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桃桃淘电影
一份影迷带给影迷的电影小杂志,来自微博 @桃桃淘电影 。每天分享各种最新的电影信息,推荐经典或冷门电影,院线电影推荐和评论,各种电影相关的趣事。以及电影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大师兄  ·  哪吒2之魔童闹海:在线观看,未删减电影完整版! ·  13 小时前  
今晚报  ·  创造历史!与天津有关! ·  22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破100亿! ·  昨天  
河南日报  ·  95.10亿元!创造新纪录! ·  2 天前  
投资界  ·  破30亿,哪吒杀疯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桃桃淘电影

十二月,国产片又爆了个大事

桃桃淘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24-12-12 09:00

正文

最近,我们看了一部很特别的电影短片。
男主角是一名人形机器人。

他接到的指令是回到山西八十堡村,帮助一对老夫妻完成秋收农活。

在公路上,他遇到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老人身后的机器人没电了,他们只能孤零零地停在路边。

机器人帮助对方充好了电,还叮嘱了一句“照顾好老人”。

在雄伟的雁门关前,一对游客请机器人帮自己拍照,机器人拍完后说,“请帮我也拍一张”。

游客很震惊:“你们硅基人也要拍照?”
机器人认真地回答:“只有我经历了这个时刻,这是属于我自己的记忆。”

来到八十堡村,老夫妻见到机器人,十分惊讶。他这一身银光闪闪的金属外壳,无疑与这田园牧歌式的农忙景象格格不入。

然而,机器人只做了一件简单的事,便得以令老夫妻卸下心防。
他张口说出了几句正宗的汾阳话。

夕阳里,机器人的手臂化成了镰刀,在金色的麦田里进行劳作。
最前端的现代科技,与最传统的农耕文明,两者并不违和,而是自有一种和谐并生的美感。

好吧,或许看到这里,你已经猜到了这部电影短片的导演是谁。
没错,这味儿也太正了。
这正是我们的贾樟柯导演所拍摄的《麦收》。

这是他职业生涯,首次尝试让机器人作为自己影片的主角。
自嘲用普通话就不会写剧本的他,在《麦收》里,也成功地让机器人主角说上了汾阳话。
不过,其实关于《麦收》,还有一个更特别的地方。
那就是,它完全是由AI技术来生成的。

是的,你没有看错。
这部作品里没有演员,没有摄影机,没有后期特效。
每一帧画面,全部都是由AI来进行视频生成。
就。
很震惊吧!!!
毕竟,从整个电影短片的完成度来看,《麦收》其实已经相当有“电影感”了。
你会看到一些传统的分镜方法,包括人物的正反打、演员的走位移动、场面的调度,都完全符合电影创作的逻辑。

镜头的运动也很丰富,不乏推拉、摇移、升格等等常用的摄影技巧。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物很“逼真”。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业内共识。
在视频生成大模型领域,一直都存在着一个关键难题:人物脸部特征难以保持。
也就是说,以往的AI视频生成,基本上没有办法塑造稳定的人脸。
但《麦收》克服了这个难点:人物保持了一致性。

为了让男主能说上山西话,贾樟柯导演还采用了一种新式的“对口型”技术。
也就是说,需要在生成视频之后再上传音频,并将音频的内容与视频人物嘴型同步。
可能这些对我们观众来说,都是很习以为常的东西。但对于现阶段的AI技术来说,都是很了不起的进步。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麦收》其实也有着另一种隐喻。
在短短的五六分钟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人形机器人的公路片,也是一种未来的实验,一种人与AI共生的可能性。

机器人并非不通人性,只懂冷冰冰的算法。
他会享受生活,会欣赏沿途的山西美景,还会对老夫妻说上两句入乡随俗的汾阳话。
机器人也不是人类的工具,更不是人类的奴隶。他们是可以托付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许也正如AI技术之于电影创作——
AI技术没有那么“死板”,它也可以具备内容生产的创造力,具备空间和想象力。
而在未来的创作之路,AI技术不会仅仅只是一种工具。
我们更应该将其视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拥抱技术,才能看到更大的可能性。
《麦收》所展现的正是这种可能性。
要使得这一场实验得以发生,自然,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伙伴”。
那就是快手的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产品“可灵AI”。

贾樟柯导演的这部《麦收》,正是快手推出的“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的九部作品之一。
可灵AI联合了九位业内知名 导演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薛晓路、俞白眉、董润年、张吃鱼、王子川、王卯卯等,推出了九部具有实验性质的电影短片。
这九部作品,无一例外,全部都使用可灵AI进行视频生成。
聊完了贾导的作品,我们不妨也看看其他八部作品。
李少红导演的《花满渚》,是一部很美、很有个人风格的作品,也展现出了很鲜明的女性力量。

这部电影短片与她多年来在大小银幕的经典作品,构成了一次遥相呼应。
《花满渚》以其代表作《红粉》《橘子红了》《大明宫词》《恋爱中的宝贝》中的女性形象为人物基础,跨越不同的时空,进行了一种影像层面的叙事。

不同时代的女性,借由银幕而彼此关联,也让我们看到,她们自身其实正是命运的共同体。
她们不断地尝试跳出银幕,也正是在勇敢地挣脱束缚,挣脱自身的命运枷锁。

叶锦添导演的《快递员》,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

这部电影短片讲述了外星快递员莉莉的故事。
莉莉在星际之间穿梭,看到地球的过去和未来,经历了从寂静到觉醒的转变,也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新的认识。

故事其实相对很简单,但其开拓性就在于,用一种完全视觉化的电影语言,去探索了宇宙的拓展和生命的意义。
我们仿佛是在通过莉莉的眼睛,或者是通过AI的眼睛,重新去看到地球的衰亡和新生,也重新去构建我们的宇宙和世界观。

薛晓路导演的《喵心归处》是这九部作品里,唯一一部偏现实主义的作品。

这是一个关于爱和疗愈的故事,一个孤独的都市女性,收养了一只流浪的小猫。
娓娓道来的叙事,涓涓细流的情感,很温暖、很细腻。

而且,猫真的很可爱!!!!

超。可。爱。

俞白眉导演的《百鬼勿扰》,是一部很好玩的作品。

钟馗在浓雾山林中与各种妖怪斗争,有各种打斗、各种怪物形态的变换,也结合了很多中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的元素。

等于说,是用最前沿的AI技术,去做一个国风、国潮的探索。
最脑洞大开的,还是故事结尾:原来所有的这些打斗,都发生在手机里。
怪物们是来自不同app的通知和打扰,而钟馗则是手机的“勿扰模式”。
这样的一个反转,又把故事拉回到了现代,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拟人化,也让我们所有人都会心一笑。

董润年导演的《新世界》,同样是一部叙事线很完整、完成度很高的科幻电影短片。

甚至完全可以说,它已经具备了一个长片叙事的框架。
女主角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小雅,在失去母亲后成为了孤儿,意外地来到了异次元的平行空间。
每一个平行空间都很可怕,都有着致命的危险。
有的世界里,游荡着小山一样庞大的怪物。

有的世界里,人类都变成了陶瓷般冷漠的“僵人”,而她如果不隐藏好自己,也可能会被吃掉。

这其实也是一种隐喻——在失去母亲后,小雅试图逃往的每一个世界,都是世界末日。
但就在最危险的一个平行空间里,她突然听到了母亲的声音。在这个世界里,妈妈还活着。
于是,这里就变成了她的“新世界”。

张吃鱼导演的《最后的防线》,给人的感觉就比较硬核、“硬科幻”。

作品灵感来自于小说《保卫南山公园》,讲述的是高维生物袭击地球后,仅存的人类退居到亚洲内陆,在重庆展开自卫反击的故事。

某种程度上,你也可以说,这是AI技术为我们构建的一种末世想象——影片中关于高维生物、重型机甲的视觉呈现,都相当宏大和震撼。

王子川导演的《雏菊》,就拍得很飞了。

如果你也看过他的电影长片《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就知道那也是一部很飞的作品。
所以这一次,在AI技术的加持之下,《雏菊》就更飞了,完全就是一次视觉轰炸。
作品围绕着计算机、机器人等现代科技产物与人类的关系展开,通过重复的蒙太奇、高速剪辑的镜头和风格独特的构图,制造了一种强烈的视听冲击。

看似混乱、无序、脑洞大开的镜头,其实正是在隐喻着世界的破坏和重建。
行星碰撞,工厂爆炸,森林变成废墟,世界迎来新的纪元。
人类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是一次破坏和重建。而在废墟上盛开的雏菊,就是不败的创造力。

最后,王卯卯导演的《再见兔子》,则是一部非常童真的动画短片。

男孩因为学业的压力,在短短的下楼过程中,经历了一段奇幻的旅程,巨大怪物、无尽阶梯、天空中的血管、背景里的心跳……
这些都是在模拟人类心底最深处的记忆,人类第一次面对世界的压力和恐惧。

动画是最适合发挥想象力的创作形式,而在AI技术的加持之下,创造力被插上了翅膀,也就更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了。

纵览这九部电影短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喜」。
一方面体现在其视角和类型的多元。
有人立足于新世界、立足于想象中的赛博空间,有人将视角对准当代、对准我们的日常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今晚报  ·  创造历史!与天津有关!
22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破100亿!
昨天
河南日报  ·  95.10亿元!创造新纪录!
2 天前
投资界  ·  破30亿,哪吒杀疯了
4 天前
装修情报  ·  140㎡美式家,光看颜值就是满分
7 年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TensorFlow MNIST初级学习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