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嘉靖皇帝在被十几个宫女谋害未遂之后,二十余年不上朝,每天练道修玄,既不想理事,还想博清名,外用严党敛财,内用宦官掌权。
在这段昏聩的时段中,权谋、人性、道儒文化冲突在本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摘抄一些文字:
1、
太极政治的真谛——政不由己出,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去争。
做对了,他便认可;做错了,责任永远是下面的。万稳万当,不如一默。
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
让内阁说去,让司礼监说去,让他们揣摩着自己的圣意去说。这是信奉道家的嘉靖最核心的驭下之术。
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3、
遇事总无静气。
这是严嵩批评严世蕃的,也是曾国藩识人的一个要点。
尤其是在「临大事、决大疑、定大计」时,不要慌张、不要木讷,而是要用自己的静和智来稳定人心、指明方向。
4、
诸葛一生唯谨慎,可多少事就坏在谨慎二字上
。
很多人有英(聪明)的一面,但缺乏雄(勇敢)的一面,算盘敲得叮当响,但
小聪明折射出的是大愚蠢,最后一事无成
。
5、
都是跟自己过不去的人。
这是大太监对浙江首富看似玩笑实则精准的评价。
对很多执着于事功的人而言,没有这样的傻劲,成不了事;但这种傻劲,也会对自己带来伤害。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胡宗宪因对严嵩的忠诚兴,也因此而亡。严嵩何尝不是呢?
7、
事未经历不知难。
胡宗宪不怕事难,但难应嘉靖的猜忌。
8、
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很多事情可大可小,关键问题是上什么秤。
当马宁远用这句话来感动自己时,胡宗宪说:“平时叫你读《左传》《通鉴》,你不以为然,叫你读一读王阳明的书,你更不以为然。还说什么‘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孔子是告诉世人,
做事时不问能不能做到,但问应不应该去做
!”。
10、
“在这里不需你们有别的能耐,
懂规矩就是最大的能耐
”。这是太监头子的清醒认知。
正如《百年孤独》所言,联结他们的是比爱情更坚固的东西:共同的良心谴责。一些坏的文化中,就是被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整个组织搞得乌七八糟。
12、
天家无私事。
对组织的领导者,一定要让组织人格超越个体人格,一定要把组织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13、
以一个诚字去直面难测的天心和朝对。
在复杂形势之下,诚往往是以简驭繁最有效的方式。
14、
朝廷也就是几座宫殿几座衙门罢了,
饭还是分锅吃的
。嘉靖也是聪明绝顶。
15、
吾有三德,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嘉靖的道家思维。
16、
往大处想
。当太子带着徐阶、张居正等一帮牛人沉浸在细节复杂度中各种权衡利弊,难以取舍之时,太子妃的这句话既拨云见日,也让所有这些大男人汗颜。
不要绕来绕去,解决掉真正的问题,整个世界就豁然开朗了。
17、
我可以不作名臣,但不能够做小人!
当目标和原则出现冲突时,胡宗宪做了这样的选择。
18、
内乱必招外患。
这句话的境界比攘外必先安内要高!
19、
“朕最喜欢就是最后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你们这些人有些是云,有些是水,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都是忠臣,没有奸臣。”
嘉靖眼里没有忠奸,只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分工。
20、
“你要是正经的官员就立刻换上官服,你要只是个商人就立刻换上布衣。”这是海瑞先正名、再理事的大顺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1、
在我大明朝所有做官的人都有退路,大不了辞了官回家守着老婆孩子过日子。
太监们没有退路,他们只有一个家,那就是宫里。
和太监一样,皇帝也没有退路。
22、
历来造反都是种田的人,没见着商人能翻了天去。
这句话让我对政治经济学、对中国当下的各种调整一下子通透了不少。
23、
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炮灰顺序背后的残酷,让人不寒而栗。
24、
世人常以为至阳至刚之人和旁人不同的是,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宁折不弯。
殊不知至阳至刚之人较之常人最大不同的是心地坦荡,不受缠绕。
譬若斯人处危地困境,该吃饭还吃饭,该睡觉便睡觉。
若“枕戈待旦”者,并非拿着枪睁眼坐待天明,而是心如空城,枕着一杆枪也安然睡了。
这就是正心诚意的力量。
25、
郑泌昌立刻感到了这个人从里面透出来的正气,也立刻悟到了正气原来只是一个“真”字!
这时他是真正有些感动了,答道:“好。”
海瑞的正和真,对敌人一样有用。
26、
“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嘉靖作为上位者,需要的不是契约精神,而是不测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