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杂志,倡导文化重建,共同思想未来,精心为您提供深度阅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海南人,“回南天”要来了,关紧门窗→ ·  昨天  
直播海南  ·  造谣“三亚将开赌场”,一男子被行拘! ·  昨天  
直播海南  ·  情况属实!官方通报:停职调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纵横

“诺奖《国家为什么失败》, 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 | 2024热文重温

文化纵横  · 公众号  ·  · 2025-02-10 19:15

正文

↓ 进入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设 置星标
防止内容走丢

2024全年 6期一次 发货 ,看得爽快,更享折扣
2024+2025双年、2025+电子刊, 组合下单更优惠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文化纵横》邮发代号: 80-942

陈蕊 (编辑)
文化纵横新媒体编辑部

热文回顾

中外治道

一个半世纪以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中国步入现代社会,中国人开始担负起自己的现代命运。 我们经历了无比艰辛的历程,付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代价。 今天,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但面临的挑战也殊为严峻。 人们经常讨论: 中国没有走西方过去几百年殖民扩张的老路,却完成了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国家建设,这样的历程究竟意味着什么? 文化纵横新媒体精选深度热文,形成“ 中外治道 ”专题,为读者理解中国国家治理,以及中国视野下的全球变局提供智识参考。


01  美顶级顾问: “中国奥运暴露的真实国力, 十分微妙”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美金牌战在最后一刻打平,这戏剧性的一幕几乎是东京奥运会的复刻。哈佛教授、“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借鉴奥运会的比喻,将中美在经济、技术、军事等方面的竞争比作一场地缘政治的“奥运会”。他认为,中国在几乎所有领域迅速崛起,堪称美国“全方位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 但双方都无法否认,没有对方的助力任何一方都无法获胜。 他呼吁两国在未来维持平衡,经受住将对方完全击溃的诱惑,保持合作。 (点击阅读)


02 诺奖巨大争议背后: “《国家为什么失败》, 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

2024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三位新制度经济学者,因分析中国崛起具有一定解释力,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受众颇广。本文认为,这一理论把历史上的前因后果完全倒置了:他们把西方工业化的成果误认作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贫穷国家则被引向资本密集型工业、现代金融体系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道路。这使许多地区陷入了贫困和收入陷阱。 (点击阅读)


03  “我们调查了一带一路沿线800余家中企情况,发现这些普遍问题”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企出海蓬勃发展,但企业出海依旧面临困难。本文依托详尽的调查数据,发现困境主要表现为融资阻力、嵌入焦虑、用工短缺、行业竞争四个方面。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有近七成的中企明显感受到强烈的发展阻力,六成左右的中企经营者认为自身在当地市场的竞争优势不显,甚至在缓慢下降。 这些问题的成因,既包括上一轮全球化形成的系统性不公,也包括出海企业同东道国本土之间的文化冲突。 (点击阅读)


04  为什么美国越治理非法移民,“丁胖子讲师”反倒越来越多?

美国在移民治理上投入巨量资源,但因非法越过美墨边境而被逮捕的移民人数已达历史新高。美国移民治理正面临体制危机:它首先受制于多部门执法导致管理混乱的“拼图式治理”窘境;继而又受困于两党极化的“碎片化民主”格局;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下,美国社会被全球化所引发的移民危机所反噬,才是核心问题所在。 (点击阅读)


05  比“博士转后勤保卫”更荒唐的,是学术考核的“神童化”

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存压力广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24位高校教师的深度访谈,探讨他们“时不我待”的焦虑感。作者发现: 大学行政部门本应为学术工作提供支持,但现实中,侵占学术工作时间、加剧学术时间压力的恰恰是行政部门。 学术制度设计应尊重学术发展的时间规律,摒弃“生理年龄”这一政策工具 否则其后果不只是生产大量“时不我待”的产业化学术工人,而是在未来使我国大学和学界“时不我待”地亡羊补牢。 (点击阅读)


06  比“胖东来禁彩礼”更荒唐的,是“婚姻清算”的普遍化

围绕彩礼的界定与返还等争论,本文认为,无论给付财物称谓为何,依据习俗还是个人意愿,目的是启动婚姻程序还是单纯情感互动,只要依据当地经济水准和家庭收入,财物客观价值达到贵重或大额程度,从社会治理角度都有必要适用彩礼返还规则调整双方利益状态。鉴于当代社会性伦理的变化,“发生性关系”主要涉及双方的偏好与选择,很难构成某一方受益或受损的根据,因此不能把“发生性关系”直接认定为影响彩礼返还数额比例的具体事由。 (点击阅读)


07  中国人对和平的渴望, 为何被阿拉伯人当作“软弱”的证据?

通过 长期观察阿拉伯媒体,作者发现, 阿拉伯世界的主流世界观认为世界秩序必然由“帝国”统治,又由于对美国秩序的不满,强烈希望“加入中国的圈子”,呼吁中国介入中东事务。 而中国坚持的和平共处、平等独立等外交原则,在与阿拉伯精英对话时,明显存在理解壁垒。 对中国学者而言,应重新审视西方研究成果; 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史重新研究,提出我们自己的说法。 (点击阅读)


08  伊朗总统及外长罹难后, 美国最可能做什么? 一项历史考察

伊朗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人在直升机事故中的遇难,不仅给政治交接蒙上阴影,也给复杂震荡的中东局势增加了变数。本文指出,伊朗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能源供给能力,也在于其对地区秩序的强大影响力和发展潜力。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40多年来,美国一直对其围堵,特朗普时代更变本加厉,其“极限施压”所追求的,要么是伊朗低头合作,要么是伊朗内乱而政权更替,最终在中东建立美国绝对主导的地缘格局。 (点击阅读)


09  日本人为何不理解, 中国人会资助族内最穷的好孩子上大学?

在中国民间社会,历史上始终存在以相互扶助为基本机制,以均平为理念的“生民社会主义”。这种朴素的情感意识,使得近代以来在建立现代主权国家的过程中,中国人易吸纳社会主义理念。在当代中国,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型社会主义在救灾和大规模基础建设中至关重要。面对自下而上的并非整齐划一的生民的诉求,重访历史传统的潜力与活力尤为关键。 (点击阅读)


10  蜂拥而至的外国新娘,为何没挽救韩国的生育率?

2023年韩国总和生育率跌至0.72,创下历史最低记录。这背后反映出,在东亚(尤其是韩国),以快速跻身发达国家为目的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已对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和资源构成系统性损害。当社会问题被视为个人的道德问题,而不是政府或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家庭便难以实现自给自足,韩国年轻人往往会避免婚姻和生育。 韩国 近年 十分之一的婚姻与外国新娘有关。 然而,她们到达韩国后,期望的生育数量却与本土女性逐渐近似。 (点击阅读)



[ 原创编译热文榜 ]
(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

关键产业政策之变 南学者: 中国人很怕被越南制造取代, 却 不懂我们最大的痛处

美国之变的想象与真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