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凤瑜 来源 | 《培训》杂志8月刊
福布斯于2022年公布的“全球最大科技公司榜单”中,微软凭借在销售额、净收入、资产和市值四个指标上的亮眼成绩,位列第三。对外,微软以雄厚的财力赢得声誉;对内,微软则助力大多数员工实现了财富自由。但是,这些完全可以“躺平”的员工没有选择离开微软,而是继续留在这里。当我们深入微软,从组织使命到企业文化,再到员工福利,层层剖析后发现,它为员工创设了一个同理心、包容多样、优厚福利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氛围。这种由内而外建设的幸福体系无形中形成了一股凝聚力,让所有员工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因此无怨无悔拥戴它、心悦诚服地向它靠拢。使命是驱动一家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企业与员工同频共振的幸福源泉,它具有神圣性、价值性和企业个性三个重要特征。与员工紧密相连的组织使命,能够极大激起他们的价值存在感,成为其不断追求精神需要的源动力。世界上大多数长寿企业的秘诀不在于其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拥有神圣的企业使命。
微软的使命是“使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能够成就非凡”。
“每一个人”自然包括员工在内;“成就非凡”则与员工特别是新生代员工追求个体价值的个性不谋而合;由每一位员工组成的微软,又不断帮助客户、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取得成功,这无疑让成员从内心产生了认同与敬佩之情。在打造微软使命的过程中,“同理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感知周边世界真实需要的能力、在各种趋势和变化中找到自己位置的能力,以及激发出更强创新的能力。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上任之初就将这种思维传递给了所有员工,希望所有人能够保持同理心,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创造出优质的产品。具体来说,微软通过研究客户在各自行业所处的竞争地位、战略目标、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各种挑战,尝试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提供帮助,给出解决方案。因此,微软与这些客户、合作伙伴做“生意”的过程,不仅是助力他们成功的过程,也是帮助员工实践自己使命的过程。虽然这一过程必定历经艰辛,但却有效激发了员工内心的价值感和幸福感,以及作为微软成员的骄傲。企业文化不仅决定组织能否持续稳定发展,也成为影响员工幸福程度的重要因素。
倡导成长型思维文化的微软,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组织的转型,与时俱进迭代文化,打造成一家方方面面体现多样和包容的组织,一家尊重员工、崇尚合作的组织。员工也在这样的组织中收获了更多的荣誉感和正能量。
多样与包容深入人心
在微软,有一个专门负责多样与包容的团队,专门探索、推进此文化的可能机会和领域,使得这种文化理念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为。
在雇佣方面,微软不限肤色、背景、性别,只看对方的能力,为此,多样与包容团队还特别留意因残疾而无法正常工作的高端人才。
2021年,该团队就凭敏锐的嗅觉在清华大学“抢”到了一名残疾计算机博士。为了帮助这名残疾人才在微软顺利工作,公司专门为他工作的楼层改造了四部无障碍专用电梯。
日常组建团队时,微软也会尽量将不同背景、语言、肤色和性别的员工组成一队。这种多样化的团队通过各自观点的碰撞,往往会产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当然,每一位员工也能够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感受到彼此的融洽,以及来自组织的尊重。如今,“低垂之果”几乎被采摘殆尽,接下来需要搭梯子、修天堑去采摘“高垂之果”。这样的情况下,创新更需通过团队合作实现。当然,员工在合作中也能更强地感受到彼此的互助、自己被重视的自豪感。为了将合作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微软提出员工绩效须以三方面的“影响力”来评价,包括员工对公司业务、团队的影响力,员工支持他人成功的影响力,以及员工通过借助他人经验与教训取得更佳工作效果的影响力。从中,不难发现“合作”的重要性。有人形象地将微软的这一做法总结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理念。在微软,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当某位员工即将开展某项工作任务时,不是闷头大干,而是先与团队成员碰面,向其请教经验,避免入坑。除了员工间的互帮互助,微软更从组织层面为员工提供服务,提升团队士气。比如,疫情期间,为了增强分散各处的员工之间的互动合作,公司定期通过在线游戏化学习平台Kahoot组织团队游戏,增加员工间的交互性,也调剂了居家办公的枯燥感。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工作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工作关系变得更加简单、融洽,员工感受到的也是轻松和喜悦。微软之所以成为令无数人向往的幸福组织,除了在使命、文化上能够处处为员工着想之外,还在于实施了很多职场人希望获得,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的人性化制度,比如多样的办公方式、让人直喊“哇塞”的休假方案。而在员工发展上,微软则提出以好奇心推动自我发展,而非强迫式学习的理念,让员工自由快乐地成长。无论是外在补助还是内在成长,都是员工感受到满满幸福感的福利举措。2022年6月17日,世卫组织对外宣布,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新冠疫情更加剧了这一状况。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提到:“我们正经历一场全球性精神卫生危机。”作为员工的工作场所,企业承担着重塑精神健康环境的重任。微软历来重视通过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生活品质,让他们的身心维持在稳定状态。免费的茶点、应季水果无需多说,可升降的办公桌椅、专业健身房和桌游设备等更不在话下。这些动作有效缓解了员工因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写字楼综合症”,还培养了他们积极正向的兴趣爱好,远离了不健康的生活。更重要的一点是微软推出了灵活办公方式。考虑到交通拥堵可能带来的时间压力,更为了平衡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微软早已在全球推出了混合工作制(Hybrid Workplace)。以周为单位,若员工居家办公时间不超过50%(小于三天),则可以自行决定居家办公,无需获得主管的审批。对于经常参加全球会议和项目的员工,经领导批准,可以居家办公或者采取其他时区的工作时间,如15点至24点。如果员工希望在签署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地点之外的国内其他城市办公,或者外籍员工希望回到母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微软办公室工作,只要得到公司相应业务部门最高领导的审批即可。疫情期间,当很多企业还在考虑如何合理开展灵活办公时,微软已经凭借实施多年的成熟模式帮助员工安稳度过了慌乱期,而且工作效率依然保持在原有水准。在很多企业中,若员工要连续休息几天年假,必须层层审批才能获准,这很容易左右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引起员工的不满和抱怨。然而,微软在法定假日福利之外,还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推出了一些人性化的休假福利政策,助力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享受真正的快乐。几年前,微软在全球推出了“员工照顾假”——规定每个员工每年可以享受四周全薪假来照顾家人,家人不仅包括直系亲属,也包括旁系和收养亲属。按照信任原则,员工只需签署一份声明即可,无需提供复杂的支持性材料。同样,微软还为员工提供了远高于法律规定的带薪年假、带薪病假以及其他休假。丰厚的福利属于外在激励,内在自我成长是更深层次的激发,尤其是新生代、Z世代员工更加关注自我发展。作为一家学习型组织,微软更强调员工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在具有挑战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发现成长机会、提升技能,具体做法有工作跟学(Job Shadowing)、工作搭档(Buddy)、工作观察(Observation)、工作反思(Reflection)等。以工作反思为例——
员工的直接主管会督促他们对自己近期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挑战尤其是失败进行反思和复盘,找出问题根源,寻求新的解决方案。过程中,员工不仅学到了相应知识,更是学会了思考,提升了技能。
为了吸引和留住公司所需的核心人才,微软还公布了员工内部流动政策,规定只要其他部门通过公司正常的招聘程序确定招用某位员工,该员工的现任主管就必须无条件放人,这样的做法有效避免了优秀人才流失的风险。员工在公司内部的自由流动,使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也得以大大提升。从使命文化到具体的福利制度,微软都本着一颗善待所有人的利他之心。所有这些,也让员工收获了幸福感和价值感,愿意栖息于此,一起“成就非凡”。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力资源》杂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