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夜美学
睡前提升审美力。 好审美,跟你一辈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佛仙人  ·  KTV才是最好的自习室 ·  昨天  
交易员策略  ·  重磅发布,机会来了 ·  昨天  
美股投资网  ·  英伟达为什么大涨超5%?见底了吗? ·  2 天前  
南山之路  ·  外围暴跌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夜美学

她十年只做一件事,把童年记忆里的那片竹林,化为点缀生活的自然器物

一夜美学  · 公众号  ·  · 2018-05-05 21:20

正文




竹,是古代文人笔下的清雅孤傲,是李安镜头下李慕白和玉娇龙腾空打斗的绿海,是无数奢侈品牌的设计灵感。在自然家Nature Bamboo创始人谭雪娇的世界里, 竹是从小陪她长大、刻写记忆的载体。 每当竹的清香灌进鼻腔,都是一整个童年的味道。


Corri谭雪娇

原创家居品牌“自然家Nature Bamboo”创始人、设计师,对竹子情有独钟。

她的理想就是把竹子这种充满东方禅意的环保材料,通过可持续化的设计,化为可以陪伴生活良久的日常器物。


△自然家低调朴实的slogan


2006年,谭雪娇和爱人易春友成立了自然家工作室。

成立10多年来, 自然家90%以上的产品材质都来自竹子。


△自然家深圳店



谭雪娇出生在广州附近的一个小山村,她童年记忆里的竹,是漫山遍野如海一般的绿,配着蔚蓝无云的天空,在冬日暖阳的抚摸下郁郁葱葱,生机昂然。从记事起,奶奶就会时常给她编制竹子做的小玩具,而 竹的温润质地,也随着那股清爽香气刻进了她的脑海。



在她印象中的广东竹林,没有原始森林般的雄伟,却有着随风起伏的婆娑;没有盘根重生的古韵,却有着沁润心间的清新,风乍起,满林的竹叶沙沙作响,如同一曲自然交响。


对竹的深厚情感,让她总想在日常中使用以竹制成的生活器物。在广州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就读时,她也总会选择竹子来做设计作业的材料。


大学期间,谭雪娇喜欢上了旅行。她迷恋乡野间的自然气息,很多目的地都是偏远的乡村。在一次乡野骑行的过程中,她认识了室内设计师易春友。


△12年前的自然家创始人谭雪娇&易春友


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设计的共同兴趣让谭雪娇和易春友一见如故,渐渐从“驴友”变成了如今的爱侣。


谭雪娇说,她是一个脑子里有很多想法的人,而易春友则是那个可以把想法一步步落实的人。


对竹的热爱和对制竹技艺的探索之心,牵引着两个人一起走过无数国内的竹海。



2006年,他们一起去了广东清远山区那片仰慕已久的竹海。十几米高的成排大毛竹密密麻麻地占据了一片山林,傲然挺立的竹干写满坚韧的生命力。 为了寻找到最成熟的工匠、了解最高明的技艺, 他们在清远一待就是半年。



早在2000年之前,这些清远的大毛竹更多被用来编制鸟笼。


在广东,父辈们提着鸟笼去喝早茶,是一种再寻常不过社交方式。但在2003年那场“非典”肆虐之后,民间饲养禽鸟的习俗近乎消失殆尽,编制鸟笼的工匠们也断了维生的活计,只能纷纷去山村外寻找打工的机会。


△工匠制作竹灯


在了解当地情况以后,谭雪娇和易春友想到了用制作鸟笼的工艺来做竹灯。他俩希望能 在创作出有东方美感的家居产品的同时,也让工匠们的手艺得以延续 ,并使他们重归平稳有序的生活。


△写满东方禅意的鼓台灯


以竹制物,听起来没有那么复杂,然而竹子没有木头来得坚固,因此用竹去做产品设计,无疑是一场考验耐性和工艺的冒险。


△谭雪娇向工匠学习制竹工艺


制作竹灯所采用的竹丝工艺来源于竹制鸟笼,历史悠久。每年的秋季,工匠们都需要储备大量成长期5年以上的竹材,为来年的材料做准备。



经过伐竹、晾晒、刮青、开间、破蔑之后,将竹子手工抽取出竹丝。


从表面看,竹丝产品中已经看不出完整的一根竹子,甚至会怀疑它是否用竹子做成的,但只要亲手触摸了那种天然质感,就能 通过指尖所感受到的韧性,体会到竹子内在的力量。



即使如今已经进入工业时代,谭雪娇依然 坚持在灯的某些关键位置采用手工制作。 手工 将竹条在加热器具上弯曲成型的过程,一般师傅掌握这个本领需要五年以上。



手工竹丝的纤维没有被机器破坏,强度和韧性更好,不易断裂,制出的产品也能更长久地陪伴人们的生活。



从晾晒、打磨、钻孔、竹雕、抽丝到编织,谭雪娇看着匠人师傅们一步步地用双手把一条竹子变成一盏灯的过程,内心总是充满敬意。她觉得, 以手传递出温度的器物,有种值得好好珍重的美。



在跟不同师傅的接触过程里,会看到不同的手工艺,对那些熟悉而古老的工艺越深入了解,就越着迷。


△自然家的所有竹灯,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 点击图片购买 🛒



谭雪娇迷恋每一次工艺考察之旅,既能见识到她心心念念的民间工艺,也能远离喧嚣都市,跟大自然和朴实的人们相处。


△谭雪娇和易春友在四川考察


很多年前,谭雪娇曾在广告公司工作,相比职场上复杂的人事关系,直率的她更喜欢跟淳朴的山里工匠打交道。


甚至就连老师傅猛力砍竹子的样子,在她眼里都是可爱的,“跟师傅们一起工作, 只需要保持很单纯的初心,一起把事情做到最好就够了。


△谭雪娇和易春友听瓷胎竹编的传人游伟师傅讲解传统技艺


2011年一次在四川考察时,谭雪娇和易春友发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瓷胎竹编。这项工艺源起清朝,由于制作难度高, 创始之时只作为皇室贡品。


在此之前,谭雪娇只在相关书籍上看到过这项古老的技艺,但从未亲见。



瓷胎竹编器物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柔软的竹丝依胎成型,所有接头之处都藏而不露,浑然一体。


△自然家瓷胎竹编系列竹节杯


每一件瓷胎竹编的编制,都是一次恪守静笃的修行。


百斤原竹只抽丝八两,细如发丝,柔如绸缎。经过匠人们高超的技艺,一丝一丝缠绕在瓷器上,如同给瓷器穿上了一件温暖的衣服。


△竹节杯的背后,藏着匠人们的心血


在谭雪娇、易春友和匠人的努力下,一切都有机地循环了起来。


竹节杯让遗失在世界角落的手工艺回归新日常,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大山的恩赐与匠人的古老技艺,是刻在竹节杯深处的灵魂。


△自然家竹节杯的设计灵感来自筇竹的竹节


与城市生活的过度索取和喜新厌旧相反,手工艺传达出一种沉静平和的人生态度,凝聚着人们日积月累形成的智慧结晶,也保存着 人与乡土、自然的情感联系 ,这大概也是为何手作器物总是永葆魅力。


🛒 点击图片购买 🛒



今年四月初,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 走访安徽碧山的工销社时,偶然看见了自然家在店内售卖的瓷胎竹编系列产品,他也被吸引到展台前反复研究琢磨,还赞赏了匠人们神奇的技艺。


△原研哉先生在碧山工销社里欣赏自然家的瓷胎竹编产品


△仅仅观摩觉得不够,大师还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少女时代的谭雪娇,是那种可以一天看N部电影、抱着卡尔维诺小说不撒手的“女文青”,现在,我们也依然可以从微信朋友圈里窥探到她文艺的一面。


她喜欢记录家里猫咪安静睡觉的样子;感叹贵州小贩为菠萝去刺的神奇技法;也会拍下被虫咬后的树叶形状…… 热爱生活的创作者,大概才是一个生活品牌的根本。


△专门爱在谭雪娇工作台上睡觉的“灰灰”


这个总容易为日常生活中微小细节所触动的姑娘,前不久又设计了朝夕花器。


之所以取名“朝夕”,寓意于清晨朝阳初升时折枝插花,至夕阳余晖下静看花开花落,是一种由朝至夕、日复一日的陪伴。


△自然家朝夕花器


谭雪娇平时喜欢读关于美学的书,日本花艺师上野雄次对于自然之美的理解尤为打动她。


上野雄次坚信, 大自然并不追求个体的完美,而是追求全体的和谐。 因此落下的花朵、枯木、落叶,都是表达自然的一种美学形式。


△日本花艺大师上野雄次


从野外带回的竹子躯干、枯木枝,或是台风过后被吹倒的笔筒树,都可能成为上野雄次的插花器物。谭雪娇设计朝夕花器的初衷也有相同理念,“小花小草,插入朝夕,也能焕发出一种充满自然及禅意的味道,再微小的生命,也存有让人感动的美。”


△朝夕花器的竹丝疏密有致,使视觉上充满层次感


朝夕花器运用了竹丝工艺,与实木(白蜡木和黑胡桃)结合,可以横放也可以竖放,适应花草的不同高度。



作为挂墙花器,它让墙面瞬间提升颜值,像挂上了一幅有生命力的立体画,也可以放置在桌面上,为普通的桌面增添一抹自然情趣。


🛒 点击图片购买 🛒



对谭雪娇而言,经营自己的梦想同样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她需要时刻思考在设计中不断尝试和改进,创造出具有经年之美的匠人手作;也要应对被大量山寨仿冒,投诉无门的苦恼。而所有的压力,都在看到圆满成品、“伸手摘星”的那个瞬间得到释放。



大概是这些以竹制成的器物,早已把这份平静中透着无穷力量的意蕴悄然留在了使用者的心间。



你最喜欢自然家的哪一款设计?

留言上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