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前,一本后来更名为《新青年》的杂志创刊,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那个时代的青年人,以他们的热忱、智慧、勇气,书写了属于他们的历史。今时今日,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与100年前已经截然不同,但新的青年人,同样在创造新的历史。
实际上,这样一个新群体的崛起,是当下中国最令人兴奋和值得期待的现象。
他们多元、充满活力,对世界充满好奇、热情和期待。他们有鲜明的态度、清晰的价值观、强烈的表达欲,而且,他们更懂得如何表达。
他们同样有焦虑和不安,只不过对象由民族、公义、自由,增加了雾霾、沙尘暴、房价。尽管如此,他们与百年前的同龄人一样,在尝试处理那些巨大的问题之外,他们仍然愿意寻找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甚至,为了对抗各种雾霾的吞噬,他们更愿意注重审美、趣味、设计、体验,乐于尝试新鲜的事物。
年长者很容易认为他们消极、古怪、庸俗、没有追求,但其实,他们有自己的评价标准、非常懂得分辨好坏。一场会心一笑的脱口秀、一部击中内心的动画片、一台散发着历史气息的收音机,或者一个脑洞大开的创意Show,都让他们欣喜、感动,而且为之付出时间和金钱。
百年前,他们剪短头发、穿洋装、喜好拍照、听唱片、用白话文、谈论莎士比亚、易卜生、泰戈尔和王尔德;今天,他们玩直播、拍短视频、看脱口秀、听嘻哈音乐、摆弄各种看起来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喜欢鲍勃·迪伦、村上春树。
这不是简单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不是单纯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他们用自己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向这个世界表达,他们是谁,他们心目中的世界是什么样。
正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对普林斯顿的毕业生们所说的那样:we are our choices.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新青年”。
他们代表了未来。
尤其在这样一个世代,他们的想法、需求、表达、习惯,正在润物无声地影响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包括娱乐形式、表达方式、消费场景等等。围绕着他们,一大批新的内容和产品的生产商、平台、各种服务,层出不穷。
过去一年多,《三声》已经对新青年们推动的文娱内容做了许多介绍。例如,去年年初开始,《三声》就针对线下脱口秀俱乐部、《吐槽大会》、《梁欢秀》等进行了一系列报道,指出脱口秀是年轻人喜欢的喜剧形态,关键是把握好边界,做出领先“0.5步的探索”。
而通过对直播、短视频、音乐剧、线下实景娱乐、新音乐、新型综艺、新网剧、青年文化等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的持续观察,我们认为,是时候更清晰地指出这个概念了:新青年正在崛起,围绕新青年的新文娱和新消费,将成为活力和生命所在。
为此,《三声》决定从2017年5月11日起,定期举行以“新青年”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介绍各个细分领域符合新青年调性和品味的内容和产品,也以这个沙龙作为平台,积聚各方的智慧、资源、实践,共同探明围绕这一领域的方向与机遇。
通常,青年是指28岁以下的年轻人。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中,44岁以下都可以称为“青年”,而对我们的“新青年”沙龙来说,没有那么多的规条限制,只要是新鲜的、有趣的、充满创造力的,都欢迎你来,因为,新青年的气息,是用鼻子就可以嗅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