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悦读文摘  ·  7A抗菌+椰香味保暖背心你见过吗?自带bra ... ·  3 天前  
蓝钻故事  ·  人性的真相,400年前就被他戳穿了 ·  2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1 月 31 日,宜丢弃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刘江先生二三事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 2024-06-11 18:14

正文

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9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


作为 一代篆刻大师、书法教育的先行者 ,刘江先生曾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20世纪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中国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第九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鲁迅文艺奖·优秀奖”等荣誉。


书法创作中的刘江先生。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斯人已逝。如今,追忆起刘江先生二三事,依然令人感佩不已,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什么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01

继学开疆


刘江一生的经历,大部分与中国美院相关。


在美院,他是学生,是中国篆刻艺术道统的一代传薪者,是德高望重的书坛尊师。


刘江先生1945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学习油画。1949年投笔从戎,度过八年军旅生涯,1957年重返母校浙江美术学院(即后来的中国美术学院),复学国画。1961年毕业后留校执教。


在中国美院,刘先生师从诸乐三先生,是吴昌硕的再传弟子,并同时得到了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位先生的教诲。


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刘江先生的夫人章培筠女士说,他总是不知疲倦地耕耘,也不问收获。


在一众大师的教导下,和自己不知疲倦地耕耘,让刘江先生在书法篆刻领域最终达到书印兼通、以印入书、以书养印的至高境界。


刘江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以雄强、稳健著称。他刀法沉着爽健、笔法浑厚华滋、字法章法变幻莫测、奇思迭出,形成了浑厚、猛健的个人风格。


有大成者必不脱坚守传统。先生曾指出“纵观历来有成就的印人的创新,多是从传统中发现其一点别人未曾发现与使用的美的因素,加以移用,或稍作变动,变成新面。”在艺术理念上,刘江先生对后来者说得最多的就是 要坚持个性,要扎根传统 ,把握传统文化的深度与厚度。


刘江先生的篆刻作品。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02

大道传薪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书法领域人才匮乏,亟需通过系统教育教学提振这门传统艺术。


1963年,刘江协助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先生创办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在专业筹办过程中,刘江先生亲自执笔相关文本和教案,并负责具体落实工作。 他把古老艺术融入现代学科体系,赋予其更突出的学理性,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书法、篆刻艺术的精英人才。


谈起刘江先生,大家更愿意称他“刘老师”。是的,他是一位仁厚的老师。2018年,浙江省刘江艺术研究会将成立,刘江先生的学生们一听说,纷纷赶来支持。这些学生有的远在国外从事艺术研究,有的已成长为行业内的专家,但刘江老师的影响力在他们身上却丝毫不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刘江在技法训练、理念传习、人品养成等方面,都给学生带来了重要影响。


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12岁即与刘江先生结缘。在刘江先生的辅导和教学下,沈浩较早领悟到书法专业的要求、标准和思考方式。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后,沈浩师从刘江学习篆刻。


“可以说,刘先生是我的领路人。”沈浩说,他的成长成熟,离不开刘先生的悉心指导和指引。老先生对下一代的关爱,对青少年书法苗子的关心和提携,都让晚生们感佩不已。


半个多世纪的杏坛生涯中,刘江先生诲人不倦,始终怀着对书法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无私无悔地奉献出毕生精力。



03

心怀人民


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是艺术家成长成熟的根本。


刘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位人民艺术家。


刘江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