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商报  ·  龙抬头吹响集结号,健步跑等你火速来报名! ·  16 小时前  
华商报  ·  龙抬头吹响集结号,健步跑等你火速来报名! ·  1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不幸的孩子往往来自这10种不健康的中国家庭, 你是其中一种吗?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12-27 12:00

正文

作者:曾奇峰
来源: 曾奇峰的主题演讲
《家庭中的快乐与罪恶感》

中国人普遍把家庭观念看得很重。但是却由于过分重视,而导致大部分家庭都存在着“界限不清”的问题。界限不清的养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也使家庭变得不健康。

今天分享一篇心理学家曾奇峰的讲座文字稿,他谈到了中国家庭中的十种不健康现象,并生动通俗地解释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渴望和恐惧。也希望各位家长们看后,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中国人普遍把家庭观念看得很重。但是却由于过分重视,而导致大部分家庭都存在着“界限不清”的问题。界限不清的养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也使家庭变得不健康。

健康的家庭,分化的好,相互独立,不需要对方也能够活的下去。而不健康的家庭,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分化,在象征层面的相互吞噬,没有界限。

以下是10种中国家庭典型的界限不清的情况:

01
家庭中有一个
过度严厉的父亲

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限制,因为父亲也可以很温柔的。

我理想化的一个父亲,是这样一个状态,他跟他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但是他也有温柔的能力。

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伪装得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儿面前如何的装模作样,你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儿女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

02
家庭中有一个
过度唠叨的妈妈

妈妈对家庭的事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简单说,这个妈妈还停留在“口欲期”。

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说出来,这就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

如果以上两点画面化一下,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是在装模作样地严肃,妈妈在唠叨,孩子就在那备受虐待。


03
家庭话题被限制

在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

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被谈论最多的事。

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 当父母开口谈学习时,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 还有家庭里不能够谈什么,比如说性,这个是话题被高度限定的一个。

如果爸妈,把自己内心修通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来限定孩子。当父母在孩子说到某个话题时感到不安,不让孩子讨论,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里就是自己无意识在着急,有个需要解开的心结。

04
过度象征化

现在很多国家对中国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钢琴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代表,中国人给它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等。家长希望靠钢琴,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

另一方面,学钢琴也隐含着一些攻击性的需要。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去考级,看自己的孩子把别人打败了。现在孩子参加很多艺术、其他的培训班,这是我们那时候都没有的,反过来想,他们应该羡慕我们,因为我们那时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东西。

比如说,象征化低的东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动物。大家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如此的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们比较悲哀的一面。

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会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


05
过度背景化

现在社会上,很常见的一个词“拼爹”,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入学前,老师先要调查,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孩子们之间,谈论的也是,我爹是做什么的,我妈是做什么的。

这种言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一个人的背景把这个人本身给掩盖,对于父母来说,过度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 ,说明他心里很虚。

父母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这些背景来挡住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 说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而他们又害怕孩子们看到这一点,所以,就努力地编制了一副宏伟的背景,来挡住孩子的视线。

很遗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读心器,孩子心中非常清楚,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每个大人都当过孩子,仔细回味一下,应该不难体会到这点。


06
过度工作化

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的工作,把孩子忽略了。

他们为什么要拼命地工作呢?

家庭里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真实自我的地方。如果家长有很多时间在家,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会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

所以,在外面跟别人玩,要安全得多。 很多孩子被父母的过度勤奋工作给毁了,孩子被极大地忽略了。这样的父母对国家、民族的确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实在是亏欠伴侣和孩子太多了。


07
限制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特长

比如说有的孩子人际关系好,但是学习一塌糊涂。孩子是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病理性的连接,意思是告诉父母,如果我有缺陷的话,你就可以乘虚而入靠近我。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

简单说,孩子如果有某项能力上的缺憾,就说明父母离他过近,是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把孩子给无能化了。

08
家庭角色

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比如说,爸爸在家庭一直处于一种去势的状态,而妈妈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

这个一方面是性别的认同感;一方面,也是用这种方式防止父亲在这个家庭中失控。

爸爸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要强一些,而妈妈呢,就算她再凶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对家庭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09
隔代卷入

就是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

因为他们怕这种黏糊的关系带来的错乱,所以他们有意无意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