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脑极体
你的困惑,来自于无路贴近未知。我们在技术、思想、传播的异界,贩来极限脑量下的TM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这瓶面霜,让你明白抗老意义在哪!28天淡化法 ... ·  2 天前  
英国那些事儿  ·  157头伪虎鲸集体搁浅!然而救援困难,人们决 ... ·  4 天前  
英国那些事儿  ·  00后女生月入6K英镑,一天饭费仅2镑!疯狂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脑极体

技术决定态度:此刻,手机江湖的“淡定”与“不服”

脑极体  · 公众号  ·  · 2019-03-20 22:32

正文

春天到了,手机江湖准备开启“厮杀模式”——


N多年来,这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关注手机的朋友都知道,一开春,头茬旗舰机上市,各家手机厂商就将开启无尽嘴炮模式。群众们就坐等吃瓜好了。


但今年却有点不同,在小米立体化全方位地“触碰”荣耀的时候,而荣耀呢?在劝大家多做运动……


今天,荣耀总裁赵明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并配上了#燃烧卡路里大挑战#的话题。


视频内容,是赵明本人通过荣耀V20带来的体感游戏功能,通过滑雪游戏、跑步游戏在办公室燃烧了4000大卡的热量,然后呼吁网友们一起来挑战。


之后,很多互联网大佬和明星纷纷响应,比如搜狐张朝阳、凤凰刘爽、杜海涛等等。






说实话,我个人非常建议大家都来接受一下这个挑战。以笔者的经验之谈来看,正所谓3月不减肥,4月能怨谁。


额,那什么,如果运动好了,不妨咱们回到手机圈的技术话题上:显然,荣耀发布的这样一个活动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吃瓜群众很快会发现,把手机变成“体感游戏设备”,在今天基本是荣耀V20的科技专利——它源自于后置3D TOF深感摄像头。


而这个技术,恰恰就是近段时间以来,小米高管们频频“强怼”的关键词。荣耀虽然没有怎么正面回应跟小米的TOF争论,但这个活动似乎就是在说:先别争了,做做运动吧。


现代经济学中有个经典的说法:企业营收决定了员工的态度好坏。而今天的手机厂商,却似乎能在TOF这件事上折射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新趋势:厂商的技术多少,正在决定微博上的“态度”如何。


今天的故事,关于一种技术,和两种情绪。


V20的技术城池,以及淡定的荣耀


从荣耀的体感游戏挑战背后,我们可以读出不少东西。而最先一点,当然是荣耀今天表现出的“淡定”。


手机行业言必称友商已经变成了风雨无阻的节目,但是最近的国产手机江湖,我们却能明显感觉到,“友商环节”的火药味在迅猛增加——但无论是小米对荣耀的螺旋拥抱,还是IQOO加入“怼荣耀”梯队——但荣耀却基本没有防守反击,而是采取了一种我不care的姿态。


这是为什么?


解释这个现象,可以让我们回到刚才提到的技术,也是今年小米怼荣耀的第一个“爆发点”:TOF。


所谓TOF,是指Time of flight的简写,直译为飞行时间。其原理是用传感器发出光脉冲,然后通过反射时间来判断物体的3D数据。


让手机理解立体世界,一直都是业界的核心追求。苹果曾经带起过一波3D结构光的风潮。但是3D结构光短板非常明显,比如它过分庞大的传感器体积。再比如它有距离限制,识别物远了之后效果就不精准,这导致其主要作用只能是人脸相关的解锁和表情互动。


而在3D结构光这条大路上“更贴近想象”的那种技术,就是TOF。它的优势是采用了脉冲技术,能够支持远距离识别,比如AR、体感游戏的应用等待。而且精度更高,功耗更低。



听着这么起劲,为什么TOF不是普及了,而是吵起来了呢?


原因在于,在今天很多手机业内人士,比如小米高管卢伟冰看来,TOF还是不成熟的技术,并没有什么用。


然而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从多个维度看,荣耀V20都让它成熟起来了。


之所以很多人说TOF不成熟,原因在于传感器好加,数据回落之后容易抓瞎。大量的3D数据需要实时化处理,进行精细的算法优化,最终变成功能和应用,用户才能体验到。


而且对于TOF的算法支撑,也需要高强度的硬件算力与软件层协调。否则复杂的TOF应用一开,用户就陷入了无限卡顿模式,那也不叫玩意儿。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荣耀V20的技术底气。



与更早推出TOF方案的一些厂商不同,荣耀V20的3D TOF摄像头背后,融合了深度感知、骨骼识别、实时动作捕捉等算法,进而实现更好的3D效果拍摄、体感游戏、3D美体瘦身、Magic AR等应用,可以说在游戏、拍照、视频、AR,四个方向带来了深度应用体验。


多种软硬件技术的融合,像金字塔结构一样,共同支撑了荣耀V20的TOF,是目前唯一的可用可玩TOF这一事实。


对于V20的科技树攀爬,Link Turbo是另一个很好的产品+技术创新代表。其功能是让用户在一定场景下,可以实现lte网络和WiFi网络的同时使用,二者结合网速更流畅。


这一产品创新的关键点在于,其最终表现近乎于是“反常识”的。要么连WiFi要么用流量,已经基本成了我们生活中默认的规矩。而通信网络技术本身就是高复杂度、高标准化的一种技术,在这个领域很难完成创新。而通过对华为积累的网络技术进行深度理解,加上荣耀在这个相对“冷门”技术上的长时间投入,最终让常识被推翻,消费者得到了意料之外,又有绝对强实用价值的产品体验。


如果一个个详述荣耀V20的技术创新点,那可能真的需要不少篇幅。在TOF技术和link turbo之外,取得魅眼全视屏、Gaming+、4800万AI超清摄摄影等待,都是具有行业领先性的技术创新——多座技术石柱,最终组成了V20的产品高塔。


这些新锐科技的可玩可用性,都是今天市面上竞品无法复制的。不久前,赵明在谈及荣耀的自研技术创新时说:“性能上来说,行业里最好的就是那几家,大家都用,那么能力就这样子。我们要更好的,那就没办法了,只有自己做。”


这个逻辑听起来很简单,却让荣耀的春天格外平静,做做运动,看看友商折腾什么的,就挺好。


然而小米这边并非如此。


微博上的尴尬,以及不服的小米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雷军总在发布会上的豪言壮举,过了个年再来看,依旧那么生动鲜活。


最近将“碰瓷荣耀”的战火,从发布会烧到微博上的小米,其实正在面临难度不小的考验。


根据小米刚刚披露的2018年财报,其2018年四季度营收为250.7亿人民币,环比大跌28.3%。在手机出货量方面,根据IDC统计数据,这一季度小米国内销量遭遇了同比下降35%的市场变化,直追当年的小米寒冬, 而正常来说,第四季度往往是销售旺季 。而这也导致著名的“雷董之约”以小米落败告终。


此外,通过比较IDC给出的小米国内下滑数据26%和小米财报的25%,我们也可以推出小米的海外销售也遭遇到了考验。“内忧外患”,小米2018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到了今年1月份,小米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其国内发货量低于500万,跟同样持续走低的苹果差不多,但单价二者却难以并论。



单月低于500万,在国内市场基本意味着走向第二梯队。而假如将小米今年的走低看作一个结果,那么最有可能的原因,在于小米依旧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技术表现。


客观来说,小米9的硬件配置跟价格一样都上去了。然而与此同时,却被大量指责在自有技术上缺乏创新。比如其标榜的4800万摄像头,小米9只有在专业模式时才是4800万直出,自动模式和4800万超清表现没有区别。加上拍照效果缺乏AI的渲染和修正能力,大量评测机构和媒体都认为,其整体摄影表现不如荣耀V20。



而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荣耀V20的摄影不仅是摄像头放上去就完事了,背后还隐藏着大量软件层,尤其是AI算法的处理能力。在这些差异化技术上,小米9的表现相对匮乏。


这个变化说明了,技术链正在成为手机产品的胜负骰,而营销正在逐渐沦为单纯的辅助技能。


比如说,小米高管卢伟冰,此前直指TOF不成熟,求科普它到底有什么用的微博攻势,就堪称生活中的小幽默了。



在这个微博之后,荣耀高管就真的出来科普了TOF的技术讲解和应用案例——感觉有点像相声中一捧一逗的常规技巧——知道的是小米高管,不知道的还以为荣耀请了代言人在微博上互动呢。



原先吃瓜群众可能还没精力好好研究TOF到底是啥,这下都懂了。


这里我们不是想要抬一个踩一个,写得有点长大概是因为确实挺搞笑的。我们更希望在小米的态度中发现这样一个现实:在今天,如果厂商在技术创新上失语,那么任何营销都无法弥补这个缺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