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捡书博士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每晚9点,翻一本书,想一个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知名传媒公司一直娱招聘! ·  2 天前  
君哥说房  ·  2025番禺最值得买的房子原来是它 ·  昨天  
君哥说房  ·  2025番禺最值得买的房子原来是它 ·  昨天  
中产先生  ·  特朗普:疯王的诞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捡书博士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捡书博士  · 公众号  ·  · 2020-04-01 21:15

正文

作者 | 张一条 来源 | 读者(ID: duzheweixin)



永远不要期待能够改变别人。


荣格离世前跟徒弟说: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


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那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


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老师,更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01


永远不要试图改变一个人


我姥爷在七十大寿的时候许的生日愿望,是希望我姥姥能收收她的暴脾气,“别一天天跟他吵吵叭火的”。


当时我姥姥笑了一下没说话,但家里人都看得出她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三个大字:不可能。


我姥姥年轻的时候脾气是出了名的火爆,只要惹到她了,哪怕是丁点小事都能把房盖掀翻,哪怕是嫁了人,当了妈,也没有多大改变。


希望我姥姥变得温柔一点这个愿望,姥爷从二十岁许到了七十岁,不出意外的话,八十大寿的时候,他的愿望还会是这个。


他改变不了我姥姥的脾气,正如我姥姥也无法让他改变抽烟的习惯一样。


我姥爷是个老烟枪,一天不抽上个半包就浑身难受,偏偏我姥姥最讨厌闻烟味,所以结婚之后俩人为这件事几乎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为了强迫姥爷戒烟,姥姥几乎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把家里的烟都藏起来,没收零花钱,给他看被熏黑的肺的照片,跟他吵架甚至动手,威胁他不戒烟就离婚......


但都没有什么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五十年了,姥姥依然没能成功地让他放下手中那支烟。


他们用了半辈子的时间,拼了老命都没能达成自己的心愿,却用无数次的争吵给家里的所有小辈都讲了一个道理:


永远不要试图改变一个人,没用的。


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抱怨:


“为什么ta就不能改改呢?““我要怎样才能让他不这样做呢?”


这些问题适用于同事、朋友、夫妻、亲人等各种人际关系之间,但答案大概只有一个。


别想了,ta不会改的。


每个人生长的环境、经历不同,导致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感悟的经验也不一样,所以有些想法和思维已经是固定在灵魂深处,改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老人们经常说的,三岁看到老,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


根深蒂固的东西,是无法被轻易动摇的。


所以,把心血放在改变另一个人的身上,约等于是在浪费时间。




02


总想着改变别人,是一场灾难


所谓的“改变”,其实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对方做错了事,我们去纠正。例如孩子在撒谎、不守礼貌,或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时,长辈们会很严厉地训斥他,告诉他不能这样做。


这种改变,是有益的,也是必须的。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希望一个人的改变,不是因为对方“做错了”,而是因为对方“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


综艺《明星大侦探》里讲过这样一个案子:


在科技发达的未来世界里,很多人可以选择在孩子出生时再复制一个一模一样孩子,复制的孩子从小被带到一个秘密基地里,按照家长所期望的样子培养长大。



等到孩子大一些之后,如果养在身边的这个亲生的孩子不能够让父母满意,那么那个复制的孩子就会被带回家,顶替他的身份活下去,而亲生的那个孩子,会被像一个物件那样销毁。


其中一个孩子小贾因为从小顽皮,不爱念书而被父亲放弃,当复制的孩子来到他家,准备替换掉他时,他突然意识到了父亲的计划,在求生欲之下,他把复制的孩子打晕并换上了他的衣服,作为那个复制的孩子,留在了这个家里。


但为了防止被父亲发现再度被送走,他只能逼着自己变得优秀,逼着自己放弃一切爱好,成为父亲想要的那个完美的孩子。



虽然保住了一命,但他一直都不快乐,因为早已经失去了自我。


他还活着,但原本的那个他却早就死了。



当父母责问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不争气,为什么不能像“别人家孩子”一样完美无缺时,每个小孩的心里都会闪过这么一句。


“你爱的是我,还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孩子?”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综艺里这种技术,但想要强制改变孩子的父母并不在少数。


大到把孩子送进“网瘾学校”强制看管,小到不想穿秋裤时的“你妈觉得你冷”,都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一种控制——虽然你没有做错什么,但你不合我的心意,我就要改变你,直到我满意为止。


不仅是父母儿女,任何关系中,都存在这样的强迫:


要求丈夫外出时必须五分钟一个电话报备行程的妻子;


要求妻子不跟自己在一起时就不准化妆的丈夫;


强迫孩子停掉喜欢的兴趣班腾出时间来学“有用的东西”的父母;


不准丧偶的父母再找一个老伴的子女......


强行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是一种灾难。


人天性渴望自由,讨厌束缚,每个人到成年时,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之后,都有权选择自己想走的一条路。


就算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就算终点没有太美的景色,那也是他喜欢的,想要去追逐的,走在这条路上的每一分钟他都会觉得享受。


而当这条路被人堵死,这个人被要求“马上掉头,去走一条我给你安排好的路”时,他只会觉得遗憾、痛苦,甚至是崩溃。


即使他最终妥协,走上了别人希望的那条路,但像一只提线木偶一般,丧失了为自己而活的权利,也丧失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没有人有权剥夺别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哪怕是包裹了一层“为你好”的外衣。


不要把自己的手,在别人的生活里伸得太长。




03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旁有一块墓碑,上面有一段碑文:


“当我年轻时,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于是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