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郑州书友会
吴晓波郑州书友会2014年7月14日成立,吴晓波频道授权的河南省唯一社群,目前20多小组,200余次线下活动,聚集了近万名书友"引领一座城市的阅读习惯",省内规模最大活跃度最高的精品读书分享社群,及吴晓波频道核心书友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写了一首情诗 | 重新遇见语文课② ·  2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三打白骨精|皮影戏体验工作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郑州书友会

四种高分读书法,了解一下!

郑州书友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9-07-31 10:51

正文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我们


为什么有人能记住书中的句子和精髓, 侃侃而谈? 为什么有人能把信息输出为自己的观点, 即用即取? 为什么有人读书能延伸出其他领域的知识, 融会贯通?


世界上的事情大多都有方法可循,阅读也不例外。 我们缺的只是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本《高分读书法》绝对可以解答我们的疑惑


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的作者西冈一诚也是吃了不少不懂阅读方法的亏,但他摸索出一套阅读方法,完成了从差生到考上东大的高材生的逆袭。下面我们就了解本书作者西冈一诚的四种高分阅读方法吧!


装帧阅读法

漆黑森林的火把

01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通过几句话获得事物的全貌,因为夹杂着语境、情感、价值观等因素。


但是书籍的名字、腰封等装帧信息是一本书的精髓,是图书编辑们一改再改、力求一下能抓住人心的文字。


很多时候,在与一本书的初次相遇里,装帧上的寥寥数字,最先影响我们的购买欲望和阅读欲望,你说它重不重要?


在尚未得知内容的时候,从书名、腰封获取第一信息,这就像在漆黑森林里行走,手握火把,前路一片明朗。


而作者推荐的装帧阅读法,正是让你“闻一知十”的阅读方法: 先看到1/10的内容,继而推测出整体。


根据书籍的装帧,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主题、观点

  • 书籍的作者来自什么领域

  • 从推荐语看其他人如何评价


那我们以《高分读书法》这本书的装帧为例, 我们至少可以得知:


  • 类型:关于阅读方法的工具书

  • 主题:阅读方法、选书法则

  • 观点:利用这些方法提高成绩和思辨力


带着这些事先得知的信息,把它们作为假设,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的方法可以让阅读的目的迅速明确,阅读的过程就是化繁为简,一一去验证自己的假设。


读完后如何检验自己是否学会输出了?

——我们也可以仿照腰封的精炼语言来用1-2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和观点,加入自己的“噱头”和评价让文字更吸引人。 把文字发给身边的朋友,看看他们是否会被你的推荐语吸引。


采访阅读法

做书的记者

02

采访阅读法,就是让你做“书的记者”,边读边问的方法让重要的信息保留下来,而不是浮光掠影的信息。


网络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途径无非就是阅读和网络,输入高质量的信息固然也很重要,但造成每个人的差异则是不同的理解、认知、加工和输出。


如果读书的过程中只是边记笔记边想:“啊,原来是这样啊”,而不是“真的是这样吗?ta说的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吗?这个观点是如何得出的?”,真的就只变成了接收信息的空壳。这样的填充并不会在记忆里停留多久,也没有什么意义。


而采用作者所说的采访阅读法,则是以存疑的态度去阅读,这样阅读既有助于我们摸清书籍的脉络,了解得出观点的推导过程,还能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力。



带着问题去阅读,那么可以带着哪些问题呢?


  • 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 颠覆自己的常识和认知的问题

  • 有多种答案和争议的问题

  • 作者在开篇就提出的问题



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颜色的便签纸记下问题,随时补充和添加,也方便后面整理读书笔记。

整合阅读法

一句话概括重点

03


大部分日本的老师都在这一观点上达成共识:“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是有没有读懂文章的分水岭。”


但有时候读完一本厚厚的书,满足感会战胜理性,认为我们已经收获了很多知识了。如何知道自己是“感觉懂了”还是“真的懂了”呢?

——能否言简意赅地直击要害,用一句话概括一本书。


作者把一本书比作一只鱼,从开头到结尾的例证、案例的主干部分实际上都是被“鱼骨”,也就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和主张串起来了的。


我们读了大篇幅的主干——鱼肉部分,常常感觉“吃饱了”,但往往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鱼骨”部分——文章的核心。



一般的阅读方法是“剔骨取肉”,而整合阅读法则是“骨肉分离”。 在读书时,消化掉案例、论据等“鱼肉”部分,把鱼骨完整地保留下来。


利用这些技巧寻找“鱼骨”就会变得很简单:


  • 类型: 利用装帧阅读法,见第一部分

  • 主题: 找出每章最具概括性的句子,精简到不能再精简

  • 观点: 整合每章的摘要,用140字以内来写全书摘要


利用装帧阅读法,见第一部分

找出每章最具概括性的句子,精简到不能再精简

整合每章的摘要,用140字以内来写全书摘要


读到这里,许多朋友也许会觉得,这样读书会不会太功利了、太具目的性了?


但要我说,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懂得如何精简繁杂的信息,传达关键的信息,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愿意去培养。


检验阅读法

多本书一起读才有效

04

全球顶尖的广告公司奥美有一个面试题:

“写一个短自传介绍自己,请分别用:   诗人/散文/记者的角度”


这就是一个考察思辨能力的题目,首先看的是你是否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其次看的是你是否能以立足他人的角度,以评论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


检验阅读法也是这样,对一本书里提到的信息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还需要对照其他作者和书籍——这就需要我们几本书一起读。


几本书一起读有什么好处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