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i科技你好
创建于1997年初的Chinabyte比特网是中国第一家IT互联网媒体。汇聚高端商业人群,紧跟IT行业趋势,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报道和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Hi科技你好

微信的搜一搜是给谁续一秒?

Hi科技你好  · 公众号  · 比特币  · 2017-05-23 10:48

正文

克制的张小龙做了一个美梦,但是我们要知道怎么样醒来。


我在之前的一篇稿子里说过,互联网圈里有一种微信一更新就易兴奋体质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像素的变化,都能提到颠覆移动互联网的议程,在这种四处洒金水的氛围下,甚至出现了互联网两个凡是的倾向:”凡是微信更新的,我们都拥护,“”凡是张小龙说的话,我们都赞成。“


微信就在这样的捧杀中越走越远。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不久之前推出的微信指数,我当时就下了一个定义,认为”微信指数的影响力还很有限,谈论取代百度指数等传统的舆情监测工具为时尚早“。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微信指数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火爆,媒体的一阵喧嚣过后,指数又回归到它应有的位置,一个辅助的工具。


微信的特殊之处在于,拥有超过9亿的月活跃用户,任何一点微小的调整,都能引发漩涡式的巨变,从而影响到海量用户,即便这个系数很小,但基数够大,依然有足够的影响力亦或是破坏力,但同样正因为影响的覆盖面足够广和深,也会让它在某些问题上犯错。


本质上,其实是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


微信突如其来的搜一搜和看一看,被外界认为是腾讯多面出击对抗今日头条和百度的一记重拳,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搜一搜是微信自己给自己减压,是微信在经历高速发展后自己遇到了瓶颈,和颠覆无关。

为什么说你们都误解了搜一搜?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微信的搜一搜并不是刚刚推出,而是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推出了,现在只是在微信搜索的基础之上,单独给了一个入口。


之前的搜一搜是集中在朋友圈热文以及公众号上,这一次的搜一搜里,一下子出现了6个可选的内容,公众号、朋友圈、文章、小说、音乐和表情。算是将微信的功能进行了一次集成。


比如我们在搜索里搜马云,首先会出现表情包,然后是资讯(外部文章),紧接着朋友圈,最后是微信公众号,中间还有百科(当然是搜狗的),这个feed流可以拉到无限长,取决于你的关键词和内容库的匹配度。

如果换一个搜法呢,我们搜一首歌(小说)的名字,比如老人与海,最先出现的是小说,其次是音乐,再紧接着才是朋友圈,最后是feed流。这中间也有惊喜,比如会有知乎的内容,会有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的内容,总之,相当于是腾讯系的产品+外部内容的一次整合。ok


从内容种类的分布,以及位置的先后次序来看,我们大致能够理解微信高调推出搜一搜背后的真实需求了:


1、将微信的产品和功能进行一次大的整合

2、为自己提供更好的变现手段和能力


像小说、音乐这些,在微信上平台上有非常大的需求和用户,但没有一个入口,换句话说,你除了能通过朋友圈、群聊、以及公众号这些产品找到一首歌之外,没有主动搜索的能力,之前只是在公众号里进行排他性的扶持,考虑到几天前TME(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刚刚宣布已购得环球中国大陆地区数字版权的分销权(也就是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版权嗯嗯),微信搜索相当于给QQ音乐又续上了一秒。


小说也好理解,就是给腾讯的阅文集团进行导流,我们注意到小说的权重很高,排在第一位,估计也是有意扶持的意味。


前段日子微信宣布进行内部架构调整,将微信搜索、阅读推荐、微信数据能力等业务整合一体,正式成立搜索应用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个统一的搜索入口,将腾讯相关的,以及外部的产品打包一次塞进去,包括数据,包括阅读,包括feed流以及广告,最大的惊喜应该是打通外部的能力——腾讯走出了自己封闭的生态,将触手伸到外部,但究其本质,还是一次旗下产品的整合和练兵,也就是将依附于微信的产品,如小说、音乐等正式划定了他们的边界和权责,以前是游离于平台之上的,现在有了一个根。


变现如何理解呢?首先,表情包就是微信一个重要的变现手段,也是聊天的一个重要产品,我曾经在两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微信正在召唤千万个”王尼玛“》做过这样的分析:


“表情”被单独置于一栏,和“相册”,“卡券”,“钱包”享受同样的入口待遇,种种迹象表明,微信内部对表情产品寄予很大的期望。


2015年7月30日,微信正式上线表情开放平台,允许第三方上传自己的作品,虽然目前绝大多数的表情包都是免费的,但也试水了一部分付费的表情包,效果不错,因此我们猜测,表情包的商业化应该会走和开放平台+作者分成的模式。


考虑到有line的案例在线(line的表情包收入占总收入的1/3,并且延伸出周边和IP),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收入。


另外就是为什么要把搜索的公众号信息放到最后。因为微信公众号沉淀的内容非常多,几千万公众号生产海量的内容,单靠关注、微信群、朋友圈这三板斧,已经起不到”疏导“的作用了,换句话说,当微信公众号体量成长到了一定阶段,必须要有新的渠道去重新平衡流量的配置,否则就像用吸管去抽浴缸里的水一样,抽到猴年马月也抽不完。


其实我们看看隔壁的阿里就知道了,以淘宝为例,当你的产品呈几何数增长时,渠道没有改变,那么一定就会有问题。那么多商家和店铺,如果都盯着搜索和关键词这个入口,平台内部争夺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残酷,抢流量变得比做好货更加重要,爆款、聚划算、直通车成了许多卖家运营的核心。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从海量商品里挑选到合适的那一个也变得越发困难。长此以往,对于淘宝是个非常大的危机。


所以淘宝推出了微淘、推出了问大家、推出了聚划算、还有淘宝头条和淘宝直播,就是提供了不同纬度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能力和渠道让商家抵达消费者,本质上是平台流量的二次分配,做更精准的渠道分发和疏导。


微信搜一搜的feed流提供了长尾的能力,一方面是给公众号导流,续一秒(很可能某个热点新闻一爆,一篇之前的稿子一下子被推到10万+,这在之前只能通过朋友圈,现在可以通过搜索),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变现的可能性,微信是一个极度苛求用户体验的产品,因此它对于公众帐号、朋友圈的限制颇多,以避免过度商业化引发用户反感。所以朋友圈广告推出那么久,还是一副遮遮掩掩的样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