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信息物理系统等手段将传统的“制造”升级为“智造”,通过“动态”的生产单元、“可视化”的生产设备、“智能化”的生产物流等来构建智能化生产工厂。
现在的汽车制造均是按照已经确定的工序在生产线上流动生产,必须遵守严密的工艺流程,即按照规划的产品、工艺按部就班生产,是“静态”的生产方式,生产线由于受固定的工程、硬件部分制约,对产品、工艺变化重新配置较难,很难满足未来顾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生产。比如动力总成的装配工程来说实现柔性化的混流生产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对于投资额比较大的加工领域(发动机五大构成件、变速箱部品等),实现真正意义上混流生产是相对比较困难。未来的生产需要打破这种“僵化的”生产流程,强调的是柔性生产和动态价值链的实现,需要能够更好地协调客户和产品之间包括设计、订货、生产和物流在内的一些列具体供求关系。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生产线能够快速切换生产,又能基于大数据、各自对应外部的变化做出反应,极大满足未来人们对智能化、个性化汽车的需求。将原本繁杂的生产过程简化、重构成动态的生产单元,在瓶颈工位也可以通过再组合或自动选择,构成动态的工程。当静态生产线转移为动态生产线实现智能管理后,汽车或部件成为了自主移动的产品,多种产品的混线生产简单实现。此时每一个汽车部件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比如2D、3D或RFID识别码,并贯穿其整个生产和服务环节,对发动机部品来说包括其铸造、加工和装配等过程,便于管理和追溯。
在“动态”的生产单元中,对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要求也比较高,生产过程需要“可视化”。通过设备、产品、原材料和嵌入式软件密切联系在一起,利用信息物理系统使得产品和不同的生产设备能够互通互联交换命令。同时,对生产过程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传感储存,经过后台分析处理,然后反馈给生产线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这其中包含了人和机器设备的联合、信息处理互联网络、系统工程技术等,实现了生产系统、过程的最适合化、“可视化”。比如加工中心在钻孔作业时主轴马达的电流值及电力、马达和工件的震动、加工的进给过程和切屑形状及温度等,所有生产工程的数据都可以由系统来记录、汇总,并通过自动分析过程数据来对下一个工件生产实施最优化的调整,从而达到部品品质的最适合化及生产过程的“可视化”。
以上这些智能化理念动力总成领域也正在加速规划,后续结合产品的升级换代机会逐步落地,希望能够制胜中国汽车行业新四化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