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单仁行
“单仁行”是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唯一的官方公众号,11年来,单仁博士一直专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网络营销的系统研究。我们将带你走进网络经营,聊聊治国理政与企业管理,并畅谈企业家个人修为。与单仁行,行更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今日元宵,前方→核工业不夜城!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今天居然不!放!假!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春节超火的小城,有多好游?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水与火,势均力敌的绝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单仁行

微信公众号频繁改版,背后向企业透露哪些信号?

单仁行  · 公众号  ·  · 2018-05-28 06:25

正文

1


经常阅读公众号的朋友最近应该明显注意到很多细节改版了。


  • 比如发布时间从过去的几月几日改为“今天”“昨天”,显得更有时效性;


  • 评论区字体与正文明显区隔,显得更突出;


  • 留言不再显示时间,这样后面进来的用户也有动力去留评,等等。


看得出来, 微信在试图通过这些小调整来改善公众号的用户体验,强化时效性,提高互动性。


2


与此同时,微信还推出了订阅号助手App,这个动作,也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长久以来,公众号发布和管理都只能在电脑端操作,手机端的订阅号助手,让订阅号维护人员可以随时在后台发布图文,高效与用户互动,实时查看数据,维护起来的确比在电脑端操作更便利。


大家可能感到好奇的是:微信为什么频繁做这些调整?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个“妖”其实早就潜伏在那里,只不过最近变得更加紧迫和突出。这就是各种新媒体、新应用分流给公众号带来的内忧外患。


订阅号助手部分功能


3


首先,从产品自然周期来看,公众号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中年,不再稳步上升,而是像下午的太阳一样劲头大不如从前。


这一点,公众号运营者最清楚,每天看着后台新增人数不多,取消关注却有一堆,这时候,你和张小龙的心都碎了一地。


所以公众号不断调整,也是基于对现状的不满,行为本身就透露出一个信号,提示我们自身也要跟进调整,思考企业基于微信生态的营销策略要做哪些变化。


首先是如何多方引流,增加公众号粉丝,同时提升图文质量,尽量减少粉丝流失。


这两个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在公众号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运营者要付出比过去更加艰难的努力才能达成。


然后是深耕公众号运营。


从这次公众号调整来看,微信想要强化粉丝互动功能,增加粉丝活跃度。


新媒体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的社交互动性。比如看完内容看评论,已经成为移动阅读的普遍行为,针对一些新鲜或者敏感内容,有些用户甚至直接跳过内容看后面的精彩评论。


所以如何激发用户留存、留言、转发,这些基础工作需要进一步深耕。


微信公号内容打开率在一路走低


4


此外,大家会发现,微信小程序是最近一两年微信频繁升级、调整最多的一块,微信官方对小程序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很多企业也都开发了小程序,但是在运营中,忽略了对小程序的推广。


而对小程序的推广, 除了用个人号简单粗暴地转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植入公众号上下文内容,通过公众号优质图文传播,带动小程序自然曝光和转化。


由此可见,微信生态彼此关联,息息相关,运营中将个人号、公众号、小程序相互串通串联,是保持微信营销效果持续的最优做法。


5


除了自身生命周期的问题, 微信这两年着急上火地频繁调整,更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外部威胁。


过去几年,移动端五花八门的新媒体、社交网络推出来,各自都成为吸引流量的新洼地。


公众号虽然依旧是自媒体经营的第一阵营,自媒体经营者也希望留守公众号沉淀粉丝,无奈用户的阅读兴趣已经被这些流量池带走了一大批。


其中,公众号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今日头条以及旗下的产品。


首先是头条信息流。


对用户来说,订阅号和信息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阅读形态。订阅号是人肉关注,信息流是机器推荐,阅读体验相差很大。


对比来看,信息流虽然内容整体质量不高,但更有资讯的时效性,内容和兴趣的匹配度高,特别适合随机浏览。


订阅号质量比信息流好,用户黏性比信息流高很多,流量变现的转化率也更高。


但是信息流的阅读体验更加符合移动阅读的特点,这是微信生态下最大的遗憾。


所以新媒体运营者都是订阅号和信息流同时布局,可能还要加上音频自媒体,形成新媒体矩阵共同运作。


图来源歪闲工坊:新媒体矩阵


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