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研发单位:罗天昊国与城
天方智库
将中国建成博大包容的国度
——中国十大城市包容能力排名
中国十大城市包容能力排名
数据说明:
1
以外地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进行排名
2
所有数据来自各大城市
2019
年发展公报
(
1
)
大国之器,开放包容。
地摊经济,烟火人气。
最近,地摊经济引发了全国热议,曾一度管制森严的城市,重新展现出包容性,虽然有经济形势所迫的成分,但是总归是走向了人间城市。
当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考验中国未来能够走多远,不仅在于经济总量等硬实力,更在于软实力,尤其是,国家是否开放包容,是否给与民众多元的思想与多彩的生活?
有时候,国家或者城市的竞争力,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如何成为资源自由交流的中枢,在于能否汇聚全球性的资源。在全球近现代国家发展历史上,“外地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往往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家如此,城市亦如此。
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东京,首尔等均为全国著名移民城市。而以自由开放、兼容并蓄、文化融合著称的香港,成为亚洲创意中心。特别是香港电影和唱片业,造就了香港“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国内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等重镇,都以开放著称,北京容纳了各种人才,在一度流行的“画家村”里,众多边缘人士中,很多人后来崛起为国内名家,很多著名的歌手亦曾经在街头的酒吧驻唱。
能否容纳足够的移民,不仅是一个城市开放度和包容度的体现,更是其有无强大的社会自我更新能力的体现。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博大,是否有包容性,人口结构是最直观的维度,特别是能否容纳外地人、广纳四方豪杰,是判断城市包容能力的最核心标准。
城市包容能力系列是罗天昊国与城的品牌研发课题,至今已历八年,本期聚焦十大城市,推出“中国十大城市包容能力排名”。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疫情的影响,
2020
年度上半年的城市排名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武汉受到临时影响巨大。但是,本次排名,出于严肃考虑,
将十大城市的排名,定格时间为
2019
年末,一个完成的统计年度。
核心参数:
外地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
为什么算占比,而不算外地人总数?
占比才能体现开放度。
万人小城有九千外地人,就是天下王者。
京城两千万人,外地人不到一半,包容吗?
为什么本次排名只涉及十大城市?
中国最强大的城市,典型。且数据可靠。
最独到的视角,最权威的数据。
更多城市包容度如何排名?
罗天昊国与城已经公开计算方法,
所有城市均可自行计算。
(
2
)
十大城市包容能力
分别说明
深圳
中国移民之都,最博大开放的城市。
外来人口总数达
849.1
万人,占比达
63.2%
,
为十大城市之首。
深圳被部分精英主义者蔑称为“文化沙漠”,但文化的最大载体是人而不是“文物古迹”,没有古迹的深圳,以汇聚天下四方之民的胸襟,加冕为中国最大的开放之城。
青年人为主体的社会,使深圳充满活力与激情,亦成为中国著名的创新之城,中国首个全球创意之都就是深圳。
开放,容易打破利益格局,推动改革。
近年深圳房价飙升,推高了生活成本,阻遏了部分青年的求生之路。长久来看,
过高的房价将伤害深圳的城市活力,降低其包容性。与去年相比,深圳的外地人占比,下降两个百分点,值得警惕。
上海
中国最大的城市。
上海外来人口占比为
40.3%
,在十大城市中排名第二,直辖市中第一。
大上海,鼎盛时期在百年前。改革开放之后,上海一直处于中国发达城市之列,且浦东为中国第二轮改革的试点。但是,上海的开放和包容精神,始终比深港稍逊一筹。
直辖市是一柄双刃剑,既为上海争取到了大批央企和国企的驻扎,可以轻易获得中央在公共资源的垂青。但是,政治地位过高,使上海主政者小心谨慎,怕出错,怕改革。缺乏改革的胆魄。最终,在开放包容精神方面,稍显不足。
上海的及格线:外地人占比
50%
以上。
一百年前,上海做到过。
近十年来,上海外来人口增加了一倍,逐步从一个讲上海话的城市,衍变为普通话流行的城市,真正成长为国际大都市,其开放度和包容度,比十年前提升了一个档次。
近年上海人口流入几乎停滞,高耸的房价对青年人进入造成巨大障碍,值得警惕。
广州
中国著名的移民城市,开放博大。
外地人口
576.87
万,占比
37.7%
。外地人中,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广西、四川和河南人比较多。广东为中国最发达的省份,容纳了各地人。
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还需要接纳更多外地人,造就更富有活力的社会。
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广州,预测经济实力将进一步提高,还可以容纳更多外地人,成为全国人的广州,全球影响力的广州。
广州本地人低调踏实,
很多富人都生活简单,根本看不出来,
这种低调务实的优良民风,非常值得在全国推广。
北京
外来人口
745.6
万,占比
34.6%
。
北京已经连续三年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双降。
罗天昊认为,北京是一个复杂的城市,有三个世界。
第一个是权力世界,第二个是老北京势力,第三个是以
CBD
为代表的民间世界和外来世界。权力、传统与市场三大力量的博弈,使北京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充满争议。
北京拥有全国最好的学校,最多的央企总部,最好的医院,公共资源冠绝全国,在此情况下,外地人占比重至少需超过
50%
以上,才符合全国民众的期望。北京需要更加开放包容。
雄安搅局,未来央企和大学率先落地,
估计大批体制内的户籍人口,将迁移到雄安,成为第一批保留北京户籍的雄安元老。
北京人口,将猛降百万人以上。
苏州
外来人口
347.3.
万
占比
32.3%
。
在上海的卧榻之侧,苏州外来人口占比竟如此之高,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强大包容能力和吸引力。
苏州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为无数民工提供了饭碗。此外,作为江南水乡与人间天堂,苏州的宜居与诗意也吸引了不少人。
天津
雄安既出,天津安在?
罗天昊认为,天津的出路,不在于直辖市的特权,而在于建成北方开放高地。
2014
年,罗天昊曾提议天津乘北京限购限车,到北京来抢人,
天津迟疑了五年,去年终于觉悟到,开放,开放,再开放是天津的压倒性议题,开始抢人,未来可期。
天津外来人口
499.01
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32.0%
。抢人初见成效。
罗天昊认为,天津在中国的市场体系和权力体系中都很难自处,唯有加大开放力度,建设包容之城,容纳四方人才,才有可能最终崛起。
杭州
外来人口占比
23.2%
,开放包容。
杭州为江南文化之都,杭州文化底蕴深厚,同时,作为长三角的副中心,既是大都市,亦是开放、大器,包容的城市。
开放大度的杭州吸引力不可小视。约翰·霍金斯、余华、麦家、蔡志忠、朱德庸、姚非拉、赖声川、杨澜、吴小莉等文化名人均在此落户。
作为中国发达省份的省会,杭州的排名应该更靠前。最近几年,杭州学起北京搞限车令。在上海边上,杭州的人口和资源本来就面临激烈竞争,需要更开放包容的气度。
杭州一直富而不贵,还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未来随着人口持续增加,有望入局。
武汉
武汉本次虽遭遇重大损失,但是,潜力仍十分巨大。
高铁既使新冠病毒初期在全国快速扩散,同时,也隐约可以看到武汉作为中国地理交通中心的巨大影响力。一旦步入正轨,武汉爆发力强大。
大国之中
,武汉是中国未来的天选之城。
京津南下,长三角西进,珠三角北上,在武汉交汇。人口向武汉迁移,大势所趋。
九派横流,包容万物。去年武汉外来人口
214.8
万
占比
19.2%
,目前的开放性与包容度,与未来抱负之间尚有巨大空间。
武汉的奇特之处在于,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与实际管理人口,有巨大落差。武汉的官方统计人口是
1121.2
万人。但是,去年中央媒体报道,武汉流出
500
万人口,留守武汉的有
900
万,如此,
武汉实际管理人口,达到
1400
万之巨,远不止公报统计的
1100
万的量级。
武汉是一个
巨大的藏人之城。
作为全球高校生最多的城市之一,若能留住七成大学生,将是巨大的人才增量。
武汉的人口顶点或在
2000
万。人口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有望成为中国新一代移民领袖城市,一个有活力的、有创造力、充满生机的城市。增加
1000
万人口后,武汉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未来占比应超过
50%
以上,成为内陆人口熔炉,博大雄浑的国家中心城市。北有北京,南有深圳,中有武汉,包容天下,吐纳四方。
成都
外来人口
158.03
万,占比
9.5%
。
人才新政累计吸引
33
万本科生落户。
成都面临与重庆和西安的竞争。不仅需要更先进和丰富的产业结构,也需要年轻和充足的人口。目前外来人口太少。与成都城市地位严重不符。
重庆
外来常住人口
182.05
万人,占比
5.8%
重庆曾长期人口倒流,原因是重庆肩负重任,城乡分立,发展不平衡。庞大的农村人口一部分到流入市区,一部分流出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
未来,
重庆需要以更快的发展,吸引本市户籍人口的回流。同时,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理应成为大西南的人口自熔炉。
2018
年重庆人口净流入
15.88
万,
2019
年继续流入,集聚加速。
当下重庆外出人口与流入人口之间的差距,缩小到
300
万之内
。未来十年,重庆有望实现人口盈余。
世事多变,可加关联公众号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中国最重要的十大战略城市(组)
中国十大城市创新能力排名
广东VS江苏:谁能胜在未来 ?
中国的天时、天命与天道
罗天昊国与城
————————
微信ID:luotianhao99
洞察国家战略 关注城市竞争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