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保证你们每个人都能活下去,但世界需要你们”
世界上的人如果分成两类,那么可能有千万分之一的是天才,其余的都是普通人。
CNS上的文章也包括两类,分别是极少数顶尖的研究工作;大量的“普通”研究工作。其中,大量的普通研究工作是指研究者众多,最终被接收仅此一两家的研究结果。
梦熊看到一篇文章颇有感触:承认平凡。我们不能像华甜、杭婧那样,她们的人生起点就是我们能努力到的极限。
但是,但是至少我们需要努力毕业啊,你说对不。她们有刘志杰、施一公,我们有小张、依凡、怪阿姨、X湿兄啊。
很多人毕业要求5分以上(如果要求10分以上才能毕业的,大声地哭吧 :) ),觉得很痛苦,可能是真的吧。
要么,不妨继续往下看吧~
首先我们看一篇来自于二军大王林辉老师作为通讯作者的一篇文章:
Long noncoding RNA MRCCAT1 promotes metastasis of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via inhibiting NPR3 and activating p38-MAPK signaling.Mol cancer (IF=6.2)
Mol cancer从去年的5.888上升到了6.2分。大家从题目上应该能够了解到这篇文章大概的内容,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lncRNA MRCCAT1通过抑制NPR3、激活p38-MAPK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转移。
1、确认目标分子
课题组检测了3对3例转移及非转移性ccRCC样本的lncRNAs表达谱芯片。
确定了其中表达差异大于2倍,p值小于0.0001的lncRNA共有320个,其中上调的分子有206个。通过小样本验证,发现其中MRCCAT1在转移及非转移样本中,表达差异与芯片结果很一致,且差异最大,后期课题组实验主要就研究该分子。
2、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发现该分子可以作为独立的临床预后因子
通过分析发现MRCCAT1与病理分析、肿瘤大小、是否转移、生存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MRCCAT1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ccRCC病人新的独立预后因子。
定位:由于MRCCAT1是一个新的分子,课题组通过RACE技术分析了其全长序列:MRCCAT1长度为1718bp,包含了2个外显子,定位于5号染色体95,900,228-95,901,132位置。
判断其为非编码RNA:通过ORF Finder未能成功预测到超过62个氨基酸的蛋白;通过txCdsPredict对MRCCAT1评分为245,预示着其不能编码蛋白;用PyhloCSF对MRCCAT1的CSF(密码子替换频率)分析,其分值为-0.35,同样表明MRCCAT1为非编码RNA;最后,通过CNCI软件发现MRCCAT1转录本无有效的Kozak序列(通常为GCCACCAUGG),所以确定MRCCAT1为lncRNA。该部分证明其为lncRNA作者用了4中方法,值得大家后期借鉴。
3、功能实验
a、实验表明MRCCAT1敲减后能抑制细胞的增殖率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过表达MRCCAT1则能提升细胞的增殖率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
b、体内实验表明,过表达MRCCAT1能促进小鼠ccRCC细胞肺转移。
4、机制部分
a、生信分析,构建CNC共表达网络,发现MRCCAT1与NPR3呈负相关。通过小样本验证确定两者之间为负相关。
b、细胞实验:MRCCAT1敲减后细胞的NPR3 mRNA及蛋白水平上升,表明ccRCC细胞中NPR3表达收到MRCCAT1抑制。
同时,在ccRCC细胞株中诱导NPR3表达能消除MRCCAT1的功能,这表明MRCCAT1通过抑制NPR3来实现ccRCC进程的。
c、前期报道了NPR3与腺苷酸环化酶及MAPK通路呈负相关,在肿瘤增殖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检测MAPK通路是否参与MRCCAT1的功能,作者检测了ERK、p38、JNK的磷酸化水平,发现p38磷酸化水平随着MRCCAT1的过表达而升高;相反地,NPR3水平上调后,p38磷酸化水平则下降,ERK、JNK的磷酸化水平在此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另外,p38-MAPK抑制剂能扰乱MRCCAT1对细胞的侵袭能力。
上述实验表明,MRCCAT1通过抑制NPR3表达,随后激活p38-MAPK通路,从而促进ccRCC转移。
d、研究MRCCAT1如何调控NPR3的:
亚细胞定位:MRCCAT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近期研究表明,胞核中的lncRNA可以招募多梳蛋白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已有20%的lncRAN已经证实能与PRC2直接结合。为了验证MRCCAT1能与PRC2结合,作者使用PRC2核心组件EZH2(组蛋白甲基化)抗体做IP实验,发现EZH2能显著富集MRCCAT1;反过来通过RIP实验也证实MRCCAT1能结合EZH2。
通过ChIP实验表明MRCCAT1及EZH2能结合到NPR3启动子区,过表达MRCCAT1能增加NPR3启动子区H3K27me3水平,表明MRCCAT1结合EZH2抑制NPR3转录。
最后,总结一下:
首先,通过芯片找一个新的分子;在小样本中进行验证(这里可以多选几个分子进行小样本验证,然后再进行大样本验证);确定分子的定位,以及通过软件预测其无编码能力;
其次,通过临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其有研究意义;
然后,细胞及动物功能实验;
最后,机制部分:通过共表达网络确定相关的mRNA;扯上相关的通路,通过检测明星分子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来确定与通过的关联性。
如果还没有思路,可以参考小张最新的课程:“从零开始做医学基础科研,小张教你发3分SCI文章”
小张非常接地气的详细讲解了基于「临床样本出发的研究」、「细胞功能为主的研究」、「动物模型出发的研究」、「基于高通量组学数据的研究」的策略。即使是零基础,也能很快上手,发一篇自己的文章啊。(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查看)
最后,祝大家顺利毕业。
据说,华甜发了Cell后,还不想毕业呢,结果又发了篇Nature~~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小张聊科研”
关注后获取《科研修炼手册》1、2、3、4、5,基金篇精华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