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阳明学府
王阳明文化书院:以“致良知学、知行合一”为纲,做新时代王阳明文化精神的推广者、学习者、实践者。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价值观,共享文化自信梦,民族复兴梦。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做知行合一的行动队,人因爱更伟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阳明学府

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

阳明学府  · 公众号  ·  · 2018-12-22 07: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稿 | 儒风君


> > > >

儒家的敬



敬的意思很多。比如我们现在讲的尊敬。敬就是要尊重别人,即便对方是一个乞丐,一个小孩子,也要给予必要的尊重。

敬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当心”。《论语》中说“执事敬”。做事的时候,要有一颗“敬”的心。不要马虎大意。再小的事,如果心有不敬,想当然地下手,其结果往往很差。

冯友兰先生曾经举例说:譬如一个母亲,看她自己的孩子,很少使孩子摔倒,或出别的意外。但一个奶妈看主人的孩子,则往往使孩子摔倒,或出别的意外。

母亲爱孩子,自然把看孩子的事情当作“大事”“要事”来办,所以精神全神贯注,保证孩子基本不出问题。而看孩子对于奶妈来说,不过是一份差事,很多时候都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不会摔倒,所以不上心。

把事情 当成是一件事,认真去做,这是敬 。所以敬有专心、认真的意思。

当然,敬还有最重要的修身的意义。敬,就是不放逸 “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之以应事物”。

清代的康熙皇帝总结的非常好,他说心里有敬的人, “心体湛然”,就好像精明的主人整饬家务,一切竟然有序。 而心如果不敬,就像一个家没有了主人,各种混乱就会随着而来。



> > > >
道家的静

道家是非常冷静客观的。老子的道是寂然的,道在静中,而万物自遵循道的法则生灭变化。所以他说,“清静为天下正”。

如同水一样,安静下来,才能沉淀下来,才能看清水里的东西。要把握万物的变化,更要从静中求,从静上下功夫。

庄子主张静观、静坐。呆若木鸡,是《庄子》里的一个寓言。讲的是斗鸡的故事。庄子认为,最厉害的鸡,就像木头做的那样安静、呆滞。

古人云:静能生百慧。人的智慧、美德、甚至是快乐和幸福,无不从清净的心里流出来。烦躁的心,就如同污浊的水,什么都看不清。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内心必然安静,因为只有静中才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也才有真正的智慧。

人只有先得到了内心的安静,才能真正享受一切外在的福祉。否则,金钱、权利和名利,都只不过是枷锁和累赘。


> > > >
佛家的净

佛家,如果我们不考虑来世的问题,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教育我们摆脱生命中的烦恼。

只有“净”,才能让我们真正摆脱各种烦恼的纠缠。

净是看破一切缘法,要明白,一切都不是实在的,都是缘法的汇集,缘聚则有,缘散则无,所以世间万物,并非真有。

因此,修行的人要熄灭自己的执念和妄念,不纠缠,不妄想。远离恶行的污秽,斩断欲望的垢染,摆脱烦恼的纠缠,从而自性清净。

一个人,只有看破一切的缘法,才能真正生出清净心,才能得到清净的自性。而那些自性清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感觉是净土。



文稿来源:儒果、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王阳明文化书院整理


想了解更

扫描下方二维码



龙场山下王阳明

洞中百年修此身

勤修苦练来得道

一心向道无杂念


合一








推荐关注公众号: 宁波阳明书院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版权声明


◎本期整理编辑 ✎王阳明文化书院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本文由王阳明文化书院原创,转载请注明



◎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王阳明文化书院微信平台整理发布,

不代表王阳明文化书院的观点和立场。

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和转发哦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美食菜谱大全  ·  床上试试这一招,就知道他到底爱不爱你
8 年前
考研研学姐  ·  数一、数二、数三区别在哪里?
8 年前
时尚女装搭配  ·  你家里有这些衣服吗?赶紧扔!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