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新闻
各有态度的网易新闻,汇聚网易独家原创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游戏海外大扩张,他们苦学中文 ·  3 天前  
观察者网  ·  吉利、上汽最新回应! ·  5 天前  
南国都市报  ·  琼海发布复课通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新闻

山东人:我考试牛逼,你凭啥看不起?

网易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1-07 11:50

正文





7月31日,是济南2018年考研班开课的日子。


一大早,山东会堂里座无虚席。会堂里,既不是音乐会,也没有歌舞剧,而是挤满了3000多名学生。大家按照报名顺序排座,分别是一二三层,最后报名的学生一排排坐在舞台加置的小板凳上。


老师在话筒前一字一句,学生们在纸上奋笔疾书。


山东会堂里考生们在上政治课/东方IC


而这,只是山东考研大军的一个小缩影。


这场比拼,才刚刚开始。



夏天的高考,冬天的考研。


一个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个是全国各地四处跑。


考研,成为第二块跳板,给那些在起跳时错过第一次机会的人。


2017年研考全国报名人数达201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24万,增幅13.6%。


位居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山东、河南、江苏、湖北和北京,山东以18.7万位居榜首,河南以15.66万位列其次。


数据:各省份考研官网提供


这并非山东第一次摘得桂冠。人数只是缩影,山东学子们的考研拼劲也一直名列前茅。


打败了酷暑和秋老虎,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气温逐渐降低,而学习的热情却逐渐升温。


加在身上的棉衣,比不上书桌上做完的习题。


山东考研大军,不知何时已成为“认真刻苦”的代名词。


国庆假期不回家,抱着书本在图书馆驻扎。


国庆假期,山东聊城大学图书馆中复习考研的学生/视觉中国


济南还设有专属集训考研基地,以“封闭式、高三式、全日制”为口号,为考研学子保驾护航。严格管理,学习作息统一,开辟“魔鬼式沿途”。


某考研班制定的学习时间表/某考研班官网


网上有个段子:“大四不考研,天天像过年”。


那么,考研考三年,苦也熬成甜,眼泪都不咸。


考研,使得山东学子的玻璃心磨炼成了金刚不坏的钻石心:一次考上的是幸运儿,考两次是家常便饭,考三次是勇气可嘉,但也不足为奇。


庞大的人数,不懈的勤奋,执着的信念,令人不禁抛出疑问:山东人为什么爱考研?



考研因为山东穷?呸。


许多人对于山东的印象,得益于朗朗上口、接地气的广告宣传语。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除了让不少人记住了唐国强老师英俊的脸庞外,还占满了外地人对于山东的全部印象。


别人家的“新东方”是学英语的,但广告里山东的新东方主要是学做饭。


亦或是,《红高粱》中袒胸露背,脚踩黄土地,一步一吆喝的山东大汉,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生机勃勃地呈现山东民间的奔放与生动。


再加上媒体的宣传和众多影视作品,使人们提起山东时,头脑中不是“闯关东”,就是煎饼卷大葱。


时尚中透露着朴素。


而对于山东,你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事。


《琅琊榜》、《伪装者》、《温州两家人》、《父母爱情》等脍炙人口的热播剧,是出自山东影视之手。


作为农工大省,山东在家电、汽车、化工等领域做出极大贡献。今年,青岛打造师大工业功能区,到2025年产值过万亿元。


这些领域为日常生活保驾护航,却很少为寻常百姓所知,使人无法从触手可及的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中感受到山东的实力所在。


你不能因为看不到,就否定山东的经济实力。



山东人爱考研,因为想逃离家乡?


主要还是因为学校不够分。


最新数据显示,山东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18.7万。


山东的高校并不少,但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山东共三所大学入选。


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分校)。


高考的时候,全省人奔着这几所好学校拼命。熬到了考研,终于可以全国各地任我行了。


这样的机会,为何不抓住?


昨天跟一位山东同学聊天,她考了三次研,明年硕士毕业。


问及她为什么要执着考研,她说:“以为考上研能改变命运吧。”


“那现在改变了吗?”

“没有。”

“后悔吗?”

“不,能让我更踏实地回去了。”

“为什么?”

“因为见到了更多优秀的人,看到了生活还有这么多种可能。”


前段时间,靳东回山东老家的视频让人看到了“霸道总裁”人设背后亲民的一面。


酒桌上,一群人端起酒杯,靳东的山东话说得很溜,“无论好坏,不论贫贱,只要我以后回来,咱朋友们就能聚齐咯。”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有所成就,不是为了出走,更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10月24日,淄博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网发布通知,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才,博士研究生给予安家补贴20万元,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4000元生活补贴;“双50强”企业硕士研究生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


积极的政策支持,也令不少山东人卯足了劲读书。而读研,不过是为了争取更好的福利和就业机会。



在山东,不考研的女孩,基本上算是嬉皮士了。


对于山东的姑娘小伙而言,工作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读书故,两者皆可抛。


山东人对两件事从来不含糊,喝酒和读书。


一方水土一方人。


从文化传统上来看,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思维偏保守正统。一份高学历,点燃了对“学而优则仕”深信不疑的山东百姓提升生活水平的希望。


为官则有权,权生关系。中国人讲求关系和人情,这一点在山东的酒桌上尤为体现。


作为礼仪之邦和酿酒大省,全省108县,县县都有酿酒厂。而落座、上菜、喝酒,样样是规矩。酒杯不能断,尊卑自然也不能乱。


上了酒桌,不光难逃喝酒。放开性子地发问,也是一个接一个。


而在山东的酒席上,有一种回答可以巧妙躲过绝大多数的提问。


结婚了吗?——还在考研。

工作了吗?——读完书再说。

以后打算干什么呀?——在考公务员。

怎么还不找对象呀?——学习最重要!


为什么读书地位这么高?


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不仅仅体现在酒桌上,也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对于长辈的孝和顺,变成了继续读书的潜在动力。


父辈那一代,改变命运的方式除了上学,就是当兵。而到了21世纪,当兵的人数少了,就只剩下上学了,家中的老人从小就会念叨着:你是想去工地搬砖还是想坐办公室?


没人愿意让孩子继续在家里朝黄土背朝天,而第二产业多以高体力强度、高污染的工厂为主,以互联网、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还未成气候。


山东家长们的心中:做公关的就是露大腿的,做销售就是喝大酒的,学心理学就是给人算命的,学IT……为啥不去咱蓝翔电脑学院呢?



因此,相较而言,体面的政府公务员、国企、企事业单位成了挤破脑袋想进的地方。


一份高学历,也更有机会竞争上这些更安稳、更有保障的工作。



我凭本事考的研,你凭啥看不起?


知乎上的一个提问引起争论:是不是山东高校学生热衷于考研?


一位山东同学的回答获得高赞。


“俺高考考的分高,恁说俺死读书。

俺考研考上了985,恁说俺综合素质低。

俺也不想考研,俺想早点上班挣点钱,这样俺妈就不用整天下地干活了。

但人家公司实习都不要俺济南这种小二本学校的。

俺妈说,考研吧,研究生毕业唠工资高,能多挣点钱。

俺想想也是,就想考研。”


评论区里呈现出了两种画风:


1.山东同学都是学霸,坚持不懈地努力。很多人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笔试竞争力很强。


2.你们是因为没抽中卵巢彩票才走的这条路。只知道死读书,就算考上研也没什么出路。伴着言语间不难看出的不屑与嘲笑。


高考的时候,与自己省份的众多同胞们竞争,就算成绩依然不错,不能排在前面仍是只能将就读个不喜欢的本科。优势体现不出来。


用山东和北京举例:


2017年,山东共有58.3万人报名高考,而双一流大学榜单上山东省仅有3所。


同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为6万,双一流高校共34所。


两个地区的学生被高校录取的比例:


一个是194000:1;一个是1764:1。


得有多努力,才能在同省的众多拼命三郎中完美逆袭?



考研没有省份之差,没有单独卷子。统一评判标准,全国各地都可以考。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过了,这么好的机会摆在这,还不准我们自己往前追了?


自己成绩好,就叫学习能力强;山东同学考高分,就是高分低能。


有一种坏,就叫见不得别人好。


那些自己没有考上,就开始埋怨山东考研人多的人,既拼不了爹,又吃不了苦,只能从客观环境上找原因,把这种嫉妒成恨转嫁到他人身上。


休怪别人太强,是你自己不行。


他们瞧不起的不是山东的考研大军,而是所有踏踏实实靠着自己的努力换取好成绩的人,是那些抢走了他们自以为只属于他们机会的人。



考该考的研,走该走的路。


上大学的时候,总会遇到这种人,你好好读书他讽刺你“书呆子”,你打工兼职他会嘲笑你“穷酸”,当你尝试新的穿衣风格开始化妆打扮时,他会永远打击你“丑”……


这种人什么也不会,就只会嘲讽了。


上学,工作,甚至旅行,我们每个人都曾以各种方式离开过自己的家乡,而这背后,不过是想走出小圈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与城市无关,每个人城市的人都是如此。


有网友留言称:“在山东,很多人的高中是七年制的,他们多等了四年,不是要证明比别人强,而是要将失去的公平争取回来。”


多用四年的努力,不过是想来换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同一份考卷,同一个判断标准之下,来一场真枪实弹的PK。


考研生们的努力,你其实只看到了一点点。


考研,不仅仅是脑力的较量,更使人练就了文武双全的本领。


河南黄淮学院考研生图书馆占座视频,令无数网友们叹为观止。


校园里,大清早就排起了长队,图书馆开门时,所有人奔向门口,那场景堪比春运火车站赶车。



前天晚上,山东某大学的物业突击清理堆在教室座位上的书,它们大多是考研学生的复习资料。

 

不少人穿着睡衣拖鞋就冲出来,在一片狼藉中仔细翻找。

 

“宿舍楼都关门了,还得麻烦阿姨再打开。头发都没吹干呢,就怕资料丢了。”

 

这批考研大军,还有47天就要奔赴战场。

 

一年甚至几年的辛苦付出,都将在12月底见分晓。

 

回望教育的马拉松,原来是对公平机遇的执着,才撑着自己走了这么久。

 

这是山东学子被迫的坚强,也是付出了就不后悔的自主选择。

 

是“学霸”吗?

 

不,是学着给自己的人生做主罢了。


参考资料:

[1] 环球网.哪里都是人!济南“考研大军”上课现场座无虚席

[2] 人民网.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将再创新高 四个变化值得关注

[3] 第一财经日报.2016年山东第三产业占比首超第二产业 实现历史性转变

[4]人民网.权威发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载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