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22日,银行业理财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上半年)》(简称《报告》)。
整体看,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存量规模微降,产品结构调整、产品收益率攀升的特点。我们具体解读如下:
1
、银行理财规模总体负增长,主要由于同业理财收缩和时点回表所致。
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8.38万亿,较年初减少0.67万亿,降幅2.3%。我们认为,上半年理财规模结束近年来的两位数增长,主要源于:(1)监管因素导致的同业理财大幅下降。6月末,同业理财余额4.61亿,较年初减少2万亿,降幅31%。(2)去杠杆环境导致表内负债端趋紧,表外理财季末时点回表。3月、6月理财余额单月降2.3%和3.6%,而季初月反弹明显,1月、4月单月增4.3%和3.9%。
2
、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受监管影响较大,大行规模整体较平稳。
上半年,“三三四”系列检查于4月初开始落地。受此影响,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二季度理财余额单季分别下降4.8%、0.9和0.1%。股份行作为同业理财的主要发行者,系列监管政策影响更为明显。
3
、资产端配置更注意流动性考量。
上半年,债券、非标、现金及银行存款仍然是银行理财资金主配品种(合计占比73.6%),但占比分别较年初-1.25pcts、-1.35pcts和-1.67pcts。市场流动性收紧背景下,各行主要增配了期限短、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品种,主要是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同业存单和公募基金。
4
、产品端收益率上升推高成本。
《报告》显示,上半年已终止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由3.5%持续走高至4%左右。领先指标亦反映产品端成本的持续上升:银行业协会公布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由去年末的3.95%上升至7月的4.54%,8月虽略有有回落(4.48%),但仍保持高位。
5
、前瞻:理财业务增速回归中低速合理区间,年内规模负增长趋势有望缓和。
中期看,预计资管行业和银行理财管理办法等待出台政策将持续引导银行资管回归代客理财本源,过往通过同业理财驱动的银行理财高速增长难以再现。短期看,前期密集的监管政策下,理财业务检查整改到位程度较高,同业理财业务快速下降趋势有望缓和,同时预期收益率的高位预计使个人理财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投资观点:本周银行板块表现位列29个中信一级行业第五,大型银行表现依然较为突出。
我们继续看好基本面改善的中期趋势,ROE的持续回升有望进一步驱动估值上升,板块合理估值中枢1.2xPB以上。金融周期下半场银行选股逻辑由“成长”转向“稳健”,管理能力和客户资源是关键。优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资产负债表稳定性强+独特资源禀赋优势)和招商银行(短期业绩稳定性强+中期盈利模式优秀+长期零售客户资源优势显著),同时建议关注基本面存在改善空间的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
风险因素。
中国宏观经济超预期下滑;银行资产质量改善趋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