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画圈”之后,雄安,成为当下最具潜力的土地。
而在此之前,因为毗邻首都,雄安就成为了京东阿里的必争之地。
2015年11月17日,雄县经济开发区,一度被淘宝的橙色所淹没。
西区的一栋二层办公楼,被刷成橙色,周边沿街的路灯杆上,全是“招募合伙人”的橙色广告。
在办公室的楼顶,立着四个大字:农村淘宝。
阿里巴巴高层、地方政府领导、和村淘合伙人们,聚在了橙色楼前,宣布农村淘宝正式进驻雄县。
△2015年11月17日,雄县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开业
“我希望未来两年,能够为雄县当地培养1000位农村电商的从业人才,能够有更多个网络交易过亿的淘宝村”,农村淘宝天津河北大区总经理刘艳秋,在当时说得情绪激昂,引发一阵欢呼。
而京东,甚至比阿里更早的进入雄县。
2015年初,京东在华北地区的第一批“京东帮”服务店就开到了雄县。
村淘、京东帮,正是阿里京东征战雄安的第一步。
这两个都是什么产品?又预备在农村掀起怎样的风暴?
2014年,十一黄金周一过,阿里巴巴集团就在首届浙江县域电子商务峰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名为“千村万县”。
彼时,阿里巴巴高调宣称,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在全国一千多个县,十万个村推广农村电商,投资金额为100亿,这就是农村淘宝(简称“村淘”)。
其玩法,也非常有趣。
就是在农村开一些小店,一台电视一台电脑,农民想要买什么商品,村淘的合伙人就会帮他们在淘宝上选购、下单。
在闭塞的农村,阿里试图用这种小店的方式,来触达原本不用电商的农民。
京东紧随其后,同年年底,京东在一批县城推出“京东帮服务店”,主要面对4—6线市场,为农村消费者提供商品送货、安装、维修等服务。之后,又开始在农村招募京东乡村推广员。
而操作逻辑,和村淘几乎一致。
双方的农村争夺战,就此打响。
为了宣传,淘宝和京东曾以300元一面墙,可连续投放3个月的战略,在农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刷墙大战。
昔日村子里的小卖部老板、带孩子妇女,摇身一变,成为村淘合伙人(村小二)或者京东乡村推广员。
根据当前数据显示,截止今年4月,农村淘宝已覆盖全国29省、近700个县,3万多个村点;截止今年1月,京东帮服务店累计开店1700余家、覆盖2.5万个乡镇、45万个行政村。
从这些数据上看,广阔的农村大地,似乎已被红橙大旗插满。
阿里、京东这两艘巨轮,驶进农村海洋后,却成了一叶孤舟,泛起了一些涟漪,却没能掀起滔天巨浪。
在雄州镇中心大街的农村淘宝雄县服务中心的路两旁,电线杆上依然挂满橙色的“招募合伙人”广告。
△只是,广告上已落满了灰
挂在雄县路边的广告
已发展两年多的“村淘”和“京东帮”,如今在雄安当地的命运又如何?
如今在雄县,村淘已有近200个小店。
2015年11月,闫珍的村淘小店,在雄县葛各庄村开了起来。
在此之前,她是典型的农村主妇,在家带带孩子。
作为村淘进入雄县的第一个合伙人,她自称,自己是雄县近200小店中,做得最好的。
她的村淘小店不大,只有20多平米,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收发快递的小屋,另一边的小屋,只靠墙放着一排货架。
上面摆放着洗衣液等日用品,但品种和数量并不丰富。
一旦有农民来买东西,货架上没有的,闫珍就会帮助他们网购。
如果农民有手机,闫珍会让其绑定她的小店,货物直接快递到她的店内;如果没有手机,闫珍会在电脑上帮其购物。
靠着闫珍的热情推销,葛各庄村民在淘宝上的下单量,从0做到了日均70多单。而每单的返点和佣金,成为闫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闫珍在为村民介绍天猫上一款治疗关节炎的日本膏药
“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1万多”,闫珍说,这在农村,确实算不低的收入。
但好日子没持续一年的时间。
村淘原本有自己的APP,但从今年6月1日,APP下架,村淘并入手机淘宝,更名为“手机淘宝家乡版”。
阿里的目的,自然是想让农村用户纳入同一个体系中。
但村淘合伙人的返点,却也大幅度降低,闫珍的收入因此腰斩,“每个月只能挣到4000多块”。
“很多都快做不下去了”,雄县西河营村的村淘合伙人告诉一本财经,“80%的挣不了多少钱,一两千(每月)还是多的,大多都是五六百。”
这次,京东和阿里不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恶战。面对复杂的农村市场,京东同样也不如意。
距闫珍的村淘站点不到50米,就是京东葛各庄合作点。
△京东葛各庄合作点,卷帘门只拉上了一半
十多平米的小店,只在角落摆着一个货架,上面零散放着几瓶洗洁精、洗衣液,落满灰尘,顾客寥寥。
小店是本村医生兼职做起来的,旁边就是他的卫生室。
京东物流配送的快递员推荐的一家发展“不错的”的小店,也只是货架多两排,生意并不红火。
据多位小店店主称,当地做得最好的京东小店,每月收入是五六千。
两大巨头深入农村的野心,极为明显,他们的第一步战略,是将小店作为触手,渗透进农村,培养农民的消费习惯,收割最尾部的流量和用户。
第二步,除了将商品下达到农村,这些小店还有一个使命,就是将农村的农产品,再上传到电商,实现商品的上下互通。
第三步,也是最终目的,就是农村用户的数据沉淀后,再给他们提供金融服务,比如贷款、保险、支付等。
收割流量,商品流通,到最后的金融服务,这“下乡三部曲”,就是两大巨头的终极布局和野心。
然而,巨头刚迈出第一步,就遇到重重阻碍。
这些小店,改变雄安当地村民的生活了吗?
实际上,对于这个全新的事物,村民并没有表现出十足的热情。
首先,村民本身的消费需求就比较弱,仅有的生活用品消费,当地的小卖部、小超市也可以基本覆盖。
村淘和京东帮,当然可以提供更为丰沛的货源,但对于村民而言,柴米油盐,远比穿衣打扮更为重要。
而网购面临的问题,在这里同样存在,甚至更被放大:物流缓慢、商品质量问题、退换货麻烦等等。
“网上的东西没有质量保障,我还是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多位村民表示,他们更习惯当地的集市和超市。
也就是说,两个小店,提供的并非是村民最刚需的商品。
其次,对于网上购物这种新模式,村民接受度并不高。
在闫珍的村淘店里,一个下午进进出出来取快递的,大多是村里的年轻人,“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基本不用,或者很少用”。
而农村的“空心化”极为严重,守在农村的,大多是妇女老幼。
这就直接导致了,没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支撑,在比较小的村庄里,小店模式很难走通。
“一般要3000人以上的村子,小店才能有不错的收益”,闫珍称,之所以她开始的收益不错,是因为她所在的葛各庄村,人口达到6000人。那些月入五六百的村淘,村子大都比较小。
“巨头似乎并没有真正了解农村的需求”,一店主称,因此当地的渗透度并不高。
京东和阿里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转而开始新一轮的进击。
今年4月10日,刘强东在其个人头条号上宣布,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有一半在农村。
升级百万便利店有一定门槛,需要具备超市的营业执照,和30平米起的店面要求。
这也意味着,只要达到要求,“京东帮”的小店,也可以升级为“便利店”。
但对这次升级最有触动的玩家,大多还是农村当地的超市。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挂上京东的门牌,就可以接入京东的供货渠道。
百万便利店的浪潮很快蔓延到了雄安。9月29日,京东在河北保定举办了招商大会,吸引了来自雄县、安新、容城的一大批超市老板。
紧挨着雄安新区的固安,是京东开展各项新业务的一个试验田。
目前,固安已新开了8家京东便利店。其中7家是从原有的农村超市升级而来,1家是新开的。
一本财经走访了其中一家便利店,230平米,布满货架,和一个中型超市并无二致。
△位于固安孔雀城社区的京东便利店
京东高调升级运动后,就遭遇到阿里的反击。
8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线上平台天猫将通过品牌授权方式,搭建线下门店“天猫小店”,并宣称,国内实体“天猫小店”的数量将突破1万家。
阿里还提出一个有趣的玩法,叫“千店千面”。
如果店铺周边宠物较多,店铺就会侧重卖宠物用品;如果周边多是种菜用户,则选择开展蔬菜合作社。
从京东帮到百万便利店,从村淘到天猫小店,两大巨头都开始了因地制宜的升级之路。
这一轮的升级,巨头变得更接地气,更贴合农村的发展现状。
阿里京东的下乡三部曲,刚刚奏响了第一部。
随着战略的调整,下乡之路的战况,正在升级。谁将成为最终赢家?
因地制宜,能真正解决农村痛点者,可能会更胜一筹。
毕竟,农村不是试验田和莽荒战场,巨头在收割边缘流量的同时,也需要给农村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价值。
中国的风控,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
行业对于真正懂风控的人,一将难求,风控精英已年薪百万——风控能力,无疑成为含金量最高的技术。
你是否想掌握顶尖的风控技术,成为公司的核心人物?
你是否想成为真正懂风控的人?并能够年薪百万?
一本学院备受好评的6天的CRO培训课程,我们将最干货的课程和最精锐的导师邀请至上海,浓缩为三天两夜的CRO闭门培训,期待大家的加入。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