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世界很大很精彩,值得好好度过。读书写字、理财投资、健身运动、旅行美食,一个都不能落下,请努力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官方通报:情况属实!已暂停工作 ·  18 小时前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晒项目 展业绩 ... ·  2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自由是什么?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 公众号  ·  · 2017-11-07 11:31

正文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 sangongzi0906

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这两天文章算是我阶段性的自我总结,剖析自我告一段落)


昨天文章出来后,有人在后台愤愤地说自由是不对的,随心所欲是不对的,这是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我有时候会想,说出这个观点的人,在面对自由状态的时候,是不是有可能自己会随心所欲的干事情,缺乏责任地做事情呢。


每个人对于“自由”的定义不同,在评价别人行为的时候,会依照自己认知里的定义标准、自己价值观的理解来定性,本质上,他们不是来评价别人,而是评价“另一个层面的自己”。


就像我们判断某某某很有钱,是基于一个假设——如果自己的资产达到这个数字,我们会认为自己很有钱。同样在“自由”的表述上,也是类似的道理。


语言(或者文字)是一种镜像,能折射出人的内心。


那么我价值观体系中,“自由”是什么呢?


第一个特点是能够客观的看待自己能力圈和欲望值。 我一直认为欲望值大过能力值的时候,人是会痛苦的,无论是有钱还是没有钱,有事业还是没有事业,都一样。心里想要的东西太多,却从未客观认识过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于是求而不得很痛苦,看别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加痛苦。


人生的确有很多痛苦的经历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欲望和能力圈不匹配造成的这类痛苦,本身就是自找的。


人总是想要太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人总是喜欢自己为难自己。


只有这种“求而不得”的感觉越来越少,人对于很多执念会放下,轻装上阵看世界的可能性才会有。


第二个特点应该是拥有平和的力量。 这不有人说自由是随心所欲,依着性子做事情,但事实上人只要活着,就必然会做两件事:创造蛋糕同时分割蛋糕,如果随心所欲的话,自然会侵占到别人的利益,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当别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后,他们一定会怒而对抗,随心所欲的代价就是纷争,何来自由?


我更喜欢的是平和的心境,就是身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去理解那个环境,能够明白自己的所需所求,如果能够得到应有的,坦然拿着,如果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求而不得,那么坦然接受。


我的心理学老师说平和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早期的时候我不太懂,我以为乐观是一种力量,强势是一种力量,甚至奋进是一种力量。


但时间久了,我会发现,其实积极因子无法长久持续,人一定会遇到低谷和挫折,那时候积极因子会瞬间消失,力量在哪里?此外,积极因子跟消极因子一样是内耗的一种,当人持续维持在亢奋状态,会把自己透支光。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但还要说),以各种打鸡血为名义的努力最终都会把自己透支光,要么隔一两年看人老了很多,要么坚持不下去就遁了。同样因为怨恨和不满而导致的奋起,也很难坚持长久,除非在后期放下的怨恨和不满,找到更加平和的努力方向才会继续。


当一个人拥有了前两个特点后,才会真正意义上拥有“选择权”。在我学习理财投资初期的时候,我认为金钱可以让人有选择权,但越深入,我发现选择权更多是掌握在人身上。


有些人即便没有钱,但依然会为了理想追求而辞职重新出发,有些人即便有了很多钱,但在远方的理想和温饱的现实面前,依然选择妥协。


一个真的懂自身所需所求的人,一个真的能够平和面对生活起落的人,其实选择权就掌握在手上,根本不需要金钱的多寡来为自己的壮胆。那么金钱的价值是什么呢,应该是提供更多尝试的可能性,拓展生活圈子的边界,走更多路,看更大的世界。


回到我自己的生活,我是加减法一起做,减法上学着舍弃:


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少地被自媒体捆绑,被行业内的业务捆绑,做能做且想做的事情。我不是特别喜欢“在能挣钱的年代拼命挣钱”这个观点,好像一个人错过了一个风口,命运就结束了似得,真的有手有脚有脑有心态,什么样的生活都应该处理得妥当和周全啊。


二是在心理层面,尽可能少地去关注他人,不被别人的荣耀繁华而捆绑,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成则成,不成则接受,坦然地接受生活中出现的好与不好。


加法上学着包容,看得越多,接触的人群会越多,那么不一样的价值观冲突会越多,过去自己会逃避冲突,但现在我希望自己可以理解这种冲突,并且包容这种冲突,把它们当作是寻常事情来看待。我是觉得,自己懂得包容后,就会对他人没有太多的强制性的诉求,给自己松绑,给他人空间。


这篇是早晨临时爬起来写的,算是回答了后台那些人的提问。


最后,我相信人是有悟性之说,在初入社会的时候,大道理摆在面前,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差不多,看不懂也不知道“道理”存在的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