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总理突然点名“影响很大”的阿大葱油饼,为它关停的事件发声。
文◈
何玉帅 何珊珊 李雪
小谢已经排了快3个小时,这条30米长的队伍缓缓向前移动着,不见缩短。前头滋啦滋啦的声音,飘荡在弄堂里浓香的葱油味道,扯拽着排队人的决心,继续等下去。
“疯了。”路人好奇地围观着阿大葱油饼门前,那些抢饼的人群。
昨天阿大葱油饼又上了“头条”,因为在上海举办的一场会议上,总理突然点名“影响很大”的阿大葱油饼,为它关停的事件发声:“这些小食店都是小本生意,属于草根创业,群众口碑好,也有创新发展的意愿和社会需求……可能确实存在证照等问题,但我们基层政府部门也应更多从百姓角度考虑,尽量寻求更多人的‘共赢’。”
在上海滩,阿大葱油饼是香味远播的“网红”美食,更是一款延续30多年的老味道,最近两个月,这家上过BBC的葱油饼店,经历了被举报——关停——媒体关注——新址开张一系列的变故。
阿大做葱油饼的器具很简单,一个大桶装一个铁板,铁板用来油煎葱油饼,煎到两面金黄,然后放到大桶边缘烤上1分钟,这样能烘干一定水分,让葱油饼吃起来,表皮更脆,内里更香,一个葱油饼出炉需要20分钟,每次20个,阿大精准地把握着。
阿大弯着驼得很厉害的背,头低着忙活面团,盘好的面团放在倾铺了一层油的铁板上,金黄色的油逐渐温柔地包裹了奶白色的面团,将饼滋润,将葱花浸染,慢慢升起香气。
关停前的阿大葱油饼
穿着白色工作服的阿大,面色拘谨,苍老削瘦,他用布满厚茧的大手,擎着专用的圆形铁具对准面团扣压下去,伴着“刺啦”一声油响,面团瞬间摊平了。
阿大,原名吴根存,这位上海爷叔,因在家中排行老大得名,因为一张葱油饼成名。
阿大做了34年葱油饼,很多80后吃着他的葱油饼长大,可以说是童年的味道,“曾经来买饼的小姑娘,现在抱着孩子来买了。”
今年7月,BBC报道了阿大葱油饼,一时间一饼难求。
饼从奶白变为淡黄色、金黄色,一只只手把钱递进来,后面举着的手机相机咔嚓咔嚓不停。
这是一款被黄牛盯上的葱油饼。曾经每人限购10个,5元一个,后来需求量过大,竟引得黄牛凌晨两点排队购饼,转手卖出价高达50元。
媒体报道后,阿大决定价格不变,但每人限购2个。“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尝到老味道。”
饼已经煎透了,表皮焦香,葱花转为深色。可老味道讲究的就是工序火候。阿大铲起这批葱油饼,放到身后的铁桶上,围成一圈,继续烘烤着。
铁桶上的葱油饼烘烤得酥脆,阿大熟练地铲起后打包递给食客,转眼这一炉一抢而光。阿大继
续揉着生面饼,挨个拍在铁板上,排队的人再次围拢上来。
吃过阿大葱油饼的人都能从热气腾腾中感受到那份质朴,外部香脆十分,内里葱郁软嫩,夹杂的猪油气息,BBC记者也忍不住在镜头前夸赞。
忙完手里的葱油饼,阿大背靠在新店面的墙上,倦容满面,手指间夹着烟,消解连续工作12小时的疲倦。
“我年纪也大了,身体没以前好了。这活累,没人敢学,要不是想吃我葱油饼的人太多了,我也老早就不做了。”阿大平静且略显无奈,这位上海爷叔几十年日复一日,重复中暗藏波澜。
阿大最早的摊子开在南昌路的马路菜场,环境破烂,十几年后拆迁,阿大无奈做起了街贩,和城管“捉迷藏”好几年,才找到落脚的店。
茂名南路的弄堂里,是他现在的家,在这里,他整整做了13年葱油饼,出门就是菜市场,蓝色的天空,砖红色的墙,抬头密密麻麻的电线,带着上海老弄堂说不清的味道。
关停前的阿大葱油饼
但阿大的店还是被迫关门了。
今年9月27日,周围群众举报说,阿大的店面卫生有问题,加上在家中做食物买卖不符经营管理,这使得一直关注阿大的黄浦区市场监管部门立即责令其停业,如果再无法办理执照,就有可能被取缔。
一毛七分钱的饼前几年才卖2.5,现在卖到5块。但寸土寸金的上海商铺租金,每月动辄要2~3万,这对于一直做小本生意的阿大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
阿大一天只卖300个,一个5元,一天卖1500元,刨去制作材料成本,还有雇工沈阿姨的工资,这几乎没有了盈利的空间,加上阿大岁数已大,老味道面临消失危机。
关停的这段时间,阿大的烟抽得很凶。
上海当地媒体报道后,转机出现了。一家网络送餐平台主动向黄浦区监管部门提出要跟阿大合作,帮阿大在自己家附近找新铺子,重新装修,还支持阿大开新铺的全部租金,阿大只需要自己付油、电、煤即可,这省去了每月将近3万元的成本。
10月底,阿大葱油饼重新开张。
网络送餐平台扶持阿大并非偶然,平台CEO张旭豪是上海人,儿时经常吃阿大的葱油饼。
合作的商业诉求也很清楚,平台名称在新店开业的告示牌上出现,媒体争相报道。
这一次,阿大葱油饼的危机终于化解了。
“我非常感谢他们给我帮助,这也算是一种对上海老味道的扶持吧。”
阿大家的葱油饼因此成为上海老味道中的幸运儿,继续延续下来,但不是所有的老味道,都能如此幸运。
小时候弄堂里吃的柴爿馄饨、油炸糖糕、油墩子现在有的已经很难见到,有的没有正宗的传承人,现存的也多已不正宗,因证照问题被关停的梦花街19号馄饨和胖阿姨锅贴,没能涅槃重生,而是消失在了老上海的弄堂里,成为很多上海人的童年回忆。
阿大仍然坚持每天凌晨2点起来做饼,接收菜市场送来的新鲜材料,准备新的猪油、面粉等,做葱油饼时,用大量的葱加包裹生猪油,揉面、摊面,所有步骤都靠双手。
“每一个葱油饼大小都一样”,阿大笃定地说。
就在11月3号14:30左右,饼太少的问题还是显现了出来,待陈先生排了将近3个小时后,正好赶到他和前面的一位顾客时,葱油饼售罄,而陈先生因为看到锅炉里还有整整一锅饼,并不是像阿大讲的已经卖完,他对此表示了极大地不满,并拍下了视频声称要网上爆料:
“我已经是第四次来了,前三次都没有排到,因为来晚了和正好赶到我时没了,我之前都没埋怨过,这次不一样,你明明还有一锅,为什么不提前跟我讲明白,到我了却不卖给我!”
阿大一声不吭,拉下了店铺门帘,但是随后被不满的人群再次拉开,阿大继续拉下来,但是他自始至终不说话,也没有什么表情,只有沈阿姨在跟不满的人不停地解释“那是朋友预定的”,不满的人群还是坚持了很久才离开,并有人抛下一句“这店开不长”,走了。
“来闹的人每天都有,习惯了,他这个人就是倔,别人怎么说也没用”,沈阿姨评价阿大说。
10月11日,阿大在阿大葱油饼即将重新开业的新闻发布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