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的乔罗男在网上专职代人扫墓两年,一直遵守着职业扫墓人之间不成文的规矩:一不下跪,二不假哭。“能帮别人完成心愿、表达心意,我觉得这并不只是一桩生意,更是一种成人之美”。
一场祭祀需要准备三天
找墓地、采购、确认流程……一场15分钟的祭祀,常常需要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网店有时一天接到多笔订单,这让乔罗男有点忙不过来,“店里没什么固定的帮手,接单的事情全靠我自己”。
“每年这个时候菊花就会涨价”,前往墓地前,乔罗男自己掏钱额外多买了一盆花篮
乔罗男还特地办了公交卡,在城里各大墓园间来回穿梭
他对第一次代人扫墓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山里的老坟没有门牌号,连委托人也不太说得清具体位置,跑了好几趟才找到。”
乔罗男拿着手机,一遍遍对照买家留言的具体门牌号找受委托的墓碑
然而开始祭祀那天,他打开手机直播,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站在陌生人的墓碑前还是有点发懵的,心理上有所忌惮,不知如何将委托给我的话说给另一个世界的人听。”
找到墓碑之后,他熟练地架起三脚架,打开手机直播给买家直播扫墓过程
渐渐熟练之后,他开始定制不同的服务,并收取不同费用:“一次祭祀大概需要15分钟,最高一次收费800元,这些都会事先跟买家沟通好。”
一群清明无法回家的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时节都是代扫墓网店最忙碌的时刻,即使是深夜,也能得到他们的“秒回”。
店主小珂的网络自动回复是“魂在山谷,人在江湖,扫墓人在红尘”,颇有一种武侠风骨。他说,忙着给别人扫墓,自己却好几年没在清明回过家了。
像乔罗男和小珂那样无法回家的扫墓人在网上还有很多,他们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一不下跪,二不假哭。“有些情绪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能让陌生人来表达,也不应该用钱买到。”
私人墓地的祭祀要求比公墓复杂很多,除了上供酒菜和水果之外,有时还需根据买家要求燃放固定数量的鞭炮
关于生意,小珂其实在意得并不多,甚至有些心不在焉:“生意并没有网上传说得那样火,这也很正常,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亲力亲为”。
他并不指望靠这个赚钱,但打算将网店一直开下去。他相信人生是一场“不带地图的丛林探险”,所以能够活成一个特殊的符号、能帮助别人完成心愿是一件“酷得可以向子孙炫耀好久的事”。他说,“为逝者吟诗,为行者咏琴。这是人生的另一种修行。”
除了扫墓的“现代化”,立遗嘱也与时俱进:近年来,立遗嘱已渐渐形成年轻化趋势,不少年轻人开始走进公证处,早早立下遗嘱交待身后事。遗嘱的内容更多了对新兴理财产品以及网上“钱包”的分配。
浙江宁波市司法局公证管理处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办理遗嘱公证的人中,60岁以下的比例占到了11.9%;在福建厦门市鹭江公证处,遗嘱申请人为60周岁以下的人数占到10%以上。黑龙江大庆公证处数据也显示,在近年来办理的遗嘱公证当中,4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5%。
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工作人员姜文翠介绍
“有不少20多岁来立遗嘱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正在创业,已经积累了一定资产,而且社会活动多,时常出差。
他们认为,人生无常,说不定哪一天就有个三长两短。
”
目前进行遗嘱公证的年轻人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职业关系需经常出差、遇突发事件几率较高;
一种是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明确分割财产,以保障亲人生活;
一种是有子女的再婚人群,希望将财产留给亲生子女。
厦门市家事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员林静燕提到,遗嘱的内容如今已不局限于房产等不动产,或是车辆、存款、珠宝等传统动产,近年来由于创业投资的人群增多,公司股权、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知识产权在遗嘱上成了高频词,而遗嘱公证申请人的年轻化,还使
余额宝、微信钱包、游戏账户
等网上“钱包”成了遗嘱公证的新鲜内容。
@一更时分: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而年轻人可以对遗嘱有正确认识,毫不避讳,就是一个进步。毕竟,立遗嘱可以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和安排,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争执、矛盾,其实是不错的选择!
@放飞的心76953:没毛病啊,这世界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防患于未然也是好事,我有钱我也立遗嘱。
@曲微丹:每个人都有自主分配财产乃至遗产的权利和自由,婚姻和爱情都不应该被物质左右。
@悠然阿朵:90后现在就立遗嘱,有没有搞错?人生路还那么长,就算身价不菲,难道以后就不创造或者不消费了?再说,有几个继承者,有数了吗?
@欧阳云飞的女孩:年轻人立遗嘱,活得太累,日子简单过,或许更快乐。未来的情况哪个人能预料,年轻人还是把精力用来提升自己,活在当下更好。
@小帅哥Peterwang:二十几岁是奋斗的黄金年龄,正火力全开地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怎么会去立遗嘱呢?年轻人未来的路还长,珍惜健康、善待生命才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