多看看科技成长类标的;通胀起来之后就可以多看看顺周期标的(消费、有色、化工等)。
2、我国11月通胀数据
通胀跟咱生活息息相关,对投资也有指导意义,是央妈重点盯着的宏观指标之一。
国内通胀基本是看CPI、PPI,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咱日常开销相关的价格水平,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企业销售相关的价格水平。
11月CPI同比(跟去年同期比)+0.2%,不及预期(+0.5%)和前值(+0.3%);环比(跟上个月比)-0.6%,前值-0.3%。
CPI同比涨幅回落,环比降幅扩大,主要是食品的“锅”(季节性因素),能源拖累变小。
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表现还可以,环比小降(-0.1%),同比小涨(0.2%→0.3%)。
一边是旅游相关价格下跌、房租维持弱势,一边是手机等通信工具(涨价上新)、衣着(冬换新)等价格上涨;汽车等交通工具价格3月以来首次环比上涨。
PPI同比-2.5%,超预期(-2.7%)和前值(-2.9%);环比+0.1%,前值-0.1%。
PPI通缩压力持续,但同比降幅收窄,环比转涨,生产(有色金属采选、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和生活(耐用消费品价格环比转涨)资料上都有改善。
对此1日闻小声说:11月通胀数据看起来挺一般,不过考虑到主要是食品拖后腿、核心CPI和PPI小有改善,整体上没有更差;部分体现前期的“以旧换新”、
发债
稳基建等政策措施有一定效果。不过效果微弱+有食品和国际
油价
波动的阴影,物价压力还蛮大的。目前政策还是愿意继续呵护,有助于支撑通胀回升预期。
3、我国11月进出口数据
11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6.7%,不及预期(+8.7%)和10月(+12.7%)。
出口同比增速下滑,有基数回升+10月有积压订单干出“异常值”影响;两年平均和环比(9~10月合计+0.6%→11月+1.1%)上看,11月还可以。
分区域看,咱对东盟、美国和日本出口增速相对稳定,对欧盟、拉美、非洲、印度等地增速下滑,还是正向贡献;但对韩国、俄罗斯出口增速转负。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速放缓,其中液晶平板显示模组、通用机械、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家电增速还不错,有10%+;汽车量增价跌。
其他品类里,铝材(40%+)出口连续5个月拿下20%+增速;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下滑,纺服保持正增长。
11月进口同比-3.9%,不及预期(+0.9%)和10月(-2.3%)。增速继续放缓,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大宗商品里,“入冬必备”煤炭量价齐升,原油量增价减,内需相关的铁、铜矿砂、钢材等量价齐跌。机电产品进口额转负,不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还挺猛(45%);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量比价好。
对此1日闻小声说:11月出口整体平稳,结合环比小提速+相对稳定的出口目的地,抢出口效应初现,但并不强。经验上,抢出口现象是关税(落地)越近越突出,在
高附加值
领域更明显;之后可以继续观察。当然外围不确定性下,关键还是扩大内需。
4、美国11月CPI数据
周三(12月11日),美国劳工部公布11月CPI通胀数据。
没有经过季节性调整的CPI同比(和去年同期比)增长2.7%(10月2.6%),季调后的CPI环比(和上个月比)增长0.3%(10月0.2%),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环比增长0.3%(持平10月)。
数据都符合预期,但趋势上不太好看,有重新加速的迹象。
从细项来看,能源价格从拖累变成推动通胀,季调后能源价格结束了过去连续环比下跌或持平的趋势,11月环比增长0.2%;汽车和住房通胀有所缓解,但趋势依旧不太乐观。
数据公布之后,市场基本上完全定价了12月降息25基点(0.25%)的预期,1月暂停降息的预期却大幅走高。
对此1日闻小声说:11月CPI数据不太乐观,指向服务通胀粘性依旧、整体通胀重新抬头。美联储进一步降息还是需要解决通胀,目前来看,全球经济的重启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大宗商品整体上可能还处在需求逆风阶段,作为商品通胀的“守门人”,原油价格可能还会继续承压(如果没有地缘政治事件影响供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