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次方点评
酒店投资点评平台,投酒店-选品牌-看点评。为酒店行业提供投资资讯、酒店品牌加盟优惠政策、加盟口碑、酒店筹建与经营实操指南,建立酒店加盟商交流平台,提高酒店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原子核的利用 ·  15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政和八闽鸟”,改写鸟类演化历史 ·  15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申公...公...豹一家的真身是什么动物? ·  15 小时前  
环球物理  ·  【数字的魅力】数学中最重要的8个常数 ·  2 天前  
环球物理  ·  【物理笔记】高中物理学霸笔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次方点评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酒店产业

次方点评  · 公众号  ·  · 2024-07-27 06:30

正文

传统的酒店业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未来,酒店将更加注重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如文化、艺术、健康、娱乐等,打造综合性的休闲度假胜地。

来源 | 飞跑的鹿





产业链全景图







酒店类型


酒店是指以建筑物为凭借,主要通过客房、餐饮等向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换言之就是利用空间设备、场所和一定消费性物质资料,通过接待服务来满足宾客住宿、饮食娱乐、购物、消遣等需要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个经济实体。根据酒店业态中各酒店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客源结构来划分,主要可分为商务酒店、度假酒店、公寓酒店和会议酒店。




上游产业链


全国商品房销售持续下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5%;销售金额11.7万亿元,同比下降6.5%。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百强房企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7.3%。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2022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供需两端调控政策逐步松绑转向宽松;2022年11月,融资端利好集中释放,“四箭齐发”将有助于行业信用端困难纾解和流动性整体优化。



酒店供给端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商业营业用房的可用面积,过去15年,城镇化率快速提升,房地产业持续景气的阶段。2019年受宏观调控及产业本身发展阶段影响,供给端持续降速,酒店行业的前置供给端降速显著。在2023年有回暖复苏之势。



中游产业链


中国酒店业正处于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时期。疫情期间酒店收入下滑导致部分酒店特别是小规模单体酒店大量出清,2019-2022年,全国经济型酒店数量占比从85%降至80.6%。中端酒店和高端酒店占比分别从9.3%和4.5%,提升到12.6%和5.3%。此外,头部酒店集团这一趋势更为明显,锦江、华住和首旅在2017-2022年中高端酒店占比均实现或接近翻番。



2022年中国前十大酒店集团市占率约为70%。龙头酒店集团通过翻牌加盟维持较快开店速度,龙头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客户忠诚度让连锁酒店房价和出租率恢复较为顺畅,酒店龙头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中游产业链(城市分布)


从营业收入的角度看,星级酒店的主要收入依然来源于大城市。其中北上广是星级酒店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城市分布来看,一线城市的酒店客房数占总数的9.44%,而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则占29.53%。



这意味着,超过60%的酒店分布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这种分布特点揭示了中国酒店行业在区域、规模、档次和产品结构上的不均衡性。尽管如此,这也为酒店业在管理、服务、品牌建设、连锁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提升空间。


中游产业链(经济连锁型)


2018-2022年间,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客房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星级酒店结构从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酒店管理行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和经济型酒店领域。


连锁酒店本身具备一定品牌属性和溢价空间。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基于住宿安全和一定条件的舒服度保障,选择连锁酒店可靠性较高;同时连锁酒店提供的标准化服务会带来一定客户忠诚度提高消费粘性。2022 年底中国酒店连锁化率达 38.79%,但较发达国家60%以上连锁化率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目前,连锁酒店行业上市公司中,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首旅酒店在酒店数量方面遥遥领先于其它企业,主要由于上述三家公司重点布局了经济型连锁酒店。




下游产业链(个人)


经济方面,中国GDP的稳步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崛起,为酒店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特别是在疫情后,酒旅市场的迅速复苏,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也为酒店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009-2019年是旅游业的“黄金10年”,2019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巅峰。


2020年开始受疫情管控措施的影响,国内旅游呈断崖式下跌,酒店业发展受阻。疫情之后同比增长大幅提升。2023年国内旅游总人次为48.9 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3.6亿,同比上升62.4%。



下游产业链(旅行社)


近年来我国旅行社数量逐年攀升,其原因在于部分旅行社选择暂停营业但未进行破产清算,旅行社保持了原有的存量。但旅行社企业数量整体增速放缓,部分中小旅企在疫情中抗风险能力较弱而倒闭,行业加速出清。


旅行社行业收入主要依赖国内游,2023年上半年,全国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人次约为上年同期的四倍,尚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人数;出入境旅游人次仍较少。



2019年至2022年,我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收缩,旅游业遭到重创。


2023年,我国疫情方控制政策优化,国内旅游需求爆发,旅行社数量也大幅增长.年我国旅游需求将加速恢复,旅行社数量也将迅速增多,支撑我国旅游业快速修复。



发展趋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