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左林右狸
志在为邻里提供互联网深度八卦。我们的口号是站得高,自然尿的远。欢迎和我们一起八。本账号由@林军和@banly共同维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余杭发布  ·  王浩在浙江省新春第一会上强调 ... ·  19 小时前  
余杭发布  ·  全省典型名单公布!余杭2个! ·  昨天  
杭州本地宝  ·  2241元/月!帮缴职工医保!在杭失业还有这 ... ·  昨天  
杭州本地宝  ·  杭州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办理指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左林右狸

马云所说的996,到底是什么

左林右狸  · 公众号  ·  · 2019-04-13 21:00

正文

*图来自马云微博


《马云谈996》一推出瞬间便成为最大热点霸屏。正如文章中所说,果然引发了大量争论。讨论是最宝贵的,真理越辨越明,但讨论的前提最重要,我们需要先明确,大家讨论的996,究竟是什么。

 

从工作制度上讲,所谓996,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上班6天的制度。这个制度肯定是违反《劳动法》的。《劳动法》规定,“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而996,再怎么算都要72小时了。如果公然推行一个违法的制度,任何公司是都会出事的。所以批评996制度本身,是政治正确的。

 

马云之后在微博中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这意味着在马云的语境中,996并非指996工作制度,而是一种精神或者说是一个人的自我要求。所以马云在微博中强调:“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如果作为一种制度,996不但违法,而且其实效果不佳。不管员工有没有干活,一律要求加班坐班,有用吗?一杯茶一张报纸过一天的坐班制历史了解一下。就算把996改为“奋斗拼搏的企业文化”,依然会有争议。但是,在实际运营中,鼓励、提倡员工发展自我奋斗精神确实是有用的。科技企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但其成果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时间的产物。科研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写程序更是依赖时间的累积才能在版本上得以迭代进化。那么,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肯定能够得到更多的产出。

 

我们很多时候,一段代码调不通,应该不会到点就按时下班不管了。有的时候调试到凌晨都是常有的事情,因为如果中断了思路,前面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完全被浪费了。这就是应该被鼓励的个体自我要求的奋斗精神,马云想表达的估计是这个。996不重要,工作并不是为了准点下班打卡获得时间证明,而是纯粹就是为了能够及时把事情给做完做好。其实,如果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根本不会在意一天干了多少个小时。如果在意工作时间而不是工作结果的时候,就要留意了,多问问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工作。

 

提倡奋斗精神,就是要求员工更快、更多地完成工作。毕竟,现在很多企业里的内部和外部竞争确实是非常残酷。不做快一些或者做多一些,可能就比其他同事和同行落后了。有的企业还有明确的末位淘汰,落后就意味着有被淘汰的危险。所以,那些热衷于加班的人们,从宏大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称之为拼搏精神或者严格自律的品格。但从现实意义上而言,做快一些和做多一些,也是为了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薪酬和升迁的机会,甚至,仅仅是出于求生欲。

 

但大家都这么相互拼下去,又都觉得毫无止境,陷入了一种打鸡血困境。和疲于补习的中学生一样,毕竟争的是排位,大家都补习,理论上排位就不变。中学生补习让培训班赚了钱;而大家都更加努力的时候,只是让老板占了便宜吗?

 

和补习困境不同的是,正确的奋斗精神所带来的好处,肯定是让企业的业绩上升。那么,一个好的老板应该也拿出一些业绩带来的红利来和员工共享。这样一来,困境就成了共赢。

 

当然,可能更多的老板,并没有想拿出更多的红利来和员工共享,而只是让能更努力的那个保住了岗位。这样的老板算不上好老板,但毕竟平台的评估还是能起作用的,关键就看自己衡量这个岗位的薪酬是否想继续保下去。应该说,目前大多数的平庸企业里就是这样的加班文化,并没有强行要求,也没有额外奖励,就是通过淘汰选择了一群自己愿意加班的人。

 

我们目前是低福利的发展中国家,在一线城市里生存,压力是巨大的。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选择更努力工作可能更切合实际一些。所以,为了更多的收入而更加投入工作,这是值得赞赏的。哪怕在发达国家,也是提倡“努力工作,玩命生活”。是的,哪怕有着超高的社会福利,也只有在努力工作之后,才能玩命生活。

 

我们的隔壁日本,也是一个发达国家,他们发明了一个词,叫做“社畜”。什么意思呢?就是指在东京,晚上十点的地铁站,会吐出来的那群人。他们西装革履,他们头发斑白。日本是发达国家,但社会也相当固化,很多年轻人只能等待论资排辈,缺少靠创新和努力脱颖而出的机会。相比之下,如今的中国的年轻人还拥有更多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机会,这大概就是马云所说的996是一种福报的意思,而马云本人,也是从这种996中走过来的,这是他的奋斗经验,和996工作制无关

 

现在市场上有强行要求加班的企业,这样粗暴制度化的,遇到赶紧溜;也有一般的加班文化,就是不给额外奖励,只是保留排位的,这种就自己看着办吧;而好的企业,既提倡个体奋斗精神,也给与这种精神以丰厚的回馈。这样的企业文化需要几个前提:一个是员工自发的、目的性强的自我要求;一个是评估机制合理的平台;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是愿意分利的老板。

 

从这个角度看,进入这样的企业,还真的需要一些“福份”。不夸张地说,阿里和腾讯的企业文化,在业界里确实算是一种好的工作氛围,年轻人在里面能学到东西、得到成长、获得回报,并且有机会做一些有影响有价值的事情。

 

当然,如果视生活高于事业,在中国也不是没有活路。其实强调奋斗精神的多是竞争残酷、薪酬诱人的大厂和发展迅速的上升期企业。还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很强的压力氛围,剩下的,就是工作和生活并顾的普通老百姓们。我们现在的就业选择,本来就有很多的可能性。想更加舒适的,还可以选择离开一线城市。

 

996工作制肯定是恶制度,而逐渐泛指成为努力工作自我奋斗的代名词996,则是一种个人和企业的双向选择。愿意去BAT这种竞争强压力大的企业拼搏的,就去争取,不愿意的,别去就是。


最新热文推荐

如何建立阿里大文娱的绝对优势 | 他说

更多《沸腾新十年》万字剧透系列长文,请戳:


《中国语音产业江湖和科大讯飞的前半生

《无人机江湖和汪滔的前半生》

新车电商和李想李斌们的前半生

游戏直播江湖和虎牙斗鱼的前半生

徐易容向左,陈琪向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