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杰短篇小说《我只告诉你》发表于《当代》2024年第1期
写作就是写倒影
《我只告诉你》(《当代》2024年第1期)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前期一个中部小镇的爱情故事。小说采用儿童视角,步步为营,巧设铺陈,做到了逻辑自洽。语言幽默,略带夸张,在看似摇摆中完成了确定的讲述。这个短篇忠实地记录下了城市化进程在一个小镇的发轫,一定会唤起有此经历的人关于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主人公拐叔从县城来,不仅带来了从没见过的电影、嘉陵摩托、双卡录音机,还带来在小镇看来昂贵的消费。
珊珊从广州回来,穿着时髦的牛仔裤,染着黄头发,用学到的理发技艺开了一个美发屋,用于挑战六十来岁永六爹的权威。
年底从沿海回来的年轻人,穿着跟珊珊类似,带着港台明星的磁带、朱古力糖果和电动玩具。
这些下放或者“出走—归来”者带来了新的讯息,开启了瓦解那个小镇自足而又温暾的“原始”生活的进程。
从文化心理上看,小镇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流行文化、物质文化,他们开始向世界看齐,至少在外在上。
从情感上看,他们渴望通过婚姻改变社会阶层。拐叔有着公家身份,在小镇人看来,还拥有可资炫耀的物质,又从事着新潮的职业,甚至还有一点小小的特权,可以决定谁不需要争抢座位,而直接坐进电影放映室看电影。所以,尽管有些残疾,但他仍然成了小镇女青年的国民老公,引发了她们的竞逐。在她们眼中,拐叔所代表的就是一个城市人应该有的样子。
但小镇的改变仅此而已。
从1978年算起,改革开放十多年了,沿海发生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但这些水波传导到一个中部小镇时,却是迟滞和衰减的。尽管同为中华大地,沿海有沿海的现实,而内地有内地的现实,城市有城市的,小镇和农村也有各自的现实。在构成这个民族共同体的内部,各个单元又是有着温差的。写作,不得不注意到这些。
与《我只告诉你》相比,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小说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写的城市化进程则向前跃进了一步。
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岛的年轻一代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前往城市或其他地区,从而造成了小岛人口外流与乡村空心化。它的经济结构也在变化。布雷顿角岛曾以渔业和煤矿业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产业逐渐衰落,使得渔民和煤矿工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因观念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
最后是身份认同的困惑。一些进入城市的人既怀念乡村的传统文化和亲人,又难以完全融入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里的很多现实,在《我只告诉你》里还来不及发生,即使是人口外流,都还只是试探性的。但这些所有现实对于三十年后的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全部在经历?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结集于1976年,加拿大的城市化率在1970年达到了75.70%,比今天的中国还要高上一些,但两个社会的大体阶段却是相同的,加拿大几十年前经历的,我们今天正在狭路相逢。
与《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相似,爱尔兰作家科林·巴雷特的《格兰贝的年轻人》同样写到了城市化进程,只是它所写的现实更为沉痛和不堪。这部集子里的小说大多写于2008年左右,爱尔兰的城市化进程早已完成,小镇上的青年但凡能够出走的都早已离开了,而留守的青年强烈感觉自己被边缘化,又加上全球经济危机,他们便陷入迷茫、挣扎和无奈,社会由此衍生出很多问题,如酗酒、药物滥用、枪击、犯罪、性滥交等。
如果说《我只告诉你》勾画的世界是“贫穷凋敝却又怡然自得的”,那么《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描写的现实是失落而又温和的,而《格兰贝的年轻人》则写出了绝望和鱼死网破。
上述三部作品构成了一副渐进的社会图景,城市化的早期、发展期和完成期。现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放缓,但并未完成,罗伟章的《谁在敲门》给出了这个阶段中国式的美学经验。在接下来的进程中,我们并不能预知它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考验,但中国的社会治理断然不会出现《格兰贝的年轻人》中不忍直视的社会现实。
这几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阶段是有差异的,甚至共同体内部又是有差别的,但摇动作者的那支手却是共同的——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写什么样的作品,作品是现实的倒影。写作就是写倒影。现实不同,我们的写作内容就会跟随变化,表现的形式也应该有所差异。在对现实进行描摹时,我们既可以使用现在时,如《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也可以使用过去时,如《我只告诉你》;还可以面向未来时,如站在今天,想象与《格兰贝的年轻人》有些差异的社会现实。我们是后发国家,可以从先至者的写作经验中得到启示和忠告。
社会在永远向前,预示着我们的写作内容也是无穷无尽的,正如鲁迅所说,“无尽的人们,无穷的远方,都与我有关。”
作者简介:
王刊,本名王戡,现居成都。
2014
年起,在《山花》《青年文学》《清明》《青年作家》《四川文学》《星火》等杂志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八十余万字。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海外文摘》转载,有小说进入《四年文学》年度选本。出版有长篇小说《择校记》、中短篇小说集《阿加,阿加》《生死之河》等四部。
我评《当代》邀请函
《当代》杂志始终高度重视与读者的互动,1999年创办了文学拉力赛,邀请读者评选每期最佳作品,经历二十五轮春去秋来,每一站拉力赛评选均获得来自广大读者朋友的热情支持。但因杂志版面与发刊周期所限,每期刊物“文学拉力赛传真”栏目只能选登部分评点上期作品的读者来信。为了让更多读者的阅读心得与评刊意见可以广为传播,“我评《当代》”活动即日起正式启动。各位读者除可选择原有方式参与《当代》文学拉力赛之外,还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评刊稿件。经编辑部筛选后符合要求的稿件,将刊载于《当代》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
1. 评刊范围:2024年起每期《当代》《当代长篇小说选刊》《当代·诗歌》刊发的作品,您可点评其中一篇或多篇作品,也可综述整期作品或分享对刊物形式内容的意见。建议字数:五百字以上,两千字以下。
2. 评刊方式:
[email protected]
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我评《当代》”,并在邮件里附上联系方式。
3. 评刊奖励:读者来稿若被采用,本刊将参照纸刊标准支付稿酬作为奖励,第一次入选的评刊读者还将获赠《当代》评刊员证书。
稿件初审:
周倩羽(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