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把科学带回家
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把科学带回家

75人因食用生菜而住院,专家花了两年时间终于搞清原因,居然是......

把科学带回家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12-02 06: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周,“把科学带回家”带你了解有趣的科学新闻,包括蚂蚁的过冬方式、生菜污染导致的疫情、核桃的CT扫描图以及监工计步器的历史。文章还介绍了广州的清代广钟精品展和关于木薯的知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蚂蚁吸食同类过冬

蚂蚁中一种名为蜜罐蚁的工蚁,会通过吸食大量花蜜让肚子膨胀,然后其他蚂蚁吸食其肚子里的营养物质以获取过冬的营养。这个过程叫做“交食”,是一种动物间传递营养物质的方式。

关键观点2: 生菜污染导致的疫情

2022年夏末,英国发生了一场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 O157:7)引起的疫情,感染途径主要是进食或饮用受污染的食物。经过两年的研究,人们发现洪水可能导致生菜被污染,从而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

关键观点3: 核桃的复杂内部结构

得益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科学家可以窥视核桃内部复杂而迷你的结构,揭示其内部几何形状的复杂性。

关键观点4: 监工计步器的历史

19世纪就有计步器的存在,当时被用于监视夜班守卫、女性以及宠物狗和儿童的活动情况,与现在的“微信步数”有相似之处。

关键观点5: 广州清代广钟精品展

广州是中国最早接触和制造近代机械钟表的地区之一,此次展览汇集了百余件广钟精品和珍贵档案文献,展期为2024年11月29日到2025年4月6日。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每周一,【把科学带 回家】的编辑们将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本周新闻,帮你轻松地开启这一周!|图源网络


【第26期】看点

科学新闻

🐜 为了过冬,蚂蚁吸食同类,直到把它吸干抹尽

🥬 75人因食用生菜而住院,专家花了两年时间终于搞清原因,居然是......


大开眼界

🌰 未开封核桃的CT扫描图

🚶 200年前的“微信步数”,是老板监工的好工具


展览信息
🕙 广州 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

这周吃啥 ‍‍‍‍‍‍‍‍‍‍‍‍‍‍‍‍‍‍‍
🍷 有毒的木薯能做酒?
‍‍‍‍


🐜 为了过冬,
蚂蚁吸食同类, 直到把它吸干抹尽

不同动物有着不同的过冬方法,有些动物储存大量食物;而有些则降低代谢,冬眠过冬。而蚂蚁过冬的方式看起来有些“残忍”,它们会 吸食一些自愿牺牲的同类,以获取过冬的营养物质
在蚂蚁中,这种有着独特使命的工蚁名叫“ 蜜罐蚁(Honeypot Ant) ”。蚁如其名,它们长得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蜜罐。为了达到这种程度,这些工蚁需要先疯狂吸食大量花蜜等食物,让肚子膨胀到巨大。研究者形容, 它们的肚子大得像葡萄,无法行动

蜜罐蚁会把自己的肚子撑成一个“葡萄”,来为其他蚂蚁提供食物。|Wiki

此时,这些蜜罐蚁就会像一个活的食物储存罐一样悬挂在蚁穴中。等待其他蚂蚁来吸食。这个过程叫做“ 交食 ”,指的是动物会 在同类间传递营养物质。像是鸟类、蝙蝠和许多昆虫都会这么做,而具有高度社会型的昆虫,比如蚂蚁,则充分利用了这种方式,它们不仅能通过交食传递食物,还能传递信息素、抗菌物质等。

而蜜罐蚁则通过交食,为其他的蚂蚁提供珍贵的过冬食材。 当它们身体内储存的食物被其他蚂蚁吸干后,它们的生命也就此终结了。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从7种蚂蚁身上发现了这种蜜罐蚁交食的过冬方式。这些蚂蚁分布在墨西哥、非洲、澳洲等。而且 在食物匮乏时期,研究人员发现澳洲的其中一种蜜罐蚁的数量会占到整个群落的近一半 。在蚂蚁的巢穴中,有几十个这样的房间,每个房间有190多只蜜罐蚁。

一些当地的居民会收集蜜罐蚁身体中的“花蜜”,作为食物或药物。|wiki

而在当地,这些蜜罐蚁也成为了人类的食物。在墨西哥,居民的传统做法是将它们肚子里的“花蜜”发酵成酒精。研究者说这种“花蜜”的确很甜,但同时也很酸。 另外,还有当地居民会将“花蜜”做成涂抹伤口的药物。而研究者的确从成分中发现了独特的抗菌活性物质。



🥬 75人因食用生菜而住院,
专家花了两年时间终于搞清原因,居然是......

2022年夏末甚至是今年,英国都在面临一场奇怪的病菌感染——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O157:7 。2022年的那场疫情影响了英国402人,数十人住院。可能会有人好奇,大肠杆菌不是人和动物肠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细菌吗,为何还会产生这样严重的疫情?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O157:7在显微镜下的样子 。|

的确, 大多数类型的大肠杆菌菌株无害,或只会引起短暂的腹泻 。然而,少数菌株,像是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会分泌可能造成严重疾病的 志贺毒素 。并且,任何年龄的人士均有可能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患病症状包括出血性腹泻、呕吐、发烧和打寒颤,严重一点还会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比如影响肾脏的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是 进食或饮用受污染的食物,如生或未经煮熟的肉类、未经消毒的奶类制品,甚至是被污染的饮用水 。此外, 直接接触农场动物或其周围环境 也是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一个风险因素。在英国这场疫情中,罪魁祸首竟然是 受污染的生菜 。但这种通常由牛羊等动物携带的病原体是如何通过生菜进入食品供应的呢?经过了两年的研究调查,人们才得出结论。
很多人会将生菜作为沙拉的配菜,直接生食。|pexels- Marianna OLE
2022年夏天,英国多发极端天气,长时间干旱后又出现强降雨,引发了局部洪水,特别是放牧牲畜的农业区。 绵羊是已知的STEC O157携带者 ,洪水过后,莴苣地被积水淹没,积水可能携带着附近养羊场的粪便污染物。在这种环境生长下的生菜,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传播疾病的危险媒介。


大开眼界
🌰未开封核桃的CT扫描图

核桃坚硬粗糙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得益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又名CT,以X射线束从多个方向沿着人体或物体某一选定断层层面进行照射,并由此产生内部结构的图像),科学家可以窥视这些不起眼的坚果内部,揭示它复杂的内部结构。核桃的内部几何形状非常复杂, 坚硬的外壳内包裹着迷宫般的腔室和隔板 ,这些腔室和隔板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用于保护和滋养核桃的子叶。

视频来源:YouTube
🚶 200年前的“微信步数”, 是老板监工的好工具

你平时会看手机上记录的步数吗?它的出发点是好的,旨在鼓励人们多运动,同时也延伸出了一些社交属性。如今一些人可能会习惯性地查看自己的步数排名,看看自己有没有达到“一万步”,甚至多走几步争夺榜首。

事实上19世纪,就已经有计步器的存在了。 当时,看别人的“步数”则有着其他目的。当时,波特兰的夜班守卫就被派发了一个计步器,为的是能监视他整夜都在上班,而不是在房间里睡大觉。另外,女性也被带上计步器,以此来监督她们在舞会中的活动情况。当时的文章还表明,宠物狗和儿童身上也会戴上计步器,来测量活动、游戏的情况。 这些用法让人大开眼界,却仿佛和现在的“微信步数”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你觉得“步数”是一个很私密的东西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这是200年前的传统计步器。|参考资料


展览信息
🕙广州 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
广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最早接触和制造近代机械钟表的地区之一,在继承和吸收西洋技术的同时,又融入本地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该展览是全国首个广钟主题展览 ,展出地点在 广东省博物馆, 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北京颐和园管理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等机构的一百余件广钟精品和珍贵档案文献。
展期:2024年11月29日到2025年4月6日

图源广东省博物馆



🥟这周吃啥

图源 Diwash Gahatraj

还记得有哪些方法可以给剧毒植物木薯去除毒性吗?看这篇文章回顾一下吧: 一种剧毒的植物,养活了至少8亿人,还充斥在我们身边很多角落 你还知道哪些用木薯制成的饮料(除了珍珠奶茶)?留言告诉我们吧!

撰文 Skin,阿娴

参考资料:

蚂蚁 ‍‍‍

[1]https://peerj.com/articles/15645/

[2]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20124043/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org/media/honey-ant-adaptations-wbt/
[3]https://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honeypot-ants-winter-sacrifice
[4]https://www.sydney.edu.au/news-opinion/news/2023/07/27/western-science-catches-up-with-first-nations-medicinal-use-of-ant-honey.html

生菜 ‍‍‍‍‍‍

[1] https://www.vdh.virginia.gov/content/uploads/sites/3/2024/01/Escherichia_coli_STEC_Fact_Sheet_Chinese.pdf

[2]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23315.html
[3]https://www.zmescience.com/science/agriculture-science/75-people-were-hospitalized-after-eating-lettuce-and-its-linked-to-climate-change/
核桃
[1] https://www.zmescience.com/science/biology/ct-scans-walnuts-hidden-repubz/
监工
[1] https://thereader.mitpress.mit.edu/surveillance-and-the-secret-history-of-19th-century-wearable-tech/

将“把科学带回家”
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条有趣科学推文!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我们,点亮在看,分享一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