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确定2024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农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其余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力争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紧扣“转型提速”,夯实经济发展新基础。
一方面探索产业服务专班,深化助企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做好项目交地工作,深挖土地存量,靶向精准攻坚,打好“助企”+“项目”经济发展组合拳,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进提质。全力推动产业赋能。着眼我镇限上企业少、基础薄的实际,加大内扶外引、梯度培育力度,全力推动市场主体扩数量、提质量,对培育库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监测生产经营情况,推动规上企业数量大提升;落实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
,加快低效企业出清,力争全年整治低效企业15家,盘活面积120亩
。立足莱逸园和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初步形成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基础,谋划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平台;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着力在挖掘具有雅畈特色农产品上下功夫,
争取培育打响3至4个雅畈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全速促成项目赶超。以高质量项目引领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点推进双宏化工仓储物流区建设项目、新辰食品冷冻中心等项目建设
,点燃经济发展“主引擎”。抢抓公路、铁路项目落地赶超期,
奋力推进环镇南路东西沿工程、竹园矿运输道路工程建设
,放大交通区位优势,打通经济发展“主动脉”。整合乡土资源、赋能“文化共富”,
谋划打造“雅芗故里”家宴共享中心、汉灶-南干乐玩共富带等本土特色品牌项目
,项目先行引领百姓增收致富,蹚出共同富裕“新路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好精准“服务牌”,聚焦企业“痛点”、“难点”,深入实施班子领导包联企业制度,完善推进部门下企检查报备制度,广泛开展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合约审查等服务,尽最大努力为企业纾困减负。搭建多方“朋友圈”,建立驻镇部门、企业、银行三者之间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企银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供需对接,用驻镇部门服务企业的“小杠杆”撬动我镇经济高质发展的“大格局”。
(二)着眼“共富提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成立文旅共富专班,充分盘活“非遗古镇”资源,保护一条街,做强一处窑,带富一群人,振兴一个镇,以促进共富的坚实行动助推千万工程开花结果。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步伐。
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文化产业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在7月份前倾情打造串联寿溪江畔、汉灶古窑、神农康养、古镇老街等景点的旅游线路
;力争今年度培养10名包括乡创艺术家、种粮大户等代表性的新农人;依托斗牛、婺州窑、杜鹃王国等IP,在今年打造1套包括斗牛酒、桑葚果、杜鹃糕等具有雅畈特色的伴手礼,走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乡村农文旅发展共富新路。拓宽村集体消薄增收路径。一方面鼓励各村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集体存量资产,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储势蓄能,2024年力争总收入30万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以上的村达到22个,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个,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个;另一方面,规范“三资”管理,健全完善村集体承包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标等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设置负债警戒线,采取有效方法努力化解村级债务。补齐集镇发展建设短板。打好城镇风貌建设战,深刻汲取以往经验,通过“抓项目”,推进“补短板”,焕新集镇面貌。
借势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文化产业园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开发、
后陈地块商住开发、雅畈邻里中心落地
等契机,
进一步完善周边基础功能设施、提升镇域风貌建设、优化交通路网配置,让雅畈城镇建设面貌迈步新台阶。
(三)深化“治理提效”,开创平安稳定新局面。
推动目标量化、积案攻坚、初案化解,畅通基层治理路径,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擦亮社会和谐底色。量化治理目标,年初制定好年度目标,并将年度目标提前量化、拉单列表、倒排时间,力争全年进京上访零发生,赴省访3年来平均人数下降30%,重要节点敏感时期绝不能破防;深化积案攻关,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参与问题攻坚,对挂帅亲征并取得明显进展或实际成果的干部给予年底优先评优,激发全镇上下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多求实效,争取每年稳步解决1至2个历史遗留问题;强化初案化解,依托镇、村两级矛调中心(工作站)和民情民访代办站,完善和雅“1+4+X”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红色网格员”的积极性,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提升突发事件后的应急响应能力、反应速度,确保资源第一时间向突发事件倾斜,守护基层平安稳定。力争2024年初信初访就地化解案件率达到95%以上,努力实现2024年新增信访案件数较去年下降30%的目标。
(四)聚力“民生提档”,跃上优质服务新水平。
在扩大农村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基本服务覆盖面的同时,奋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能级,助推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健全完善基础设施。
借力甬金衢上高速、沪昆铁路外绕线等大型交通项目,完善周边道路、水电、供热、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
,筑牢民生服务提档提质的坚实基础;借助双宏等物流仓储项目的辐射力量,推动路网、仓库、人员等物流要素进一步向农村地域延伸;精准实施民生保障。通过充分发动村域网格力量、深度联动镇慈善分会等民政主体,做好困难群体摸排,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安排救助和慈善关爱;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对困难儿童及时精准帮扶,大力推动“奖教奖学”,保障残疾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优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布局,
加快推动镇卫生院“升级焕新”搬迁工程,借势推动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
总体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灵活优化就业服务。大力落实金华市就业新政策、推进大学生创业行动计划,通过搭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线下定期举办招聘会等帮扶措施,促进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双向交流选择,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力争“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创建;建立重大项目建设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尤其是持续经营型项目拉动就业的巨大作用,鼓励群众就业创业,将重大项目作为镇域就业新增长点,将文旅产业作为提升民生的重要力量。
(五)立足“生态提值”,塑造文明和谐新风貌。
聚焦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人文环境三大领域,深入推进我镇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提颜值。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实施好环境治理“六大工程”、生态建设“七大工程”。落实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开展秸秆焚烧、渣土清理、森林保护、“五水共治”等专项行动,狠抓蓝天、碧水、清废、净土工作落实。以武义江生态空间为载体,推动沿线各村的滨江景观打造,结合生态廊道,建设高品质的滨水空间。人居环境提分值。继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地,以一事一议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纵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网格交叉检查及奖惩制度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质效,力争2024年区农村人居环境检查中每月都有“十佳村”,“十差村”实现归零。不断提升雅畈群众对人居环境的评价满意度。人文环境提潜值。强化对于婺窑、斗牛、扎染、毛坦等非遗项目的保护、研究及展示,进一步挖掘非遗传统蕴藏的无限文化潜值,通过广泛开展传播古镇古窑及家规家训中的传统美德,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孝廉雅畈”等文化品牌建设,大力弘扬吃苦耐劳、忠孝重义、慈爱重德的和雅乡风,用非遗文化焕活乡村美育、弘扬社会新风,助推雅畈乡土人文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