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语财经
前有PE,后有VC;拥抱天使,握手GP!每周不定期为你带来诚意满满的干货和项目介绍。来到这里一起学习私募、一起玩“转”私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九日 ·  2 小时前  
字体设计  ·  运用霓虹元素打造毕业展海报视觉效果 ·  14 小时前  
河南发布  ·  即将升温:10日白天河南多地重回10℃+! ·  23 小时前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七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语财经

央妈口风变了,货币宽松迹象显现,你的投资会受啥影响?

华语财经  · 公众号  ·  · 2018-05-29 09:27

正文

点↑ “华语财经” 关注,和专业的人学理财~


事情正在起变化。


最近,敏感的市场人士发现,央妈针对货币政策态度有些变了。 以前央行疾言厉色表示“降杠杆”,现在已温柔表述为“稳杠杆”。 央妈的变化,已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猫姐给大家分析一下。

01

央妈口风变了

央妈还是那个央妈,但态度和以前却已经完全不一样。以前,央妈是严厉的,但是现在,央妈已经幻化成不那么严厉的慈母。


第一改变就是措辞。


央行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中, 核心表述为“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而在上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中为“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金融监管思路转变方面, 删去“统筹政策力度和节奏,防止叠加共振”,新增“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


仔细对比会发现,央妈当下货币政策针对性有所调整, 已经不再提“去杠杆”了,而是强调“调结构”。这有什么分别呢?


有券商宏观经济分析师们分析,删掉去杠杆,重点突出调结构,无形间凸显货币政策的某种转向,即 针对部分行业领域或经济结构将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定向宽松。 4月底降准或许就是这种调整的“产物”。


不过仔细看央行的政策,“调结构”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了。

● 2018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 而在2018年4月20日—2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美国出席第37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会议时是这样表示的,金融部门内部控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2017年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仅略有上升,公司部门杠杆率有所下降。


更多分析者指出,货币政策很可能已从稳健中性转向稳健灵活适度,央行持续大幅紧缩的可能性明显在降低。 未来如果经济数据下行压力继续体现,央行还可能再次进行定向降准。


02

货币政策在宽松 市场上已有迹可循


央行的定向宽松,在市场上早就有迹可循。


▌❶ 在市场上,最为明显的动作就是降准了

4月17日,央行决定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 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


▌❷ 投放

● 5月14日,在央行暗示货币政策将强调“调结构”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801亿元,扩大货币投放;

● 5月15日,央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放水1800亿元;

● 5月16日,央妈再向市场投放2000亿元;

● 5月17日,央妈增加300亿元。


短短3天时间,放水4100亿元, 要知道4月份的置换降准也只是实际放水4000亿元左右,这种情况不多见。


▌❸ 余额宝收益变低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感受最深的就是余额宝收益降了,7日年化收益目前为3.713%。余额宝收益最能反映市场的资金的紧张程度,比如2016年初,市场货币最宽松时,余额宝收益仅2%左右,居民们纷纷杀入楼市买房。


不仅是余额宝,其他货币基金收益率都在下行, 最近“宝宝类”今年内收益首破4%。


❹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降了

上个月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由5.19%, 本周银行理财收益已小幅回落至5.11%。


中信证券债券分析师明明透露,尽管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强调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但就实际市场感受而言,一季度整个资本市场流动性出现了明显改善,间接显示货币政策存在宽松迹象。比如一季度多数交易时间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R007)则在2.75%-3.81%区间波动,利率均值为3.15%,较2017年四季度下降了37个基点。


03

央妈要到哪里去?


央妈这样变化,和去杠杆进程有关,也和市场变化有关。


中国有四个主要的杠杆:政府部门、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部门。


有报告测算, 经过一段时间的去杠杆,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 2012-2016年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年均提高13.5个百分点。而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250.3%。尤其是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


分开来看:

——2017 金融部门杠杆率 分别回落8.4个百分点(资产方)和4.8个百分点(负债方)。


—— 企业部门杠杆率 为15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2012-2016年年均则增长8.3个百分点。不过就这样看,企业杠杆率还是很高。


—— 政府部门杠杆率 为3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12-2016年年均则增长1.1个百分点。


—— 唯一上升的就是住户部门杠杆率, 为55.1%,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 无论是居民长期贷款还是短期贷款,2017年以来杠杆率上升明显。



▌央妈为了去杠杆也动用了众多手段:


为了给地方政府去杠杆,切断地方政府的融资来源。 银监会在1月发布的文件显示,2017年,关闭地方融资平台共136家,为过去四年新高;


治理整顿PPP项目。 3月新疆PPP项目全线停工,湖南要求各地照“停、缓、调、撤”的原则压减投资项目,即未开工的一律停建治理整顿PPP项目。


国有企业方面,重点治理“僵尸企业”。 去杠杆、去产能和去库存。今年前四月,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创2014年4月有统计以来的新低。分析师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和政府严控地方债务有关。


▌而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也让央妈也无奈:


4月消费数据略低于预期。 很明显的,房地产市场加杠杆驱动居民负债攀升,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出口情况也不乐观。 今年前4个月,我国出口仅增长6.4%。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出口面临的下行风险不容小觑,一是贸易摩擦的出口透支风险。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PMI数据走弱,也将构成出口下行风险来源之一。


企业频现债务违约。 在刚刚过去的四个月,全国有16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公司包括四川煤炭、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中城建、神雾环保、富贵鸟、春和集团、中安消等9家公司,涉及金额高逾130亿元。比起往年,密集程度令人瞠目。


04

投资者怎么办?


在央行暗示货币政策将强调“调结构”后,市场已经起了变化。


虽然严监管的部门仍就感受到资金吃紧,不过多位银行信贷部门业务主管已感受到“调结构”带来的变化,《执行报告》出台后,所在银行举行多次会议,讨论加大对基建设施、铁路、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领域项目优先发放贷款,并在利率方面给予新优惠—— 从原基准调整为基准下浮5%。有些银行动作更快,直接将利率下调至基准下浮10%,有可能赚不到钱。


在贷款领域,也更加宽松了。 越来越多中小银行在加大对消费金融贷款的投放力度,主动联系第三方消费金融贷款获客导流机构合作开发获客模型,针对公务员、世界500强企业员工提供授信额逾30万的个人信用消费金融贷款。

央妈的脸色是我们投资的风向标。


现在央妈定向宽松,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应该怎么办呢?


❶ 猫姐觉得,目前看来, 买资产还是比较安全的选择。 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必引发资产价格的上涨,这是非常正常不过的经济现象。虽然这一轮里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房价已经涨了一倍,让人很恐高,但依然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周末杭州排大队交保证金摇号,少的50万,多的1700万,人流不息,因为摇到即赚到。


以前的房价高风险区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因为棚改计划继续执行,短期上涨的动力十足。


构建自己的金融投资组合,比如买股票买基金,大家可以选择境内优秀企业长期投资。2 018年以来,证监会明确鼓励‘四新产业’上市融资成为市场热点,在国务院明确的国家政策指导下,政策执行的速度又快又精准。大家可以研究和跟踪一两家优秀中国公司,也许就能在某天发现机会。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别忘了动动手指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推荐阅读

无人驾驶的重大意义: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技术,它也是当今唯一正真
的能在人类吃、穿、住、行实现完全颠覆的伟大变革,更是未来汽车产
业的标配:

1,安全性。
大家知道中国每天死于交通事故人超过五百人,我经常跟我的工程师说如果因为你的努力而让中国无人驾驶早一天实现,你就多救了五百条人命。我本来以为美国交通状况会好很多,在美国虽然人口比中国少很多,美国每天死于交通事故人也在一百人左右,美国总共有三亿人口。安全是人类对无人驾驶非常高的期待。

2,效率提高。
我们每天可以堵塞浪费掉的时间,因为你堵塞的时候仍然可以工作,另外交通效率也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有无人车以后停车场可能不再那么需要,停车场有人驾驶的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在无人车的时候不是那么的需要,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

3,经济性。
如果今天用无人驾驶车做出租车,出租车的成本就是每公里代价起码可以下降一半,就能够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有效、更经济。每个城市因为引进无人驾驶、智慧交通可以提高效率,提升停车场利用率,可以降低死亡率,可以提高整个的效率,这是为什么很多城市积极参与和推动无人驾驶的发展。过去一段时间,我走访非常多的城市,我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很多地方领导者很有远见、很有勇气承担推动无人驾驶的落地和发展。

4、技术的日渐成熟:
无人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全球无人驾驶技术等级逐步开始由L4向L5迅速冲刺;与无人驾驶技术相配套的系统产品无论从性能还是从价格都在促进无人驾驶技术迅速的落地,为无人驾驶汽车的量产铺平了道路。

5、各国及地方政策的推动:
中美作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大国、强国,从国家战略层面到各地地方政府层面都纷纷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无人驾驶技术落地铺平道路,通过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争抢人工智能的制高点!特别是中国正在利用无人驾驶的风口由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实现弯道超车!

6、巨大的市场“蛋糕":
根据权威机构预测,全球交通出行领域(汽车、出租车、卡车)等的规模高达10万亿美元,仅仅自动驾驶汽车细分市场就有1.9万亿美金规模,足够大的需求市场规模,可以催生出世界各地几百上千家百亿级、千亿级美金的无人驾驶巨头。而且无人驾驶的发展,将带动整个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多个产业的融合,带来大量的新的就业机会,助推传统经济向以人工智能等为趋势的高科技产业快速转型。

7、资本市场的推动:
无论是搜索巨头谷歌、百度,还是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都在全力对无人驾驶行业进行全力布局,传统车企及汽车新锐特斯拉、共享出行巨头滴滴、uber、lyft等也纷纷下注,这些近千亿、万亿级的资本涌入,推动了无人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

8、出行数据的价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