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豹变
直抵核心。做最具穿透力、洞察力的商业观察,深度影响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豹变

北京的特种兵研学,练哭了多少被爸妈骗来的孩子

豹变  · 公众号  ·  · 2024-08-16 18: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 | 你   哥
来源 | 新人物


每到暑假,当北漂们总是想尽办法琢磨着出去避暑时,北京就会被一群研学团“反向登陆”,他们往往以家长带孩子的形式团伙出没,强势占领了每一个已经人满为患的景区。


在清华北大的校门口,小孩哥小孩姐一字排开跟校门合影,嘴里喊着“我要上清北”;在凌晨四五点钟的天安门,国旗刚升上去一秒钟,地板砖上就立马躺满了已然昏睡过去的小孩,旁边是已然化身为人体行军床的父母。


图源@29岁的小猴子(旅游版)


曾经,北京是令号称自己“特种兵旅行”的大学生都闻风丧胆的神秘领域。“因为这里的景点,考验的不只是一个人的体力,还有脚力。72万平方米的故宫,逛上一天一夜都无法看完每个馆;而想把国博看个大概,怎么着都得三万步起步。再加上可以媲美火焰山的高温天,可以说敢在夏天来北京旅游的人,和去了趟西天取经也没有什么区别。”


如今,北京却成了研学之旅最火热的城市,刚放了暑假的小孩哥们暑假作业还没捂热,就被家长们塞进了研学团,一起坐着大巴被输送到了体感四十多度的北京。


在社交网络上搜索“小孩哭”,前三页的结果弹出来的背景几乎都是北京


研学六天就要花费大几千块钱的游学团,主打的就是一个在绝境中培养亲子能力,“家长不仅得在凌晨带着孩子去天安门看升旗,还得把鸟巢水立方和故宫走个遍。本以为是能在研学中培养大孝子和优质爸妈,结果父子两人被热成红温后,就都老实了。”


虽然游学价格不算便宜,但高价无法抵抗家长们想让孩子出去见见世面的热情。一开始,家长给小孩报名研学团的目的都是“见见世面,顺便培养感情”,结果一出门就被北京狠狠教育了。


“整个北京之行最舒适的地方,竟然是地铁的强冷车厢。”


“出去折腾一大顿,与其说是让孩子领略高校和博物馆,其实是提前见识了北京的拥堵和高温。孩子哭着说,以后要努力奋斗,争取永远都不来北京遭罪了。”


北京游学团,累废了多少放暑假的小孩


爸妈带孩子研学,看起来像一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度假,实际上却是渡劫。只需瞄一眼游学的课程表,就会了然于胸,如果大学生是特种兵旅行,那么去参加研学团的家族就是海陆空三栖兵。


在四十多度的高温天里,北漂们都在空调房里躲清静,研学团的流程,却是用大巴车把爸妈孩子拉到目的地,然后一顿暴走。


图源@可乐可乐呀


“为了看早上五点天安门升旗,爸妈得化身人体轿辇,抬着昏睡的孩子凌晨两点去排队。一路上为奴为婢,本以为这付出换来的是母慈子孝,结果一旦看到什么场馆预约不上了,爸妈比孩子率先急眼,亲情直接破裂。”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北京的旅游攻略都在劝告你,一天最多两个景点,还最好在同一个城区。但对于研学团来说,行程必须紧锣密鼓,才能在几天的时间里把这北京遛个大概。


“上午领着孩子遛故宫,下午直接上八达岭爬长城,比来中国极限144小时旅游的老外还要猛。结果回家一问觉得哪儿最好玩,孩子说环球影城的汽车对对碰。”


图源@心儿。


有人说,暑假带孩子来北京研学,是属于80后父母的“没苦硬吃”。“因为不仅费时费钱,而且也玩不尽兴。一到暑假,北京的景点最少排队两小时,北京的酒店价格也翻了好几番。”


有人看着北京酒店价格的一路攀升,只能舍近求远住到了天津,高铁票来回一百块钱,算下来还是比北京住宿便宜。“只是缺少了这种沉浸式的北京熏陶,早上连吃三天锅巴菜,孩子回去以后立志考南开。”


来北京研学的小孩哥小孩姐,往往还没到懂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的年纪,因此爸妈带他们去看的博物馆和长城,在他们眼里都成了“体罚”。


“本来想带孩子感受长城的烽火狼烟,还租了导游来全程讲解,结果孩子又困又累,满头大汗地问我,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体罚他。”


图源@心儿。


甚至有的研学团,还以“亲子活动”为名,安排益智小游戏。“吃饭的间隙,还得听带队老师活跃气氛玩猜词游戏和成语接龙,仿佛知识能以能量状态,和汉堡与可乐一并吞咽下去。本来天热就烦,自己接不上来词,还会被导游揶揄爸妈能力不行。”


想带孩子研学一趟,顺便培养意志力的父母,来了后才发现,研学折磨的居然是自己。有些景点附近的餐厅根本排不上队,就只能带着孩子在路边吃盒饭。“坐在大太阳下咣咣干饭,简直怀疑自己不是来旅游的,而是带孩子来工地的包工头。”



一开始,家长们对研学团的畅想,还往往是“跟着孩子走走祖国的大好河山”,结果看着孩子晒黑三个度的皮肤后,甚至怀疑自己去的到底是研学团还是变形计。


“研学团明明可以直接抢钱,却还要带着父母孩子出去遭罪一圈。不带孩子出来我内疚,带孩子出来我内伤。”


为什么外地父母会来北京鸡娃?


江浙一带的家长们,往往会优先送孩子去上海研学,“同样都是一线城市,没必要非要去北京那么远的地方,出行成本更高,还令人担心”,广东省的家长,人均在乡下有几个亲戚,每逢假期都会把孩子撒到农庄里,和走地鸡一起自由奔跑。


但更多地方的家长,仍然会对北京有一种执念,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带娃来此,提前演习未来的人生,“将来孩子如果考公了,那么北京就是体制内的中央,如果要外出打工,那么北京也是大厂外企最密集的城市,有无数出人头地的机会”。


一些家长明知北京今年夏天暴热,并且时而有狂风暴雨,还毅然带娃到此一游,仅仅是因为一些无法消化的焦虑。


“新闻里看到,北京学生们很早之前,就开始在博物馆、长城之类的地方上历史课了。而我们带来北京游学,底层逻辑就和中产送孩子去国外大学的暑假班一样,都是在别人空置的教室里,抓紧学习落下的知识。”


图源@心儿。


今年 45 岁的东北人毛哥说,自己带孩子去北京研学之前,就知道这场旅途将充满着艰难险阻,仍想着正好能借机磨砺孩子的意志。直到陪孩子去看天安门升旗,发现孩子热到连眼睛都快睁不开时,才感到了后悔。


“更糟糕的是,因为带娃来北京研学的家长太多了,以至于博物馆、故宫这些景点,根本预约不到门票,只能带着孩子在外围走一圈,拍几张照片就算打卡完毕。”


一些家长带娃来北京游学的真实目的,甚至只是为自己找个出门旅游的借口,“每年七八月份,已经没什么法定节假日可以过了,如果还想找个理由出去玩耍,唯一能蹭的,也就只有孩子的暑假了”。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被家长带来游学的孩子,大部分都在七到十岁之间,“主要以小学生居多,偶尔能见到初中生,高中生几乎没有”。



有人分析这是因为“小升初的时候,没那么严格,比起看成绩,一些学校还会面试孩子,考核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家长们才会积极送他们去研学,为他们制造一些应对考官的谈资。而初高中的孩子们课业压力大,都在补习,没空研学”。


“当然,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孩子大了,就没那么好骗了。所以只有小学生,明明已经要热哭了,还能被父母哄完后,继续抱走拉练。”


北京游学,是属于民间的《变形计》


据说每个从北京研学归来的家长,到家后都会自动变老实。有人以为,孩子去北京见到清北名校有多美好后,会励志将来一定好好学习,不曾想到孩子回家后念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再也不要去北京了”。


以及“北京又热又挤,人还特别多,我长大了,一定不要吃这种苦,还是呆在老家好,吃喝都便宜,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平凡快乐的普通人。”


图源@翠玉轩珠宝


毛哥问孩子,去北京游学一周后,最大的心得体验是什么,“原以为他会说,首都有多繁华,高楼大厦有多震撼,自己将来又多了什么志向,没想到他告诉我,最深刻的体验是北京地铁太挤了,反问我将来会不会给他买车”。


“后来左思右想,我终于弄明白了一件事。就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尽量还是得减少吃苦教育,不然等他长大后,如果没有成为人上人,还是会来找你算账。”


图源@超雄离我远点


至于带娃来北京研学到底有没有用,尚无标准答案。但从一些父母的分享帖中,可以总结出一条共同的规律。


“如果你带娃来北京游学,去的景点是环球影城,打卡的地方不是博物馆,而是全聚德和各种本地美食店,孩子一定会特别高兴,并表示自己将来还要来北京。如果你带他成功预约到了博物馆、故宫的参观资格,孩子会觉得很辛苦,但至少值得。”


“但如果你带TA来北京,大部分时间都在疯狂排队和极限暴走,那么很有可能,你和孩子在北京带走的,都只剩下一片焦湿的心理阴影。”



亲爱的读者,由于公众号规则的变化,不标星《豹变》公众号,无法收到最新推送,星标方法如下图。

更多精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