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S
欢迎点击上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订阅本公众号。
复旦大学
“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
暑期学校(第13期)日程
08:30--09:00开学典礼
09:00--10:00课程说明 黄旦教授(复旦大学)
10:00--11:30班会 廖圣清教授(复旦大学)
14:00--17:00都市及其视觉性:从被绑架的知觉出发的非理论亦非方法的思考 顾铮教授(复旦大学)
17:30--19:00欢迎晚宴
08:30--11:30声音景观与人文地理学研究(上)
张晓虹教授(复旦大学)
14:00--17:00声音景观与人文地理学研究(下)
张晓虹教授(复旦大学)
08:30--11:30影像民族志方法与跨文化理解
庞涛教授(中国社科院)
14:00--17:00理论与路径:新报刊/媒介史书写
黄旦教授(复旦大学)
08:30--11:30数码时代的传播理论探究:变与不变
陈韬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14:00--17:00比较传播研究的视角
陈韬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19:00--21:00班级联欢
08:30--11:30实验方法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葛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14:00--17:00城市传播:时空转换、公共生活与传播重构
孙玮教授(复旦大学)
08:30--11:30计算传播学简介
祝建华(香港城市大学)
14:00--17:00传播研究范式转移
祝建华(香港城市大学)
08:30--11:30媒介史工作坊(一)
主持:黄旦教授(复旦大学),孙藜教授(上海政法学院)
14:00--17:00城市传播工作坊(一)
主持:孙玮教授(复旦大学),谢静教授(复旦大学)
08:30--11:30媒介史工作坊(二)
主持:黄旦教授(复旦大学),孙藜教授(上海政法学院)
14:00--17:00城市传播工作坊(二)
主持:孙玮教授(复旦大学),谢静教授(复旦大学)
08:30--11:30新闻生产工作坊(一)
主持:潘忠党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陆晔教授(复旦大学)
14:00--17:00媒介史工作坊(三)
主持:黄旦教授(复旦大学),孙藜教授(上海政法学院)
19:00--22:00新闻生产工作坊(二)
主持:潘忠党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陆晔教授(复旦大学)
08:30--11:30城市传播工作坊(三)
主持:孙玮教授(复旦大学),谢静教授(复旦大学)
14:00--17:00新闻生产工作坊(三)
主持:潘忠党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陆晔教授(复旦大学)
17:00--17:30结业式
主持:廖圣清教授(复旦大学)
17:30--19:00欢送晚宴
1.媒介实践:新报刊(媒介)史书写的理论与路径
主持:黄旦教授、孙藜教授
媒介实践,意指以媒介为中介的各种活动、构成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媒介实践:新报刊(媒介)史书写理论与路径”,旨在以“媒介实践”为路径,突破原有报刊史书写的“表征”或功能主义范式,揭示媒介实践的复杂性,探究不同关系在媒介互动中的相互嵌入,及其身体、时空感知与存在境况的各种变化,以开拓中国报刊/媒介史书写的新面向新空间,借此推进中国传播研究的本土化和自主性。
“新报刊(媒介)史书写”倡导打破旧有思维和书写束缚,检讨并反思诸如线性、进化论史观(“革命史”或“现代化”);单一的民族国家的分析单位;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以及形式与内容、言说与行动、内容与运作、媒介运作与社会现实诸方面的割裂与偏至,并有意于拓宽研究对象,举凡口语、书写、印刷、邮政、电信、交通等多种通讯和交往,连同诸如图画影像、剧场戏剧、报章文学、城市交谈等所依托和塑形的空间、文类和制度(仿德布雷的说法是媒介圈),均在“媒介实践”的考察视野之内,以此开放媒介史研究和书写的各种可能性。
工作坊将由老师指导、学员参与为方式,围绕学员文章、文献材料、具体案例进行讲解、评点和讨论,以此互相荡击,打开思路,拓展想象力,激发出对于未来报刊/媒介史研究和书写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眼光、新想象。
2.数字城市:社会交往与生存样态
主持:孙玮教授、谢静教授
地理媒介(geomedia)成就了全新的数字城市。澳大利亚学者Scott McQuire首创地理媒介概念,用以描述当前无处不在、地理定位、实时反馈、多元融合的媒介特质。从地理媒介来理解城市现实,我们可以看到诸多变化:城市的虚实分割日渐破除,在多个地方和维度重新获得连接;城市的时空构造急剧扭转、重组,进而型塑了新的城市关系。由此造就的数字城市,激发公共生活,改变权力关系,创造城市治理、社区营造的崭新状态。因此,以地理媒介来阐释数字城市,可以围绕多个议题展开:
其一,地理媒介如何激发新型城市文化实践?在城市日益活跃的“微更新”和丰富多样的文化、记忆实践过程中,移动媒介重新生产了身体与地理的多重关系,达成实体与虚拟空间的高度融合,呈现了激活社区价值、丰富公共生活、实践“全球城市”目标的重要价值。
其二,地理媒介如何影响城市治理、改造政府与市民关系?政府部门积极运用“网格化”等新技术形式打造“智慧城市”、“无缝隙政府”,市民也越来越多地利用多种媒体参与公共治理,城市的公共传播体系呈现出新的样貌,构造出新的权力空间。
其三,地理媒介如何再造人们的生活空间?传统的社区生活遭遇新媒体挑战,移动、定位媒介并非带领人们重回充满乡愁的地方,而是建立起新型的人地关系和社群关系,塑造新的社区感。
还有更多议题……要言之,围绕城市的社会交往和生存状态,从地理媒介切入数字城市的多个维度,拓展城市传播领域,更新传播研究范式。工作坊仅仅是一个新起点。学员参加暑期学校要求事先阅读指定参考文献,在工作坊展示各自的研究计划或论文,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3.新闻的语境和危机:理论与方法
主持:潘忠党教授、陆晔教授
新技术环境下的新闻业正面临急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业界动荡,也激发了学术界和业界人士的思考。新闻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正如何发生?走向是什么?新闻生产的边界和条件如何在运用社交媒体的交往中发生变化?新闻业的核心职业理念和专业化规训是否仍然可能?如何可能?新技术在这一系列问题的构成和解答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是我们亟需探讨的现实和理论问题。为探讨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回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方法论路径?可采取哪些方法?这些方法相互之间如何可能互补?本次工作坊意在对这些命题展开共同探索。
为此,我们计划采取(1)阅读和讨论文献和(2)陈述并讨论学员论文相结合的方法。所有参加工作坊的学员都必须(1)阅读工作坊布置的论文,(2)准备在工作坊陈述自己的论文,(3)参与围绕在场提出的问题和/或陈述的论文而展开讨论,并积极而有序地发言,(4)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是否进一步修改论文,直至可递交发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方菜单选择“查看公众号”并进入“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