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本账号归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行业宏观发展,企业管理案例,管理真知灼见,个人心智提升等相关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w.adfait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阿里张勇首谈组织和管理:不要为KPI而活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管理学  · 2018-10-23 23:48

正文

来源:36氪(ID:wow36kr)

演讲:张勇,阿里巴巴 CEO。


导读:


过去的9月,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年度组织部晋升成员沟通会上,张勇首次系统讲述了他对组织和管理的一系列思考。 组织部,是阿里最具特色的管理组成部分之一,如今部门人员已有500多。在此次内部分享中,张勇提出了四个核心关键词:“造梦者”“创造者”“学习者”和“坚持者”。一家公司要想在未来竞争中走得长远,组织、制度、文化正在变得前所未有得重要和关键。


以下是这次演讲的实录。



大家问我9月10日是怎么过的。其实那天我在出差,确实当天收到很多祝福,我回得最多的话就是“谢谢”。


的确,在9月10号这么一个对阿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马老师选择把他很长时间的心愿分享给大家。而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真实地过好每一天,创造每一天。


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能睡好觉,最重要的是心里不多想。不是说没有事情,而是不太计较 ,不会太去想得失、太去在意结果,而尽所有力量去做,尽其所能去想所有问题的出发点。


如果没有任何私心,都是为了事情能做好,你就很踏实。踏实不是给别人看的,你自己能踏实,多大的事,照样能睡下。


首先恭喜大家晋升组织部,我相信不只对阿里,对在座所有同学的人生经历上,这也是重要一步,同时背后也是更大的责任。


但是,更大责任也好、担当也好,我希望不只是一个交流时的说法或一个单纯的词,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经过大家一起工作、运营和参与,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这是非常重要的。


到这个段位,大家都有自己的判别力,都有自己的思考和世界观。今天之所以能坐在一起,是因为我们能分享一部分世界观。


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完全一致,但中间一定有共同点,才使我们能走到一起,能一起走那么久,变得更紧密。


大家正是为了同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去全力付出,睡更少的觉,承担更大的责任、风险和挑战。


01

1

成为造梦者,

而不是被梦想激励的人


梦想本质是源于不断为客户、伙伴创造价值的自我驱动。我们要成为造梦者,而不仅是被梦想激励的人。


阿里明年就20年了。我们经过了很多阶段,也经过了很多起起落落。


过去几年从各方面来讲,阿里都在高速发展,各项业务都发展得非常好。


但如果从更长远来看,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组织文化,为什么要花时间把大家聚在一起?为什么每一年不只在今天这个仪式,而要让它变得持之以恒?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走102年,要走得更久,一定会经过很多风浪。


更何况,今天貌似风平浪静,背后有很多暗礁。大家看阿里巴巴这几年发展这么快,但是我们在每个业务主体、每个个体上,大家都能看到很多暗礁。


我们每个人都有纠结,我也有很多纠结。


对整个阿里团队来讲,怎么样让事情进展更好一点、更顺一点,在这中间,怎么样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这样的责任和担当,并把它转化为行动,其实是靠每个人的努力。


我们的HR、我们的组织、我们的团队,这些外在设计能够做很多运营工作,但最重要的是还是内心的驱动。


两年前我也在天猫有个讲话,其实11年前我加入阿里的时候想不到今天。


但这个过程中,我真真实实感受到的是—— 想来自你不断为客户、为伙伴、为这个事情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最后产生的自我驱动。


梦想本质上是自我驱动,它最终来自内心,同样责任跟担当本质上也是自我驱动


在阿里经济体,每个人能够有更开阔的平台、视野和更踏实的心,来真正做一个自我驱动的造梦者,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关键信息。


这个信息最重要来自于我们内心,因为相信我们想做的事情,相信周围的伙伴,因为认为我们做的工作对整个社会发展有意义,对客户有价值,我们才会愿意投入,去发自内心看很多问题,并做出改变。


正因驱动内心的东西相似,我们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个组织。


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才有感受,但最重要的是让感受向前一步。痛苦和挑战每个人都有,但今天为什么我们还会坚持?


我们还很年轻,为什么周围也有很多同样年轻的人,早就退休了,早就在某地晒太阳了,为什么我们还在坚持,最重要是我们觉得值得,愿意去做,这是最真实的感受。


对于今天的组织部成员也是一样。不是别人给你一个梦想,而要自己成为造梦者。


当自己有梦想后,最重要的不仅是自己对梦想的追逐,而要转变为把这个梦想传得更广。这是组织部成员最重要的区别,跨上一个台阶。


更坦率一点,大家必须要自己感染自己。自己觉得这个事情是不是有意义,自己觉得我和团队每天的辛苦能不能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能不能真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如果感受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句话很真实,我们就会觉得有价值。相反,如果觉得它只是一句挂在墙上或写在PPT里的话,我们就不会有感受。


我前两天在集团总裁会上跟所有总裁也讲过一句话, 如果我们这伙人为KPI而活着,只是为了一个KPI而做事情,阿里就完了。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在座的所有组织部同事, 如果每个组织部同学只是为了一个数字,一个最后的绩效考评评语,阿里走不远,也走不好。最重要的是我们真正相信什么。


这么多年走过来,我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是 最重要让自己满意,而自己满不满意只有自己知道,跟别人无关。


在组织里我们首先要变成驱动者。 要想驱动伙伴,最好的方式是先点燃自己


你只有点燃自己,你周围的伙伴、同学们才会感受到你在用什么方式工作,用什么方式在跟他们交流,你是不是真的在意客户,而不只是在讲“客户第一在价值观中排第一”。


这是自驱力,是阿里这个组织里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造梦、自我驱动、自我造梦的能力,是每个人由内而外激发出来的。


我认为这是能够培养的,能够自我产生的,大家如果能这样思考,自然能形成这样的能力和特质,最终影响更多的人。


阿里经济体业务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元,我们怎么做好一个新的市场,核心就是到一个新市场、新环境,我们能点燃一个新团队、点燃一群新客户。


我希望大家能成为造梦者,而不仅是被梦想激励的人。




2

做未来的创造者,

而不是自我循环的机器


驱动别人最好的方式是先点燃自己。


对于阿里来讲,从今天走向未来,我们最需要怎么样的人?


大家知道内网上有些我的标签,我个人最珍惜的一个标签是“创造者”。


我希望我是阿里巴巴的创造者、未来的创造者,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阿里巴巴未来的创造者,而不只是来做一个岗位、做一件事情,把这个事情做到一个数字、一个结果。


如果大家只看一个数字,我觉得我们还在另一个层面讨论问题。


今天大家加入组织部,你就是这个组织的代表,你看到组织的问题,你认为组织需要变化,其实应该将每个人的力量加在一起。


大家都很谦虚,说我在阿里云负责人力资源、我负责天猫海外、我负责双十一的技术后备。


实际上,大家都已经是独挡十面的大将。大家在今天承担的岗位上,已经有这个力量去改变很多事情。


加入组织部的第一天,大家就要去想,从梦想的自我驱动到事业的自我驱动,我怎么做得不一样。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跳到一个战场里要创造很多新东西,但今天很多同事还是在原来的战场上。 多想想为什么这个事情如何因我而改变。


我最怕阿里变成一个机器一样不断循环,我们的很多业务、很多事情,过去十几年已经在这么做了,如果今天还这么做,五年以后继续这么做,阿里肯定没有未来的。


怎样变成一个真正的创造者,让阿里能够因为每个人的努力、因大家加在一起的努力而有所不同,这非常关键。


组织部成员的很多思考方式会深刻影响到团队,今天看这个组织,微观看可以看到一堆问题。但一堆问题不可怕,毕竟七万人就是一个小社会了,里面什么特质的人都有,大家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


关键如何用行动去引导大家,所有的问题都是上行下效,团队怎么想,组织怎么运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行为、语言,用自己对待上级的方式来影响团队。


比如员工怎么看拍马屁。我的观点很简单,这个leader是不是拍马屁,决定他或她的团队是不是拍马屁,员工都看在眼里。


关键怎么样从自己做起。做自己的核心,不是只做好自己,而是怎么样用自己的梦想和行动去感染别人,用自己创造性的想法和实践去感染别人。


如果只做好自己,大家不应该在组织部 。组织部这些同学,如果每个人都能感染到100人左右,这个组织就非常好了。




3

如何变成更好的“学习者”


对自己不熟悉的世界多一点好奇心,多了解一些,才能不断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边界。


对于组织部成员,未来我还会强调,如何变成一个很好的学习者。 今天我们要有更大的梦想,要自我驱动,要做创造者,本质原点是一个内在驱动的内核——学习。


这个学习者要在业务上学习,从客户中学习,从合作伙伴中学习,从身边的同事中学习。现在既然叫经济体,里面一定不是单一的,而是非常耦合的东西。


做技术的同学怎么样多学一些产品,做产品的同学怎么样多学一些运营,做运营的同学怎么样多学一些技术,写代码的同学怎么样去学一些营销,做法务的同学怎么学与人互动。


每个人跨界来看、来学习很多新东西。如果每个人都有更多的好奇心,每个人都用学习的态度,多了解一点自己不熟悉的世界,阿里的边界和宽度会非常扎实,而不只靠一群每个有特定技能的人简单串联起来。


大家都知道,一个系统串联的结点越多,它发生扭曲和问题的可能性越大,结点有可能是断点,但如果每个人都有跨界的能力和想法,我们就不是点的结合,而是面融在一起,就会变得更坚实。


很多人问过我,逍遥子这么多业务你怎么管,你怎么可能什么都懂。我说不可能,当然也不能说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肯定不能干。


其实每次跟大家开会,我都在学习,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比如网络红人,你说我真的热爱网络红人?我真的不热爱,但我必须搞懂它,必须有这个体感,我也必须得看直播,不看只是听,没有感觉。


每个人最重要从自己开始,找到能感动自己的点,然后想办法感染团队和周围的人;


你不足以感动自己、不足以让自己有梦想,你不可能让团队有梦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