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后浪
~先读书,后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道运  ·  【福运榕城】2月14日起,这条公交线路开通 ·  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后浪

过年这几天,去哪儿玩啊?

后浪  · 公众号  ·  · 2025-01-21 17:30

正文

2025

01/21

春节逛庙会

年味最浓



●●●



还有一周就要过年了。

但凡是个“老北京”,每到过年不能不提的娱乐项目就是逛庙会。其中已有 400 余年历史,位列“中国四大庙会之一”的厂甸庙会,更是人们计划体验浓厚年味的首选庙会。

每逢春节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北京南城琉璃厂就会有厂甸庙会,一年仅一次。它一直是老北京人的最爱,尤其是孩子,过年不去厂甸就好像缺少一台大戏一样,感觉少了很多年味儿。以前日常娱乐没那么多的时候,孩子们总是会在三十晚上熬一宿,然后大年初一到十五缠着大人,择日去逛厂甸。

厂甸在和平门外,这里在元明时期是烧制琉璃瓦的官窑旧址,所以此地又叫琉璃厂。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在此修建海王村公园,就是现在的中国书店的位置,也称为厂甸。据说庙会是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每当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为集市,一年之中,仅此数日,所以游人如潮。








厂甸庙会最吸引人的,首先还得是北京的风味小吃。什么艾窝窝、驴打滚儿、年糕、豆渣糕、豌豆黄儿、灌肠、果仁奶酪、大糖葫芦……简直是全北京的小吃大聚会。


01  艾窝窝






这个小吃在制作时,使用煮熟了的江米,冷却后揉成面团,然后搓成圆柱形,揪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剂子,在中间按下一个凹槽儿,里面放上芝麻、白糖或豆沙、豌豆黄等馅料,包住一捏,成球形,在上面点上红点儿,作为装饰,又黏又甜,非常符合儿童的口味。

商贩当场制作,动作熟练敏捷,包出的艾窝窝大小均匀,放在特制的小纸盒里,一盒装十个。为了防止互相粘连,盒内先撒上一层干面粉,因此做艾窝窝的人,脸上身上总是挂着一层白霜,连眉毛、眼睫毛都是白色的。


大糖葫芦 02






厂甸大糖葫芦的观赏和娱乐价值超出了它的食用价值。大糖葫芦总能让孩子高兴,但它吃起来就很不方便,那么长,得用手一个一个撸下来放在盘里才能吃。所以厂甸的大糖葫芦只有在春节的喜庆时候才卖呢。

小贩在做大糖葫芦时,一般会选大个的山里红去核,用长长的荆条串起来,表面刷上熬化的白饴糖而不是冰糖。白饴糖是用麦芽和小米为原料制成的糖,和关东糖是同一类。制作时用刷子蘸上饴糖,刷在串好的山里红上,白里透红,最后还要在顶端粘上粉红色或绿色的三角形小旗子。小贩在大箩筐上支起木架子,上面钻上圆形孔洞,把大糖葫芦插在孔洞里。小旗儿高高地迎风摇摆,十分耀眼,成了厂甸的一大标志。


03 炸灌肠






庙会集市上总是少不了卖灌肠的摊位,吃客也总是那么多,可见喜欢这一小吃的还是大有人在。但这大多属于一般大路货,真正想吃正宗的,还是后门桥的“合义斋”知名老字号要好些。

灌肠最初的做法是把淀粉加上香料、红曲粉调成糊状,灌进猪大肠里,上锅蒸熟,再切片炸。后来把猪大肠省去,只用淀粉、香料、红曲粉加水调和蒸成坨,再切片炸。再后来红曲粉也省掉了,就变成现在一个个灰色的淀粉坨了。虽然不用猪大肠了,但名称却留下来了,还叫灌肠。

原来约定俗成的炸灌肠油,都是用猪大肠油,这种油炸出的感觉酥脆,而且味道浓香。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知道了多吃动物油有损健康,遂改为植物油了,可口感也差了不少。








除了吃的,厂甸还有许多特色的玩具。如风筝、空竹、噗噗噔儿、氢气球。过了热热闹闹的春节庙会,卖的就少了。喜欢这些玩具的,就得趁着庙会这时候买回去。 逐渐这也成了风俗习惯,春节能买到的玩具,也成了孩子们最向往的年货之一。


04  琉璃喇叭






琉璃喇叭是用绿色玻璃做成的喇叭,有一个细长的玻璃管儿,在管儿的下端制成喇叭口形,整个长度有八十厘米左右,有点儿像冲锋号一样。撮口用力吹,声音很大、很尖细,小孩子是吹不响的,大人吹也得练习半天才能出声儿,所以买的人就比较少了。

卖这个玩具的小贩一般是用两个大而深的藤编筐,可以坐地设摊儿,也可挑起走动。筐上面加一 个木架子,木架上有圆形的插孔,也有用草扎成的圆柱,上面都是插玩具用的。


噗噗噔儿 05






噗噗噔儿是厂甸庙会特有的儿童玩具,根据它发出声音的方式和形状,也称“倒掖气”或“响葫芦”,据记载明朝就有了。它是用玻璃制成的,有球形或葫芦形,它有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儿,用嘴含着管头儿,一呼一吸即可发出噗噔、噗噔的声音。

噗噗噔儿是用紫红色的玻璃料拉成管状,再把前端吹成一个葫芦形或球形,趁玻璃料还没冷却变硬时,在底端微凸的平面上一摁,使底面略向内凹陷,冷却后即成。噗噗噔儿的底端玻璃极薄,在一呼一吸间,玻璃前后移动而出声儿,随着呼吸速度的变化,就能发出有节奏的“乐音”。

如果两三个大孩子一人吹一个,相互对吹,就好像有声部的合唱或对唱,又好像互相交谈说话,十分有趣,给欢乐的节日又增加了热闹的气氛。由于物美价廉,吹出来声音又轻柔悦耳,因此这种玩具很受大人孩子的喜爱。


06  风车






老北京又称风车为“吉祥轮”,关于名称的来历,有很多不同的传说,但在这些传说的故事中,都有“四季平安”“吉祥如意”的寓意。老北京春节的年味儿是很浓的,人们把放鞭炮和风车联系起来,写成一副对联,上联是“爆竹声声除旧岁”,下联是“风车阵阵迎吉祥”。过年放鞭炮买风车,也就成了北京城里的民风民俗了。

农民利用农闲的时候,就地取材制作而成。风车一转,带动小鼓槌击打小鼓儿,发出“哒哒哒哒”清脆的鼓声。一个高粱秆儿的架子上可以装二十多个风轮儿和二十多个小鼓儿,因为用的材料都很轻,所以见风就转,这么多小鼓儿一起敲打,声音可以连成一片,孩子把从厂甸买回来的风车绑在树上,或者绑在房檐底下,传得很远。这就是北京过春节喜庆的声音,为欢乐的大街小巷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除了吃喝,春节厂甸庙会上,书摊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07  书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