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研究
“一号在手,投资无忧!”此微信公众号为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权威发布平台,力求信息及时、准确,是您投资好帮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研究

【银行业】理财半年报点评:增速降档,回归本源

中信研究  · 公众号  ·  · 2017-09-25 08: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肖斐斐,冉宇航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9 月22日,银行业理财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上半年)》(简称《报告》)。 整体看,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存量规模微降,产品结构调整、产品收益率攀升的特点。我们具体解读如下:

1 、银行理财规模总体负增长,主要由于同业理财收缩和时点回表所致。 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8.38万亿,较年初减少0.67万亿,降幅2.3%。我们认为,上半年理财规模结束近年来的两位数增长,主要源于:(1)监管因素导致的同业理财大幅下降。6月末,同业理财余额4.61亿,较年初减少2万亿,降幅31%。(2)去杠杆环境导致表内负债端趋紧,表外理财季末时点回表。3月、6月理财余额单月降2.3%和3.6%,而季初月反弹明显,1月、4月单月增4.3%和3.9%。

2 、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受监管影响较大,大行规模整体较平稳。 上半年,“三三四”系列检查于4月初开始落地。受此影响,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二季度理财余额单季分别下降4.8%、0.9和0.1%。股份行作为同业理财的主要发行者,系列监管政策影响更为明显。

3 、资产端配置更注意流动性考量。 上半年,债券、非标、现金及银行存款仍然是银行理财资金主配品种(合计占比73.6%),但占比分别较年初-1.25pcts、-1.35pcts和-1.67pcts。市场流动性收紧背景下,各行主要增配了期限短、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品种,主要是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同业存单和公募基金。

4 、产品端收益率上升推高成本。 《报告》显示,上半年已终止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由3.5%持续走高至4%左右。领先指标亦反映产品端成本的持续上升:银行业协会公布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由去年末的3.95%上升至7月的4.54%,8月虽略有有回落(4.48%),但仍保持高位。

5 、前瞻:理财业务增速回归中低速合理区间,年内规模负增长趋势有望缓和。 中期看,预计资管行业和银行理财管理办法等待出台政策将持续引导银行资管回归代客理财本源,过往通过同业理财驱动的银行理财高速增长难以再现。短期看,前期密集的监管政策下,理财业务检查整改到位程度较高,同业理财业务快速下降趋势有望缓和,同时预期收益率的高位预计使个人理财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投资观点:本周银行板块表现位列29个中信一级行业第五,大型银行表现依然较为突出。 我们继续看好基本面改善的中期趋势,ROE的持续回升有望进一步驱动估值上升,板块合理估值中枢1.2xPB以上。金融周期下半场银行选股逻辑由“成长”转向“稳健”,管理能力和客户资源是关键。优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资产负债表稳定性强+独特资源禀赋优势)和招商银行(短期业绩稳定性强+中期盈利模式优秀+长期零售客户资源优势显著),同时建议关注基本面存在改善空间的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

风险因素。 中国宏观经济超预期下滑;银行资产质量改善趋势不及预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晨会》报告。


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 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 (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证券对本资料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或保证。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使用相关服务。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中信研究(原始ID:gh_294e097afc75)是由中信证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若未经中信证券官方核准,其他任何明示或暗示以中信证券名义建立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官方订阅号,订阅人在阅读、使用相关订阅号信息前还请务必向中信证券销售人员或客户经理进行核实。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订阅人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信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中信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报道相关内容”的日常授权。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中信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