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木木说卡  ·  用上这张卡,冲顶钻石会籍! ·  4 天前  
每日豆瓣  ·  这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点子 ·  4 天前  
每日豆瓣  ·  39.9元带回家!万向地球仪,AR带灯,陪孩 ... ·  3 天前  
顽主杯实盘大赛  ·  大娃封神一战 ·  2 天前  
顽主杯实盘大赛  ·  大娃封神一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没裁员,还倒赚 13 万!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12-04 13:0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一场线上产品训练营的活动内容和后续发展,以及一位产品经理通过参加训练营实现个人能力提升和赚取额外收入的经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线上产品训练营的举办及扩展情况

文章介绍了线上产品训练营的举办情况,原本计划今年不办,但由于人数足够可能再加办一场,尤其是为明年找工作或提升能力的产品经理。若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人数达标,将分别再举办一场。

关键观点2: 产品经理通过训练营获得的能力提升和额外收入

一位产品经理通过参加训练营,从功能型思维转变为产品和业务型思维,实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她通过参加训练营和学习、认识人、接资源、转项目、最终变现的路径,在一年内赚取额外收入。

关键观点3: 消费与投资的讨论

文章讨论了消费和投资的区别,强调学习既可以视为消费也可以视为投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投入并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通过案例说明了积极行动的重要性,世界会奖励那些主动思考和谋求变化的人。


正文

上周末举办了一场线上的产品训练营,事后有同学问我今年线下的还搞不搞了?


原本计划是今年不办了,年底做点其他事,比如把合作伙伴公司的产品好好弄一弄。


但我觉得如果人够的话还是可以加一场的,尤其是明年准备找工作或者计划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产品经理,这会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所以,如果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地方达到开班人数,我就分别再去一次。


之前没有参加或者错过的,可以抓住年底前最后一次可能的机会,要提前占座报名的联系我: tangren0517


今天跟你们聊个事儿,对我的启发很大。


试想一下,一年时间花掉 4 万块,但是赚回来 13 万,这事儿搁谁身上估计都会很乐意吧?


这是今年上半年参加过我线下产品训练营的一位同学告诉我的,赶上年底最后一个月,她给自己做了个小复盘。


从数字结果来看,过去 11 个月累计花了 4 万多,但是却赚回了 13 万,抛开这 4 万的成本,也算净赚 9 万了。


这还不算她的工资收入,如果加上今年的工资和奖金,估计一年可以赚个 50 万。


折算到每个月,相当于月入 4.2 万。


单看月收入,相信已经超过很多打工人了。


你可能会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


她的路径都很统一,就是花钱学习、认识人、然后接资源、再转项目、最终变现。


接下来,我只说她从我这条线上赚到的钱,或许对你们也会有所启发。


她是一个产品经理,所在公司的业务有比较强的销售属性,开发的产品主要面向一些中小企业,以 SaaS 服务和定制化开发为主。


疫情之后,他们开始承接一些大厂的外包项目,也算是吃到了大厂降本增效的红利。


所以,一条线是向中小企业售卖产品,另一条线是接大厂的项目赚外包钱。


去年公司业务开始出现收缩,人员成本较高,所以那时候内部也开始启动裁员,第一批主要从一些职能部门入手。


后来老板推出了一个新政策,发动全员销售化,并且提供项目提成和线索奖金。


只要是公司员工都可以出去谈项目,成功一个,按照项目金额的 3% 给提成,如果是转介绍线索给销售人员转化成功的,可以拿到金额的 1.2% 作为奖金。


比如,发展一个客户项目的金额是 20 万,那她就可以最多拿到 6000 块钱的提成。


那问题来了,怎么获得客户资源?


年初她报名了我们的产品训练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系统学习关于产品、业务和商业的东西,另一个就是想获得我的资源扶持。


她从那一期同学中转化了一个公司客户,拿到的奖金就成倍把训练营学费赚回来了。


后来,又通过训练营同学的转介绍拉了一个客户,这一把就赚了 1.5 万,还给那个介绍的同学分了 4000。


有一次她约我做职业咨询,也问我有没有合适的资源推荐,我就给她推荐了一些朋友公司的渠道。


这一轮,又让她赚了 2 万多。


后来她要给我返点作为感谢,但我没收,我说你的学费已经在训练营里交过了,而且我承诺过会对参加过训练营的同学进行资源扶持。


没别的,说到做到。


好奇之下我也问了下她,你不是销售出身,一个内部产品经理面对客户时是如何处理的?


她说一开始还是挺费劲的,最初去跟朋友公司的业务谈项目,发现自己只会介绍产品功能,最多就是按照销售给的 PPT 素材和话术去讲。


但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好,很难打动对方买单。


后来在我文章里看到训练营的信息,研究大纲内容后觉得自己有必要学习一下,所以就报名了。


她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把自己从过去的单一功能型思维往产品和业务型思维转变,这是在公司里学不到的。


功能和交互承载了业务逻辑,产品在场景中解决客户需求,通过用户故事体现商业价值和 ROI,她说客户非常吃这一套。


不仅如此,在和客户沟通过程中还能洞察到很多新的产品需求和机会,然后带回去继续迭代。


现在,她有 70% 的时间在公司做产品,30% 的时间在外跑客户,双向都有输入。


即有机会走出去接触一线,还能获得额外收入,又能提升做产品的能力,一举三得。


说实话,我觉得这样的公司挺难得的,老板比较开明,也愿意让利支持员工横向发展。


相比起把产品经理圈养起来的公司,真的强太多。


这么一来,她不仅没被裁,还相当于在公司里额外搞起了副业,可以说非常幸运了。


除了我这条线之外,她也复制了这个路径,同样以花钱学习的方式去认识新的人,然后接资源、转项目、最终变现。


在接近一年的时间里,花出去 4 万进行学习、投资人脉、扩大圈子,换回来的就是 13 万的回报,还是挺值的。


最后我们讨论了一个话题,那就是同样一笔钱,在消费和投资上的区别。


有人花钱是消费,有人花钱是投资。


就拿学习这件事来说,很多人被知识付费搞怕了,觉得这是消费,也有不少人觉得学完后没啥用。


不可否认,这样的事以及这样的人不少。


但也要思考另一个问题,同样的内容,为什么有的人学了有用而另外一些人觉得没用?


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匹配度问题,另一个就是投入度问题。


有一类人是守株待兔派,他们希望的是学习一次就等着奇迹发生,并不会改变过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总认为会有奇迹发生。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就好比上面讲的那个案例,同样一个机会,她们公司其他产品经理觉得不关自己的事,但她和少数几个人就真正行动了起来。


这个世界会奖励积极动起来的人,尤其青睐于那些主动思考和谋求变化的人。


有时候,放下一些偏见和执念,路子会宽很多。


推荐阅读:《 2 年了,竟然还有人没用过?
················· 唐韧出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木木说卡  ·  用上这张卡,冲顶钻石会籍!
4 天前
每日豆瓣  ·  这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点子
4 天前
顽主杯实盘大赛  ·  大娃封神一战
2 天前
顽主杯实盘大赛  ·  大娃封神一战
2 天前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  阶层固化,关我屁事
7 年前
IT高管会  ·  【高管参考】2017.08.24(星期四)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