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整个申请季中,我对国家的选择上是一直在变化的,这个我在后面也会再提到。
在
大二下半学期
,我确定了要留学的打算,并同时开始在知乎、小红书等线上渠道了解相关留学信息。这个阶段,我规划了整个后续的申请过程,包括需要提前准备的事项,以及参考了学长学姐的背景、申请案例和经验。
进入
大三
后,我了解到均分在留学申请中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后续无法弥补的。与语言考试可以多次重考、科研和实习可以抓紧时间进行不同,大一大二的均分一旦确定便难以改变。如果均分较低,后续想要拉高整体平均分,就需要在后面的课程中取得更高的分数。因此,在
大三下学期
,我一边努力提升均分,一边准备雅思考试,并参与了科研项目,与老师一起做些东西。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的任务确实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占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会出现冲突。
所以,
我的建议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大一大二就提前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背雅思单词、提前找老师做科研等
,以便后续能更从容地应对一些不可控因素。
最终,我收到的offer包括美国的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佛罗里达大学,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的中文大学,北欧的一个EIT培养项目,以及澳洲的墨尔本大学和悉尼大学。
综合考虑预算开销、在国内的认可度以及我个人偏好后,我选择了南洋理工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
我是在大二下学期基本确定要留学的,这时我才意识到GPA在留学申请中的重要性,它是申请中最难以弥补,同时也是学校最看重的部分。
要提高GPA,
首先可以在专业课上下功夫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好不要依赖期末突击,因为虽然及格可能没问题,但想要考到85分以上,有些题目并非突击就能解决,需要每节课都紧跟老师,持续保持预习和复习的节奏。
另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往年的试卷,向学长学姐了解每年考试的大致题型
,因为以我所在的专业为例,每年的题目类型相似度很高。
另一种提高均分的方法是在确定留学后,如大二下或大三两个学期,多选择一些相对轻松的选修课,尽量把课表填满。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像我一样大一大二均分较低的同学,我前两年的分数不到80分,通过大三多选专业选修和通识选修课,最终往上拉了几分的GPA.
当然,这种方法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很多选修课会占用比较多的时间,即便有些选修课可能对出勤没有特别大且严格的要求,也不会有太多的作业之类的,但也会有一些presentation或期末考试占用时间,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雅思和科研的准备进度。
如果选择这种方法,需要在前期充分了解每门课是否容易拿分,以及需要投入的精力多不多。
比如,我在大三下学期选的几门下午的通识选修课,老师严谨认真,对作业和出勤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一路跟着学下来,难度不是很高,分数也比较高但会占用一些精力,影响我之前为雅思和科研预留的时间。
总而言之,同学们
如果时间还来得及,最好的方法是在大一大二不要放松,尽量保证分数都在85分以上,尤其是一些占均分比例较大的课程
,如高数、大物等,它们对均分的影响巨大。如果这些科目的分数能比较高,我们在大二大三应对均分的压力时就会从容很多。
此外,我再提一下
留学与考研、保研的选择问题
。留学与保研并不冲突,因为它们最核心的要求都是GPA,所以这两个可以兼顾,留学无非就是多准备一个语言考试而已。但考研与其他两项的冲突会比较大,因为我最初也考虑过一边准备考研,一边申请英国留学,但后来发现时间上很难安排,如果想在留学方面做更多背景提升的话。
由于申请的国家中包含美国,其对语言的要求会比较高一些,同时我的英语基础也不是很好,因此准备的时间相对较长。
对于雅思备考,我的建议是
提前准备
,因为大部分人第一次很难考到一个很理想的分数,除非你的英语背景非常好。所以,在大一大二,如果有空闲的课余时间,可以先背一背单词,这对考研或留学都会有所帮助。然后,在大二结束的暑假,可以准备第一次考试。
有了第一次考试的经历,我们就能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更有针对性的备考。
我建议,每次考试之间最好间隔两三个月,这样既可以总结上一次考试的不足,给自己提出下一步提高的具体建议,又有一段时间可以让我们稍微放松一下,避免一直保持紧绷的精神状态。
作文
方面,重要的是一定要多卡时间自己尝试写。我先找了网课学习雅思考试中不同作文题型的写作思路,有了初步概念后,就开始自己练习。学习这些思路的主要作用是避免跑题,因为一旦作文跑题,分数就会低很多,可能有五分左右,这对小分和总分都会有很大影响,基本上这次考试就相当于白考了。在保证不跑题的前提下,我们再努力提高分数,这就需要多积累素材、观点和好词好句,一方面需要积累,一方面也需要每天坚持背诵,并在练习写作时尽量运用这些积累的东西。
阅读
方面属于我们的优势部分,大部分同学的阅读分数都比较高,我们需要用它来拉高总分。我的学习方法是先看网课学技巧,然后每天坚持背单词。阅读部分最重要的是单词的积累,如果能把文中的所有单词都认识,那做题就很简单了。真题方面,除了大家熟知的剑桥雅思,还可以在淘宝或闲鱼上找一些真正的考试原题,比如海外的一些考试原题,这些题的难度与实际考试更接近,比剑桥雅思的难度高一些,对我们的参考意义更大。
听力
部分,我先看了网课,每天听写雅思王听力语料库的一些高频词,再结合做真题。做完后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积累并标注每次错误的原因,然后再一直反复听错题信息的位置,直到听明白。这样我们就可以慢慢发现自己在哪个方面的能力稍弱,再对之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我认为提分最困难的——
口语
。可能很多同学也是这样,所以我在淘宝上买了当季的题库。因为雅思的口语题库过几个月会换一次,在这个时间段内,所有出现的题目都在一个范围之内。在每个题库时间段的后两个月,网上的这些话题准确度很高,所以我们可以针对每一个话题进行素材的准备,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更好地记忆。如果想要练习,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是在淘宝上找那种线上一对一的菲律宾外教,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节约时间,还能保持一定频率的练习,他们也比较专业。
总之,雅思考试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的,所以要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放弃。因为在考试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口语考官,不适应他们的口音之类的,这可能会对你的心态产生较大影响。
在中介的选择上,我建议多选几家进行对比,因为每家都提供免费咨询。此外,也可以在抖音上连线留学博主,通过他们的分享,我们能对自己的水平有更清晰的认识。
我当时就是在深入了解多家机构后,选择了微思。
通过对比,我们基本上能明确自己的水平,而微思的顾问老师在选校时定位准确,既不过于激进也不保守。除了正常的选校建议外,他们还会鼓励我们冲击一些虽然难度较高但很心仪的目标院校,并且尊重我们自己的意愿。
在准备语言和软背景提升方面,微思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他们不仅帮忙联系了一个校外的老师,提供了一个科研项目机会,还协助筛选校内相关方向的老师,并发送了寻求科研机会的邮件。通过这种方式,我成功联系到了一位校内老师,并参与了科研项目。这两段科研经历在我的简历和文书撰写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我想强调的是,一些中介可能会介绍付费的科研项目,提供论文产出和推荐信等。但在我看来,对于授课型硕士的申请,科研的作用主要在于为简历和文书添彩。是否有实际的论文发表,影响其实并不大。
最后,
中介老师的回复和反馈速度在整个申请季中也非常关键。
微思的老师在每个时间节点都会及时提醒并给予帮助,我认为这是选择中介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我们自己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忙,而中介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确保我们不错过申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首先,在我看来,硕士阶段选择国家和学校一方面取决于我们的
预算
,另一方面则根据
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来决定。
如果倾向于考虑国企体制内,或是考公考编,我们就需要
重点关注专业的名称、项目的时长,以及部分岗位对QS排名的要求,可能会具体到如150名或其他,这需要大家自行去了解自己心仪的岗位,并打听其具体要求。因为每个公司和每个岗位的要求都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有些美国优秀学校的QS排名可能较低,会被少数企业所限制,这时就要看这些企业是否是我们心仪的了。而在私企方面,可能更看重的是学校的知名度和我们之前的实习经历。虽然实习对留学的帮助可能不是很大,但对之后的就业会有很大帮助。
从我个人选择来看,
香港和新加坡
这两个地区的优点是排名和知名度都不错,且这两年在扩招,录取难度我感觉适中。香港还可以在学习期间于深圳实习,花销也相对较少,性价比比较高。但它们的缺点是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可能感觉与国内差别不大,学生也以中国同学为主。同时,时间上比较紧张,学业也有一定压力,没有太多娱乐的时间和地方。
如果选择澳洲,可能排名高、体验好、申请容易,但花费也高,且可能被人认为“水”。
美国
地区综合来看可能认可度最高,但花费也是最大的,且每年在递增,适合成绩条件较好且预算充足的同学。另外,我还申请了北欧的一个项目。据我了解,北欧适合预算不高但有意愿留在当地的同学。那边的学习压力听说比较大,可以真正学到更多东西,和美国一样方便读博,但毕业难度可能相对较高。
最后一点,
关于QS排名
,我认为如果同一层次的学校都能满足就业需求或达到某个QS排名百分比的话,我们就没必要纠结它们之间细微的差距了。还是要看自己的喜好、关注的方面以及安全性、饮食习惯等。可能亚洲这边的整体环境会好一些,但这因人而异。
总体来说,这边的老师都很有耐心且认真,只是有些老师的口音可能比较难听懂。南洋理工有录像可以复习,整体作业和课业压力感觉还好。不过这边大部分课程都安排在晚上,好处是白天可以准备其他事情,如秋招等;坏处则是影响了所谓的“学习体验”,既没有英语环境,又不是我们通常接受的上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