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霍金曾经预言:“2045年人类将永生不死”。
美国人工智能先锋科学家雷蒙·库兹威尔坚信,终有一天会出现机器智慧挑战人类智慧的“奇异点”,即最终能够保存人的思维,把每个人的大脑在生命结束前转换为数字存储,“奇异点”降临的时间是2045年。
技术的发展迟早会让人永生,也许30年,也许100年,助人永生的技术将不再昂贵,中产阶级也可以获得永生。
意大利的医生宣布两年后进行换头手术,费用7500W英镑,据说换头+克隆的技术在未来十年内应能将人类寿命提升到千年。虽然,这一首例手术已经取消,但今年10月,全球首例头部移植手术将移至中国哈尔滨进行。
技术的成功和成本的降低是迟早的事。
只是不知道那时的政府会怎么来应对人口爆炸这一难题?而同样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一点也不逊色,道德的、法律的、技术的等各种手段可能都无法阻止人口爆炸式增长和人工智能几何级数般的进步,我们也来不及做好应对这些飞速而无序发展之挑战的心理和策略准备。
当然,人口爆炸的时间点甚至超越了长期规划期限,人工智能“奇异点”的降临也还需要几十年,就像小平同志所说,我们的智慧不够,难题可以留给更聪明的下一代人来解决。
我们还是先解决我们眼前的困惑吧。
关于房地产市场,很多人对现在充满困惑和沮丧,对调控充满质疑和抵触,对未来充满迷茫和焦虑。
长期来看,住房需求不会消失。即便人类不能永生,我们的寿命延长也足以让“人未老、房先死”成为现实,那些建筑设计寿命50年的房子不会比人活得更久,那些以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房子留下来给孩子一人的想法是幼稚的,当父母去世的时候,儿子也有孙子了,房子依然不够。
中期来看,未来五年,超大特大城市住房市场将进入限制性发展新周期【详见7月25日微信文章《
欧阳捷:经济去杠杆,房地产会进入限制性发展周期吗?
》】。
沮丧也好、抵触也罢,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还是要适应市场、应对变化,才能存活下去。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
房地产调控其实不是坏事,它将在不突破上限和不穿透下限之间寻求精准的平衡,让房地产市场更加平稳而不是大起大落,更加健康而不是炒买炒卖,发展周期更悠长而不是更短促,更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
。
与其质疑,不如行动。我们很早就说过“
想的清楚才能说得清楚,说得清楚才能做得清楚
”。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限制性发展新周期究竟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