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没太为钱发愁过,也算是一种幸运。这种幸运第一点当然来自于我本身就没有投胎到赤贫家族,从小碗里总是有一块红烧肉的。第二,可能是缘于当年看过一部电影,叫做《查理的巧克力工厂》——那个加勒比海盗系列还没开始的年代,没觉得徳普有多帅,但是片子一开头的态度就非常合我意,大意就是一家很穷的人抽到了一张参观巧克力工厂的门票,这门票呢在黑市上很值钱。于是抽到门票的男主小朋友纠结了一下,虽然他很想去参观,但是卖掉可以卖很多钱啊,可以改善家里的物质生活啊。
男主小朋友的爷爷(还是谁……)就说了一句很酷的话:钱这个东西每天都在印,有什么了不起的。参观巧克力工厂可就这么一次机会啊。
于是男主小朋友就放下心结开开心心去参观巧克力工厂了。
提这个话题,是我发现,许多年轻的女孩子,虽然能养活自己反而更迷茫胆小了,可能是听多了女孩要富养这样的言论,仍然纠结是不是要“被养”才有安全感,导致对于金钱的态度非常扭捏而不自信。一方面,她们当然知道钱是好东西,好到似乎有了钱可以什么都不要,哪怕自己很有钱了,但是不“被养”就没有谈恋爱的必要。另一方面,她们并不太清楚钱的功能,似乎赚钱是一件非常害羞甚至痛苦的存在,为了平复这种痛苦又花钱买买买才是女人的成功。因为这种扭捏,钱不仅无法给予她们自由,反而误导了她们的快乐。
这实在是一件非常遗憾的现象。
金钱作为一种通用货币,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这个工具的厉害之处在于哪怕信仰不同,语言不通,大家都仍然愿意在这个工具的引导下开展沟通的可能。也就是说,把钱当成一个沟通的辅助工具不仅不丢人,而且是全世界人民都在做的事情,完全是文明的基石好吗。所以在这个思维模式下,你们遇见一个男人,在考虑三观是否合拍之前,先问自己两个问题,我需要不需要依靠男女关系来赚钱。如果不需要,我有能力为一段关系花多少钱。
这两个问题,请一定诚实地回答自己。我当年个人的答案是我不需要依靠亲密关系来赚钱,但是,我也没能力为亲密关系花超过我月薪1/3的钱。
别人的状态我不评价,但就我个人而言,明白我可以对我自己负责,同时我也不愿意对另一个成年人负责可以让我对待男女关系更坦诚一点。
男人有钱,其实是他自己的事情,没必要让我来崇拜。我赚我赚的到的,花我花的起的,我的钱买的起的快乐,自己已经买到了。我的钱买不起的快乐,就说服自己没必要了。坐奥迪很开心,坐公交车也不会难过。开套房爽,住农家乐也没啥不爽——我知道你有些享受的标准已经下不来,我不介意去蹭一下,反正这个时候是我迁就了你的物质享受水平,我们谁也没有欠谁啊。
相对应的,男人没钱,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没必要让我来补偿。你现在是逆风口,我请你吃个饭,小时房里爽一爽,这我还负担的起。但是这个社会上给你的其他歧视,你对未来的茫然,我无能为力,也不会祭奠上我自己来解决——我用钱买的起的快乐,也不会因为你买不起而我就不要了。在你逆风口的时候我养好我自己,这也是不欺少年穷,我们谁也没有欠谁啊。
只有想明白了你们的经济关系是他不欠你,你不欠他,你们才能继续下去深入平等、互相信任的三观交流。
女孩子,不要觉得让你过上好日子,是男人的事情。不要觉得现在的男孩子比较穷,和他在一起,就是一种恩赐,就是他欠了你的,他日后就要补偿给你。如果年轻的时候,一方面和一个穷小子在一起凸显真爱,一方面又百般暗示不计较穷是一种大度,要对方感恩戴德,这种态度是对感情的自欺欺人。你这不是感情,你只是喜欢赌博和用幻想赌赢的快感麻醉自己而已。
也不要夸大金钱的力量,看看钱就开心了,不需要恋爱了?钱,就是拿来花的。钱本身不会让你爽,只有钱的流动才会让你爽——赚钱,和花钱,都应该能获取某种满足感的。在这个前提下,花钱买一个包,和花钱请爱人吃一顿饭,这也没啥高下之分。独立不是只赚不花,独立是相信自己能用自己赚的钱能花在让自己开心上,月薪不如你的男人也同样可能豁达幽默,为了愉快的相处时光花点小钱问题不大。
钱的流通有时候也未必是道德的,商家有机会会收智商税,凡人有机会也会收爱情税啊。炒股输了几万快,和被男人骗了几万快,也没有高下之分,都要接受自己技不如人,愿赌服输,没必要后者就得证明自己是真爱,一条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