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研究
著有《大国诸城》
公众号
ID
: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原文发于2010年。校订后重发。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今年是中越战争四十周年祭。
四十年来,《高山下的花环》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已经成为中国伟大胜利的注脚。而在越南国内,也将对中战争,看做是越南一千年独立过程中的重大胜利,举国欢庆。
这是一种吊诡的现象。
兵者国之凶器,
战争是一种零和游戏,必然有胜负,甚至是双败的结局,而在中越战争三十年之后,拂去历史的烟尘,我们赫然发现,从更久远的影响的意义来说,
中越战争,最后却造就一种双赢的结局!!。
对于中国来说,
成功“教训”越南,成为中国腾飞的起点,
中国历四十年改革开放,即以越南祭旗;意外的是,对于“被教训”的一方越南来说,
与中国的战争,亦成为越南对外最后一战,越南从此告别旧时代,彻底开启步入现代社会的历程。
(1)“升龙”的历史困局
升龙是越南首都河内的旧称。越南与中国一样,以龙为图腾。升龙,寓意巨龙腾飞之意。
历经数十年的抗法、抗美战争之后,1976年,越南终于完成统一。而这两场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励了越南人的民族意志,复兴千年之国的愿望,使越南迫切希望找到“升龙”之道。
在某种意义上说,越南选择对中一战争,是其内外交困,以及无法突破旧时代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
在独立战争中,越南获得中苏两国支持最多,中苏之间六十年代即已经交恶,而其时越南抗美战争尚未结束,越南在中苏对抗之间,天平逐步偏向苏联,只是当时还需要借助中国力量,越南一直隐忍未发。
越南统一之后,即开始调整对外关系,在中苏交恶一方,选择一方,无论从“远交近攻”的策略出发,还是从国家利益出发,选择苏联,疏离已经与美国解冻的中国,都成为越南的必然。
越南在后殖民时代的后遗症。亦促使其选择武力对抗中国。
虽然法国和美国先后深陷越南的泥潭,但是,当时的全球主流,已经抛弃了殖民模式,当时的非洲,除了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之外,已经基本完成独立,全球民族国家,都已经逐步建立,越南在赢得独立之后,对于被殖民历史记忆犹新,未能认识到未来时代的国家交往模式,也未完成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而武装斗争的方式赢得独立的历史,使其不仅迷信武力,更是对被殖民充满警惕。
在此情况下,越南入侵柬埔寨,在东南亚的扩张,不仅是对中国的牵制,更是希望谋求获得地区霸权,结成“印度支那联邦”,成为地区霸主,以霸抗霸。
越南不顾中国在其独立过程中的巨大帮助,统一之后即逐步与中国决裂,甚至不惜以小搏大与中国一战,亦是这种殖民时代后遗症的体现。虽然中国早在50年代即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并且在后来推行不结盟、不称霸的国策,但是,越南一直对中国存在防范心理,而这种防范心理,则是深藏越南民族心理千年之久,上千年的“北属”历史,使越南猜忌中国对其殖民或者进行控制的可能,虽然中国从清政府时即放弃对越南的保护,越南仍然迫切希望通对中一战,彻底摆脱对中国的依附。
越南统一之后,精神领袖胡志明已经逝世,早年参加革命的黎笋接任,由于其个人及越南历史性的局限,越南当时的发展道路,既非印度式的完全成为西方式的亚洲翻版,亦非孙中山倡导的威权与民主结合的东亚模式,
越南奉行以俄为师的极端路线,未能适应时代变化。最后造就一种怪局,即面临崩溃的经济,以及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控制力,这种困顿又富有动员力的国势,极其容易以战争作为最终出口。
在内外交困之下,
越南与中国的对抗,已成定局。它既是冷战时代越南在中美苏大三角中身不由己寻找定位的必然,亦是其告别殖民时代的历史性条件反射,更是其畸形发展道路引导的必然结果。
(2)山口的中国
中国面临与越南类似的困局。
在内政方面,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国国运岌岌可危,数十年的发展道路面临严重挑战。民族信心亦跌入谷底,迫使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道路,重振民族精神。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抛弃以俄为师的道路,进行融入全球主流的努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逐步向西方靠近,中美苏大三角之间平衡被打破,中国与美国越走越近,而与苏联之间,既有大国之间的制衡与争端,更有发展道路上的巨大分歧。
为牵制中国,苏联于1978年11月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岛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越南出于“远交近攻”的现实战略利益,以及维护“社会主义正朔”的意识形态驱动,遂不顾中国曾经的巨大帮助和牺牲,宁愿背负“忘恩负义”的恶名,也要与中国决裂。由此,越南侵略中国的盟友柬埔寨;同时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排华”;并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制造边境冲突,侵犯中国领土。
作为曾经的“小弟”,越南的挑衅将中国置于火炉之上,严重挑战了中国本已失落的自尊心,中国如无回应,将丧失最后的尊严与信心;当时刚形成的新领导核心,其权威亦将受到严重损害,若无足够的权威,将无法发动后来深远而宏大的社会改革,亦丧失对全社会的号召力。
在此情况下,中国领导层希望通过打击越南,重新振奋民族精神。获得权力中心更迭后的新的政治优势与社会动员能力,同时,通过打击越南,彻底与苏联分道扬镳,下定最后决心,重新融入全球主流。重启百年现代化之路。
1979年2月17日,中国解放军动用20多万人的兵力,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获得胜利后,即刻撤军,给予了越南有克制的教训与打击。其后在边境持续了十年小规模交火,一直到89年彻底终战。
同年春天,邓小平来到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座城市神奇崛起。中国由此步入新时代。
1979,一场战争与一座伟大城市的诞生,绝对不是巧合,而是历史之河在某个地方汇流,激起巨浪滔天。
(3)现代化的血祭?
在中越战争之后,两国均获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作为不详之兆的战争,却成为两国国家战略的胜利。
在某种意义上说,
这场战争之所以无论胜败双方,都成为赢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是一种告别之战,中越双方都通过这最后一战争,完成了新旧时代的蜕变,战争本身的胜负变得不再重要,而通过战争的洗礼,开启一个新时代才有更伟大的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中越战争事实上赢得了中苏之争,并且通过教训越南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尊重,同时,与曾经的“同志加兄弟”的战争,使中国抛弃意识形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更加广交朋友,奉行均势外交策略。六十年代以来的“输出革命”所带来的第三世界革命盟主的地位告终。
而中国改革开放,亦以中越战争祭旗,中越战争不仅在当时百废待兴的时期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树立了新一代领袖人物的威望。同时,中国的威慑,造就了未来三十年的长久和平格局,为改革开放创造了历史环境。后来中国的开放,即从南方广东开始,而未来的北部湾开发,以及海洋战略,都将长久依赖本次战争胜利。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通过这场战争,表达了彻底融入世界主流的决心。中越之战,可以看作是中国对苏联模式的彻底决裂,从此,中国义无返开启现代化进程,开始全面融入全球化的主流。自此风潮一日千里。改革开放凡三十年,中国已经发生沧桑巨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前途不可限量。
中越之战,亦使越南完成现代化的洗礼。
当年越南加入苏联体系,而在90年代初,苏联却土崩瓦解,迫使越南调整其对外策略,越南于1989年从柬埔寨撤军,1991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1995年同美国互派大使并加入东盟,之后又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迄今越南已同170个国家建交。自此彻底告别冷战时代。
越南对中一战后,中国主动撤军
,中国亮出底牌,亦使越南消除了恐惧
,至今,很多越南民间人士认为,越南对中国一仗打得值得。越南自称打倒了日,法,美,中四大国,在某种意义上说,越南对中战争,使其确认了对中国的对等地位,免除了持续千年的内心恐惧。
更为重要的是
,战后,越南也开启其现代化进程。中国改革之后的突飞猛进,对越南造成了巨大震撼。
1986年,黎笋去世之后,旧的模式山穷水尽。越南濒临破产,重新上台的开明派阮文灵,仿效中国进行“革新开放”,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越共内部“亲苏反华”派遭到毁灭性打击,越南全面反思苏联模式,在借鉴中国经验基础上,加之越南统一不久,“南方系”中仍保留很多熟稔现代体系的改革人士,越南进一步加大了革新开放的力度与广度,国势蒸蒸日上,甚至在政治改革领域,越南走得比中国还要远。
在中、朝、越、古四个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唯有
曾发生战争的中国和越南先后走向现代化之路,使得中越之战,更象是一场现代化的血祭。
国家的兴盛,并非由于战争,但是,战争却开启了中越两国的兴盛时代。当时的对抗策略,竟然成为今日的双赢战略。
历史永远面向未来,未来不可预知。
原文发于2010年。校订后重发。
地址: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0-5-17/355188.aspx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中国最重要的十大战略城市(组)
广东VS江苏:谁能胜在未来 ?
中国的天时、天命与天道
罗天昊国与城
————————
微信ID:luotianhao99
洞察国家战略 关注城市竞争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