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解职的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定于美东时间8日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就特朗普政府“通俄门”过堂作证。
这一季现实版美剧“通俄门”,将迎来收视率高潮。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新华国际头条” (ID: interxinhua),原文标题:《天下人物丨他才是“通俄门”里隐身的男二号:俄罗斯驻美大使》
特朗普、科米等人都是“通俄门”中站在前台的关键人物。但风波幕后,有一人贯穿始终,堪称“隐身的男二号”——俄罗斯驻美大使谢尔盖·基斯利亚克。
媒体聚光灯追踪之下,这个本来相对低调的外交官不经意间成了经常上头条的“网红”。就连给他扣上“间谍”帽子的美媒也承认,基斯利亚克的社交能力真是超强。
现如今,华盛顿政客为了避嫌都不敢见他。想当初,他的晚宴邀请可是人人梦寐以求。
1
在华盛顿,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对很多国家的外交官而言,派驻华盛顿担任大使可谓外交生涯的巅峰。要接触、影响美国政府高层,除了背后国家的分量至关重要,大使本人能否与华盛顿上流社会打成一片也是硬指标。
和所有的名利场一样,华盛顿盛行请客吃饭这一套。只不过在这里,一般的饭都不算饭,得是够分量的社交大饭局才能让这里的大人物趋之若鹜——而且最好有个高尚的由头。
比如,每年春天白宫记者协会年度晚宴之后,法国驻美大使热拉尔·阿罗就会在自己位于华盛顿西北高尚社区卡洛拉马的官邸举行“餐后派对”。如果说受邀参加白宫记者协会年度晚宴已经很难,要想得到阿罗的邀请更难。
2016年在法国驻美大使官邸举行的白宫记者协会年度晚宴“餐后派对”。
再如,阿联酋驻美大使尤素夫·奥泰巴的成名作,就是2014年为美国国家儿童医疗系统筹款1100万美元的“儿童舞会”慈善晚会。
这就是游戏规则。2008年到任的基斯利亚克,选择迎战。
2010年,在金融危机的严冬之中,基斯利亚克在位于威斯康星大街2650号的俄罗斯大使馆为华盛顿国家歌剧院举行了一场据说耗资50万美元的慈善晚宴。
2010年俄罗斯驻美大使馆为华盛顿国家歌剧院举行的晚会。
除了装饰精美绝伦,提供的食品也是高水准,来自俄罗斯的伏特加、黑海的鱼子酱川流不绝。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国土安全部长纳波利塔诺、参议员帕特里克·莱希等权贵客人到场。
华盛顿媒体事后评论说,这场晚宴为基斯利亚克打出了名气,打开了局面。
2
他的座上宾不是一般人
这种上流社会的大场面其实并非基斯利亚克最擅长的社交活动。他最爱的是人数更少、更私密的饭局。
在华盛顿,基斯利亚克手下厨师水平高这件事口口相传。他也经常邀请和俄罗斯有关系的各界人士去他的官邸。
皮弗(左一)和基斯利亚克(右二)2016年参加全球利益中心智库的一场活动。
斯蒂芬·皮弗是布鲁金斯学会最资深的军控专家。曾经担任过美国驻乌克兰大使的他曾多次参与和俄罗斯的军控谈判,与同样是军控领域出身的基斯利亚克打了几十年交道。
位于白宫附近的俄罗斯大使官邸
皮弗这样形容基斯利亚克在他距离白宫几个街区的官邸搞的晚餐会:餐会一般是从在大会客厅里喝开胃酒开始,然后是正餐,菜品种类繁多,精致而有创意,充满俄罗斯风味,佐餐的往往是乌克兰的辣椒味伏特加,突出基斯利亚克的乌克兰族身份。
“你绝对会吃撑。”
慢慢的,基斯利亚克的名气传开了。他用“饭局”打开了在华盛顿的局面。
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迈克·麦克福尔说,他曾参加过基斯利亚克在2011年主办的一次晚餐会,共请了大约50人,基本都是美国政府的俄罗斯事务官员,吃得非常好,基斯利亚克在和美方人员建立联系上花的心思之多让他惊叹。
当然,这种办法到底有多大用很难界定。
与经常能见到美国政府高层的盟国大使不同,基斯利亚克很少和内阁级别的官员打交道。比如,他和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国务卿克里就不是想约就约,更多是和国务院中层官员打交道。
美国媒体援引白宫官员的话分析,美方不搭理基斯利亚克是经过专门考虑的。他们的理由是:既然美国大使在俄罗斯不受克里姆林宫待见,白宫也不会搭理基斯利亚克。
3
退休之年上了风口浪尖
对今年就要满67岁的基斯利亚克来说,不出意外的话,华盛顿的生活应该无功无过地在今年下半年结束。
很多观察家认为,他的工作就是执行克里姆林宫和外交部的指令,他本人对俄罗斯外交政策走向影响不大,至少无法和苏联时期担任驻美大使25年的多勃雷宁相比。
然而,今年3月,一向不爱搭理记者的基斯利亚克突然上了美国媒体头条。导火索是特朗普的爱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弗林因“通俄门”辞职。
据美国媒体报道,弗林去年12月29日与基斯利亚克通了5次电话。
当天,时任总统奥巴马宣布以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为由对俄追加新制裁。弗林与基斯利亚克在电话中讨论了此事,甚至暗示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取消制裁。
由于弗林当时还未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此举涉嫌违反美国关于普通公民不能干预国家外交事务的法律,再加上弗林在媒体曝光后没有向副总统彭斯坦白真实情况,导致事件越描越黑,最终被迫辞职。
先来科普一下“通俄门”:美国情报部门认定,俄罗斯干预了去年的美国大选,也因此推理认为,胜选的特朗普竞选团队和克里姆林宫可能存在勾连和交易。特朗普团队成了情报部门掘地三尺的对象,一波波猛料出现在美国媒体上,基斯利亚克的名字频现其中。
2016年4月,特朗普出席在华盛顿五月花酒店的活动。
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基斯利亚克在2016年4月第一次和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特朗普接触。
当时,多年来一直呼吁美俄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利益中心在华盛顿五月花酒店做东,邀请特朗普发表外交政策演讲。基斯利亚克是坐在贵宾席的4名外国大使之一,并被介绍给了特朗普。
2016年4月,基斯利亚克被媒体拍到出席华盛顿五月花酒店的活动。
据美国媒体当时的报道,对特朗普在这一演讲中关于要放松对俄制裁的表态,基斯利亚克的态度是,我们得走着瞧。
其实,基斯利亚克接触可能的下届总统人选,也算是一个驻美大使的分内事。戳视频听听他自己怎么说。
他自己也对各种质疑很不理解:“这只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外交工作而已,去了解、去认识人,无论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我在美国已经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基本上可以说谁都认识。”
4
他认识的人不多,也就一个美国吧...
事关俄罗斯,美国人当然没那么好打发。媒体不断深挖,试图拼凑出基斯利亚克与特朗普身边人的“关系网”。
除了弗林,“疑点”最大的就得说现任司法部长塞申斯。
塞申斯2017年2月在国会山
去年7月份的共和党大会上,基斯利亚克与当时还是参议员的塞申斯接上头。两人见面两天之后,维基解密公布了第一批黑客窃取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邮件。随后在9月份,基斯利亚克又和塞申斯见了面。
熟悉华盛顿外交圈工作方式的人说,愿意和复杂的国会接触的外国大使不多,尤其是塞申斯这种在国会山名头并不响亮的参议员,更少有外国大使拜访。基斯利亚克本人一般也不大跑国会。
观察家们认为,基斯利亚克接触塞申斯,理由只有一个:塞申斯是第一批支持特朗普的参议员之一,而且向特朗普阵营提供咨询,是真正能影响到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人之一。事后证明,他也的确是特朗普当选后提名的第一个内阁大员。
同样引人注意的是,基斯利亚克还见过“第一女婿”库什纳。
但巧的是,他们全都没有主动汇报和基斯利亚克交往的所有细节。
很多人认为,基斯利亚克甚至俄方都没有很大把握特朗普能战胜希拉里成为美国总统,认为俄罗斯在特朗普身上下了重注并不符合常理。
或许,基斯利亚克和特朗普阵营的交往,也就是无心插柳而已。
即便如此,美国媒体仍然给基斯利亚克扣上了“克里姆林宫的间谍”“最危险的大使”等帽子。
“与基斯利亚克见面”也成为社交媒体上玩得飞起的梗。
——“基斯利亚克见了那么多人,为啥没见我?!”
——“全体美国人正在耐心等待与基斯利亚克见面。”
——“难道基斯利亚克不是为黑衣人工作吗?所有见过他的人都忘了这事。”
——“如果你感觉自己似乎没见过基斯利亚克,不要着急否认,要慢慢回忆。”
对于这些风言风语,俄总统普京这样回击:那些攻击基斯利亚克的美国人都得了妄想症,应该吃药。
5
从低谷开始,在低谷结束
在华盛顿这个地方,有地位的机构貌似都喜欢建在山上。比如,国会在国会山,国家大教堂在圣奥尔本斯山,海拔都比较高。
俄罗斯驻美大使馆建在华盛顿第三高的山顶。这座白色大理石外墙的苏式建筑高大、坚硬,充满棱角,由曾设计过克里姆林宫大剧院的苏联著名设计师波索欣设计。
占地这么拉风,自然容易引人侧目,一度就出现过俄方利用大使馆海拔优势搞监听的传言。这当然是假的,事实上,反而是美国情报部门曾在俄罗斯使馆地下挖过一个隧道想搞监听。
但之所以这种传言流行,根基是美俄之间多年的对立和敌视。
也正是在这种对立顶峰的1981年,基斯利亚克来到美国,成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二秘。
三十多年过去,他已经在驻美大使的位置上干了快十年,美俄关系似乎又在多个轮回之后跌到了谷底。
事情在基斯利亚克刚来华盛顿当大使的时候可不是这样。他是俄美关系重启的直接推动者。
2009年3月,也就是在他就任驻美大使7个多月后,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日内瓦共同按下一枚写有“重启”字样的红色按钮。
目前有消息说俄罗斯政府已决定由国防部前副部长安东诺夫替代基斯利亚克担任驻美大使。基斯利亚克可能将于7月正式离任,有传闻说他可能前往联合国就职。
在今日美国,反俄俨然成为政治正确,华盛顿政治圈对俄罗斯大使唯恐避之不及,何况基斯利亚克还深陷舆论漩涡。
俄外长拉夫罗夫5月访美时,白宫拒绝给美媒提供会晤照片。但俄方事后放出的照片中,美国人赫然发现,特朗普与拉夫罗夫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见面时,基斯利亚克也在场。
这个细节令人玩味,白宫出于某种考虑,很可能故意不向外界透露基斯利亚克参加会见这个信息。
“有时候,我感觉我好像回到了从前,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经历过这一切,”基斯利亚克近期说,“对一个致力于在两国之间建立更好关系的人来说,这真是无比的失望。”
延伸阅读:
真相让美国惊出一身冷汗:这个或致苏联垮台的难题,美国现在也遇到了!
特朗普政府“通俄案”就像核弹爆炸一样在华盛顿引发巨大震荡,成为美国政治中的头等大事。
与“水门事件”相比,这件事更应让人回忆起的是一桩尘封多年的苏联高官“通美案”——很多人相信正是因为这位苏联高官“通美”而加速了苏联垮台。如今,“通敌”这种事竟也在美国上演,即便还未最后定论,也足以让美国人惊出一身冷汗,并且绝对算得上是美国的奇耻大辱。
如何判定和处理“通俄案”,成为摆在美国政治家们面前的一道巨大难题。未来,“通俄案”不仅会持续挑动人们的好奇心,还将对特朗普政府的执政能力构成极大考验,更可能成为影响美国政治甚至美国国运的标志性事件。
文 | 王鸿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通俄案”愈演愈烈
人们对特朗普团队与俄罗斯之间关系不正常的怀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在2016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对俄罗斯不同寻常的暧昧态度,就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发现,特朗普对谁都可以随口损上几句,唯独对俄罗斯和普京从未恶语相加。
2016年12月,特朗普如愿当选总统没多久,媒体便披露出俄罗斯通过干涉总统选举而暗助特朗普胜选,一时间舆论哗然。
2017年1月,中情局、联邦调查局和国家安全局等情报部门发布报告,宣称有确切证据表明普京亲自指挥了此次“干选”活动,并明确指出“俄有意帮助特朗普赢得选举”,从而将特朗普与俄罗斯的不正常关系问题摆上台面。
同一时期特朗普提名蒂勒森为国务卿,因后者与俄瓜葛太深而备受争议。当特朗普决意任命弗林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奥巴马总统更是语重心长地警告“此人绝不可用”。果然,弗林上任不到一月,就因未如实报告与俄的私下互动而被迫辞职,“通俄门”正式爆发。
此后,在民主党人和自由媒体合力围剿下,司法部长塞申斯和特朗普其他侧近人士私下与俄互动的更多情况公布于众,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特朗普摊上事儿了。
3月20日,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在国会作证时透露,FBI正就“通俄”事件展开调查,标志着“通俄门”升级为“通俄案”。
5月9日,特朗普突然宣布解雇科米,并私下对俄罗斯人说“终于解除了巨大压力”。
媒体还接着放大招,陆续爆出一系列涉嫌干涉司法的猛料——特朗普曾私下要求科米对其个人表示效忠但被拒,特朗普要求联邦调查局中止对弗林调查等。
事态愈发胶着起来。
当前,司法部和国会已组建专案组,要对“通俄案”一查到底。
2
犹记当年“通美案”
“通俄”绝不是小事。即便是同一般的外国政府发展不正当联系,已是触犯了政治大忌和法律红线,更遑论美俄(及此前的美苏)还是斗了几十年的宿敌。
因而,弄清特朗普团队究竟有没有与俄共谋,以及“通俄”的性质、范围、程度与实际结果,就显得异常重要。
对此,现阶段仍难下定论,但将其与一桩尘封多年的苏联高官“通美”事件做比较,或许有助于我们拓展在此方面的理解。
这位高官就是当时主管全苏联意识形态工作的雅科夫列夫。
据前苏联国防部长德米特里·亚佐夫等人回忆,有可靠情报显示,当时位高权重、俨然是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左右手”的雅科夫列夫,早在1960年代赴美进修期间就已被美国情治部门策反,成为“第五纵队的思想家”。当苏联情报部门向戈尔巴乔夫汇报此事时,戈尔巴乔夫并未予以重视甚至还有意袒护。
正是雅科夫列夫帮助戈尔巴乔夫力推的“新思维”、“公开性”运动,使苏联舆论导向出现偏差继而出现社会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被一些人视作美国对苏和平演变的成功案例。
3
历史总有相似
与当年这桩苏联高官“通美案”相比,眼下这桩“通俄案”中有几个事实值得强调:
一是弗林也算得上是位高权重。弗林曾短暂担任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是总统在国家对外和安全事务中最重要的参谋助手,对国家决策影响极大,一旦用人不慎将后患无穷。
二是弗林也很可能被俄收买。前任司法部长耶茨5月在参院作证时称,弗林“很可能受到俄罗斯勒索”;能在公开官方场合这么讲,必定握有充分证据。此前媒体就爆出2015年几家和俄罗斯有联系的公司(甚至包括一家与俄情报机构有关的公司)曾向弗林支付逾6.5万美元,还爆出弗林曾收取土耳其政府53万美元——看起来弗林拿外国政府的好处已是家常便饭。
三是都得到领导人袒护。据媒体报道,特朗普曾罔顾法律的严肃性和事态的严重性,向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私下求情说,“弗林是个好人,你就放过他吧”。当年戈尔巴乔夫袒护雅科夫列夫,引来后人对戈尔巴乔夫的诸多怀疑,如今特朗普也这么做,难免令人浮想联翩。
4
真相扑朔迷离
弗林“通俄”显然并不是问题的全部。除弗林外,还有其他多位特朗普侧近人士与俄罗斯往来频繁,特朗普本人同俄罗斯的关系更是扑朔迷离,这就使事情异常复杂。由于事关重大,有关部门的表态都相当谨慎。但从特朗普对俄一直“嘴下留情”,到手下这么多人与俄私下互动,甚至到弗林事发仍百般袒护,已经很难说特朗普本人与“通俄”事件没有半点干系。
或许特朗普只是像欧洲某些民粹主义者那样本能地以俄罗斯和普京为尊,或许特朗普只是希望绕开国内反俄势力阻挠与俄罗斯密谋一些战略突破,或许是身边人办公事的过程中偷偷拿了俄罗斯的好处但特朗普本人并不知情,也不排除是国内政治斗争和反特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夸大了事态的严重性。
但是,如果考虑到上述苏联高官“通美案”的惨痛教训,考虑到冷战结束以来20多年俄罗斯人的内心感受,考虑到俄罗斯情报部门的行事风格和谋略本领,考虑到美俄关系这几年的剑拔弩张和俄罗斯的不利处境,人们完全有理由从更宽广的视角,去思考当前这桩“通俄案”的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或许真相足以让美国惊出一身冷汗。
5
“通俄案”是个大难题
感觉归感觉,法律是法律。
要查弗林个人“通俄案”或许相对容易,若要从法律层面确认特朗普团队及特朗普本人是否主动与俄共谋可就难了。
美俄之间尽管敌对,但毕竟还有外交关系。
特朗普团队在竞选前后与俄罗斯政府的交往互动,哪些属于正常范围,哪些超出正常范围,其实是很难断定的事。
聪明人之间办事往往心照不宣、不留痕迹,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暗中相助到底事先知不知情,也很难断定。
俄罗斯“网络干选”到底是否决定性地改变了大选结果,也是没有答案的哲学论题。
特别是,特朗普本是个自由随性的生意人,从商期间同俄罗斯的经济往来以及其他不为人知的互动是否违反了当时的法律,是否影响到其从政后的政治立场,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同国家利益相冲突,同样是很难断定的事。
判定已不易,处理更棘手。尽管这是必须依法处理的事,但更重要的还是政治。试想:如果案件越查越深,并且大张旗鼓地不断抖出惊人猛料,向外界发出特朗普政府与外国政府共谋甚至受人胁迫的暗示,这虽然遂了民主党人的愿,但无疑是报了党派的仇却丢了国家的丑,国家颜面扫地是任何一个讲政治的美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将整个特朗普团队的“通俄案”最终缩小为弗林个人的“通俄案”,将全部责任推给弗林一人来担,看起来好像可以大事化小,但恐怕无法解释为何特朗普本人及其团队都对俄如此亲善,既难消除公众怀疑,民主党也不会善罢甘休。
如果最终证据不足或根本查无实据,一切都被归为捕风捉影或反应过度,或者干脆自认“吃了哑巴亏”,则既无法向全国民众交代,更会让国际社会看了笑话。
总之,如何判定和处理通俄案,已经成为摆在美国政治家们面前的一道天大难题。
6
“拖字决”的后果
拖而不决更不是办法。“通俄”案取证并非轻而易举,推理时必须慎之又慎,因此有人估计到最终结案很可能历时数年。
在这种有意无意的“拖字诀”之下,人们的关注度会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消逝呢?答案显然是不会,因为这件事太大了。而且,这种“拖字诀”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还会对美国政治带来越发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全民的沮丧。人们每次看到特朗普在媒体上出现,都会想到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居然有可能是在外国政府帮助下当选的,甚至还同外国政府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民主党人肯定会越想越生气,即便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也会心里堵得慌。
其次是政府的“空转”。特朗普团队本来就是个小圈子,各部门干部远未配齐,今天这个被查,明天那个被查,怎能安心治国理政?而且特朗普对外政策尤其是对俄政策中的很多举措,难免被人带着有色眼镜加以严苛审视,对政府施政空间构成极大约束。
最后是政治的内耗。长期以来,民主、共和两党之间磕磕绊绊乃是常事,但多是政见不合,很少有在政治忠诚方面的相互攻击。如今“通俄案”使两党势如水火,两党合作已是难上加难。国内不睦,诸事不成,即便是美国国家治理的四梁八柱再稳固,长期这么折腾下去也必将伤及国本。甚至可以说,“通俄案”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可能成为影响美国国运的分水岭式事件。
中国显然不能以吃瓜群众的心态看待这桩“通俄案”。无论是从美国内政之乱的外溢效应角度,从美俄密谋中可能包含的涉华内容,从当前大国博弈新动向新特征的角度,还是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通俄案”都有很多值得我们持续跟踪、深度研究和认真总结的地方。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