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独特的教育方式,通过每天与女儿聊十分钟,问四个问题来完成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和心理学原理,强调亲子关系的处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文章也指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的几点,如建立平等关系、无条件爱孩子、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等。文章还描述了孩子生长于不同环境中的影响,强调了父母德行修养对孩子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独特的教育方式
这位父亲通过每天与女儿聊十个分钟,问四个问题来完成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包含了解女儿的价值观、激励女儿、回顾学习内容和表达关心等。
关键观点2: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教育理念中,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是处理好亲子关系,只有建立稳定、良性、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亲子关系,教育孩子才会变得简单。
关键观点3: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的几点
文章指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无条件爱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用正面方法教育孩子,调整亲子关系,注重孩子品格和精神的培养等。
关键观点4: 孩子生长于不同环境中的影响
文章描述了孩子在不同生长环境中会受到影响,如生长在批评中会学会论断人,生长在敌意中会学会攻击人等等。强调了父母有慈爱的德行修养对孩子的重要性。
正文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非常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
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就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孩子便是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
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其实是一种无形害!
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是要让对方能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6、要注重孩子品格和精神的培养,而非一味的追求分数。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对孩子的教育便不难了。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三分教,是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只会让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七分等,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对孩子要保有耐心,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失败、去成功。孩子的成长,需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只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