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时评
青年关于国家、社会、生活的思考。提供有价值的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时评

秋收二三事

青年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9-10-11 18: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秋收二三事




想起之前跟X君聊天,聊到从前在农村干农活。X君说虽然小时候干农活很辛苦,但那时却一点没觉得辛苦,我听了觉得很不以为然。尽管人们记忆会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进行美化,但我想起过去农村的生活,依然会唤醒艰难痛苦的感受。


故乡在农村,小时候种地,插秧的时候要从秧田把秧苗拔出来,再插到水田里。拔秧苗的时候,坐在秧田里,脚泡在泥水,一泡就是一整天,经常泡到双脚发白发麻。秧田里蚂蟥又多,经常拔着拔着秧,觉得腿有点痒了,低头一看,一只蚂蟥吸在腿上,身子鼓鼓的,连忙扯下来扔远,又气又怕。


插秧的时候要一直弯着腰,不停的把秧苗插进田地里。一天下来,觉得腰都像要断了。


插秧(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对蚂蟥的畏惧,也因为拔秧和插秧都做的不好,父母很少让我去拔秧插秧。真正辛苦的时候是收割。


收割的时候,要把水稻割成一小捆一小捆,然后抱到脱粒机上脱粒。因为人少的话会忙不过来,所以都是一家人齐上阵。母亲在割稻子,我和姐姐把稻子抱到脱粒机旁,让父亲把稻子脱粒。


稻谷表皮粗糙,水稻的稻叶薄薄的一片片,很锋利。用手臂抱着稻子的时候,那些稻叶稻谷经常会在手臂上划出细小的血痕,又疼又痒。所以就算收割的时候天气很热,也还是要穿长袖衣服。但就是穿长袖,收割结束后,袖口手腕依然布满了细小的血痕。


家里有四五块水田,小块的水田还好,觉得很快就能干完,大块的水田的收割,要从早上天亮忙到晚上看不见天光。小时候觉得那真的是一件苦役,低头数着一排排待割的水稻,像看不到尽头一样。


现在去旅游,或者在旅途中,看着金黄的稻田觉得很美。小时候却一点没觉得稻田美,只觉得是手臂的麻痒和沉重的劳役。


收割稻谷(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那时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是,秋收时家乡有走乡串户卖西瓜的人。那时西瓜很便宜,五分钱到一角钱一斤的大麒麟瓜。一个大西瓜也才一块钱。有时父亲会买一个,割稻子时想着有西瓜可吃也算是很大的一个安慰了。但很多时候父亲却并不买,还说西瓜吃了和水一样,花钱买就是浪费。现在想想,父亲当时也是很想买西瓜的吧,但是为了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却忍住了,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心酸。

除了插秧、收割,稻谷成熟收获还需要很多辛劳的工作。施肥、打药水、灌溉,收割后还要曝晒、变成大米还要送到作坊里去麸。虽然很多事情父母都不让我去做,但看到父母辛劳工作后回到家,而我在家看了一天的电视,觉得惭愧和不忍。


而需要自己做的每件重体力劳动的活,对于年少的我都是很艰难痛苦的一种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



那时除了干活辛苦,物质条件也极度匮乏,因为自己家种地,基本上不去市场上买菜,吃的蔬菜都是自己家种的豆角、茄子、辣椒、冬天的大白菜和萝卜,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只能吃之前晒干保存的蔬菜,有时干菜也吃完了只有自家做的辣椒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甚至只能吃酱油拌饭。


穿的衣服也很匮乏,我穿的很多衣服是姐姐或者其他人淘汰的旧衣服,只有过年还有换季时才偶尔买几件新衣服。


之前建国七十周年时,有人谈论“胡温新政”,有人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有人抱怨正是这段时间开启了中国房价暴涨、环境污染严重的时期。对于我,对于作为农民的我父母,这段时期取消了农业税,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学杂费两免一补,这些很多政策我是真正享受到了。农民的家庭收入确实增长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很多了,所以还是挺感激的。


现在也有现在的困难,比如贫富差距大,阶级固化更严重,上升渠道变窄,但相比于小时候干农活吃的那些苦,痛苦程度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