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河北建投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在石家庄建设的液态空气储能电站成功完成并网发电与试运行任务,这是我国首个液态空气储能电站的并网试运行,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该电站通过低温液化空气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具有灵活的选址和高的储能密度。经过改进工艺路线和设备国产化,效率得到提升。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河北新能源发电大省解决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液态空气储能电站成功并网发电与试运行
这是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首个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
关键观点2: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细节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通过低温液化空气储存能量,具有灵活的选址和高的储能密度。改进工艺路线和设备国产化率的实现提升了系统效率。
关键观点3: 新技术落地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最大难题是提升系统效率,通过改进工艺路线和主设备的国产化,解决了这个难题,提高了投入产出比。
关键观点4: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有望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河北新能源发电大省解决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正文
2024年12月31日,经过3个月试运行,位于石家庄的河北建投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投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电站,圆满完成并网发电与试运行任务。
这是河北首批“揭榜挂帅”项目之一。运行数据显示,发电能力达到1000千瓦,相当于一小时发电1000度,实现全流程稳定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并网试运行成功的液态空气储能电站,填补了国内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省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建投储能总经理王振兴介绍,
这个项目储能容量4兆瓦时,需要储能时,把空气降温到零下170摄氏度,转化成液体。
用电时,再给液态空气升温变回气体,用气体膨胀做功发电原理,把电能还原出来。
河北是新能源发电大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超六成。为破解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河北省加速布局抽水蓄能、压缩空气、氢能等储能技术。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落地,为多元化储能再添新力量。
建投储能厂区西侧,矗立着一个高十来米、直径2米多的白色储罐。“相比常规储能方式,液态空气储能选址更灵活,储能密度大。”王振兴说,同样体积下,液态空气储存电量是压缩空气储能的20倍左右。
2022年,建投储能谋划布局液态空气储能新赛道,却难以突破关键技术。而刚从海外归来的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折晓会,正想把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针对双方需求,省科技厅组织全省优势科研力量,成立河北省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揭榜挂帅”新机制支持下,他们依托研究院,共同推进新技术落地。
“最大难题是提升系统效率,就是常说的投入产出比,储存过程损耗越少,放出去的电量就越多。”王振兴说,为了这个目标,每个环节都在不断改进。
折晓会介绍,空气液化要消耗能量,升温变回气体放出能量,他们改变工艺路线,把升温时的能量回收起来,循环用于液化过程。为让空气尽快降温,储罐内需要填充固体颗粒,多大粒径效果最优,他们用5个月才选好。双方协力推进,主设备国产化率实现100%,十多项关键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我们将加快推动液态空气储能在新的应用场景落地。”王振兴表示,“就拿河北建投唐山LNG(液化天然气)项目来说,LNG气化会释放大量冷能,目前正谋划在这里建液态空气储能电站,把冷能变废为宝。此外,电站还可以建在废弃热电厂、工业园区,输出电、冷、热多种能源,助力新型能源强省建设。”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将于2025年4月10-12日在北京新国展二期召开。
ESIE2025展览面积达20万平米,预计有800+头部企业盛装参展,500+新品发布,吸引专业观众超20万人次。同期规划40+主题论坛,邀请400+核心政策制定者、资深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企业,100+国际合作单位一道,共谋储能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