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色影无忌
玩摄影的人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色影无忌  ·  尼康Z 28-135mm f/4 ... ·  昨天  
图虫APP  ·  OpenSeeGallery|殷莺:The ... ·  3 天前  
旅拍誌  ·  杨超越!你也太会选摄影师了! ·  3 天前  
Thomas看看世界  ·  世界尽头的冰山秘境!南极旅行拍摄攻略! ·  4 天前  
色影无忌  ·  摄影启示录|关于拼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色影无忌

2017SWPA伦敦行 雾都遗梦与乡村风尚

色影无忌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6-19 18:04

正文

作者 | ericzhang


4月份,2017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简称:SWPA)颁奖典礼于伦敦举办,今年是索尼世界摄影大赛举办的第十年,来自中国的参赛人数、获奖摄影师人数均创下了赛事举办以来的新高,感谢索尼的邀请,我作为官方报道团队和各位获奖的摄影师一同参加了此次2017SWPA伦敦行。

四月的伦敦天气已渐入佳季,雨水开始少了起来,一个好的季节即将开始。


闲暇漫步伦敦街头,感觉昼夜的温差依旧很大,在这个尴尬的换季时节,能感受到的依旧是街头形形色色、多元的英伦风尚。当然闲暇之余关于旅程的记录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来到伦敦,行前做了很多的准备,总想着在工作之余能够拍摄一些好照片,从拍照的器材到拍摄的题材,脑子里过了数遍。为了旅途方便此次携带了索尼A7RII机身、FE 16-35mm F4 Z、FE 24-70mm F4 Z、FE 55mm F1.8Z三支镜头,加上笔记本电脑等其他杂项满满一个单间背包,由于微单的轻便性还好不是很重,几日的活动和拍摄都毫无压力。


计划赶不上变化,之前脑海浮想计划去拍摄的城市风光题材,由于天气和时间的影响未能如愿。在参考主办方行程及与导游的沟通中,思路又渐渐打开。计划通过镜头与自己的所见、所感去小品伦敦,去体会时尚之都与最美乡村。于是乎、小品城市的镜头落在了泰晤士河沿岸(大本钟、伦敦眼、议会大厦、伦敦塔桥等),小品乡村则在科兹沃尔德周边(伯福德、水上伯顿等)。


下面各位就随我一起“寻雾都遗梦 品乡村风尚”吧!



走在泰晤士河畔,天空泛着忧郁的灰色,不是特别通透。很远听见吉他民谣的声音,顺着歌声的牵引,看到了一位街头歌者,伴着他的状态找了一个合适的角度拍摄了一张扫街的片子,神态是那么的自然,十足的舞台范儿。画面中景的一对情侣似乎在耳语着什么,也许是在讨论歌者。由于天气不太给力,图片背景色彩过于杂乱,我后期将它调整为黑白色调,吉他牛仔流露出浓郁的英伦复古风格。



沿着河堤向大本钟前行,海鸥与鸽子不时地在人群中穿过,人与自然生灵构建出一副完美画面。脑海瞬间闪过,我想要捕捉这样的情景。恰巧,一只海鸥落在了河堤上,休闲的情侣喂食手中的面包碎屑,1/80S就扑捉到了这一画面。远处古老的大本钟和议会大厦见证着这个城市从工业化到最低碳城市的变迁。



为了给这只可爱的海鸥来一张特写,着实花了好一阵功夫,从站姿、体位到气质一点都不能含糊,这是一只背依大本钟,脚踩泰晤士河堤,长腿细脖高颜值、极具英伦气质的——鸟儿。


上了威斯敏斯特桥,伦敦的两大景观不得不拍,红色巴士和大本钟(议会大厦)。这个画面也许被游客拍了千万遍,我想在其中找到一些不一样的元素。低照位、广角、索尼A7RII背屏取景、调高快门,待我想要的元素都齐备,“咔嚓”高速捕捉到了这一瞬间,静置的大背景前定格着动态的自行车手,画面准确而有力!



在泰晤士河北岸的维多利亚河堤,有两座浮雕墙,是为了纪念1940年的“不列颠之战”。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大规模空战,最终英国取得了胜利,1969年出品的电影《伦敦上空的鹰》也描述了那段悲壮的历史。那些为家、为国、为爱而逝去的人们用鲜血换来而今的和平与自由。画面中近景为浮雕墙上各异的表情与故事,远处是走过的一对情侣,这幅图片的立意就是想表现过去与现在两者之间的关系!



行走到亨格福德桥下,该桥是一座铁路桥,桥北端是查令十字车站,因而也被称为查令十字桥。大桥建于1864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画面中所呈现的是2002年在其两翼建造的步行桥。这张图片主要想体现画面的构图,它被分成了三个不等比例的三角空间,大桥延伸至远处,伦敦眼则交代了拍摄的地点。画面好似1和0,这让我想到了英国科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发明的可编程电脑。


晚餐定在了高~大~上~的OXO塔餐厅,位于南岸艺术区,泰晤士河的美景尽收眼底,想体验美食和美景真心不能错过此地,最大的缺点就是小贵!在楼下的艺术区无意间拍下了这张照片。高感下,A7RII所表现的画质着实不错,色彩、线条及金属质感个人较为满意!




一路行走,刻意错过为大家介绍泰晤士河畔极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伦敦眼,我想用它来做日与夜的交替,如同一天里的二十四小时。白天是旅游的热门观光体验地,夜晚是伦敦城市的光影标签。它建于1999年底,为庆祝千禧年而建,也被称为“千禧摩天轮”到夜间一圈蓝色的光带更增加了城市些许的梦幻气质。




入夜,伦敦眼正对河堤的情侣相互依偎,这是最好的观景点,这个硕大蓝色圆环是伦敦的杰作,也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期望。图片中一座方形尖顶带飞鹰的是英国皇家空军纪念碑,碑身记录了关于英国皇家空军的成立,碑顶用拉丁文记录着皇家空军的箴言“Per Ardua Ad Astra(译为:逆境中的明星)”。距离千禧年已过去了17个年头,蓝色象征着希望与梦想,祈愿这一方水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与议会大厦之间的马路上拍摄了一张红色巴士穿行的照片,2.5秒的慢门让巴士汽车的光影成为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流动的色彩与大本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若在时空里穿梭!



泰晤士河被誉为英国的“母亲河”,“她”静静流过这座繁华的都市,缓缓流向远方,注入北海。在这条“母亲河”上共建有17座桥,我觉得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将属伦敦塔桥,它是伦敦的名片。傍晚拍摄塔桥是不错的选择,桥上的景观灯倒映在水中上下呼应,如果天气好的话夜晚的天空也会透着蓝色,片子更有层次感,夜间的拍摄建议使用三脚架并手动对焦。



上了伦敦塔桥,夜风很冷,调整了相机的色温拍摄了这张照片,冷色调让城市更魔幻一些,河的两岸彼此排列着伦敦最标志性的高楼大厦,左侧最高的是碎片大厦,集设计美学与现代科技与一体。右侧第一座为对讲机大厦,2007年,该项目在接受公共质询时遭到了英国遗产协会的抨击,认为它是“伦敦最丑陋和最让人郁闷的建筑”。


围绕着泰晤士河沿岸的城市拍摄体验告一段落,从日到夜,感受到雾都百年的变化,每一处都可以将你带入并感受其中,过去与现在散落于这个城市每个角落,以不同的方式演绎,我们则从一个百年穿梭至另一个百年。


接下来的行程我将去品位英国的灵魂-乡村,最早受此类文化影响的是徐志摩1928年创作的诗词《再别康桥》,近一百年过去了,英国的乡村依旧,工业化的浪潮并没有将它毁掉。英国人对乡村的热爱造就了科兹沃尔德。



乡村的天气,天高云淡,一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在去往水上伯顿的路上我们路过伯福德小镇,它位于牛津郡,照片中是镇子的“高街”,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商街,在这里聚集了很多店铺,从餐饮、服饰到旅游、日常用品等。始于十七世纪的小镇,破旧的外墙与门窗、花草装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羁中透着雅致!



漫步在伯福德的大街小巷,每个转角、每个住户的庭院都能给你惊喜。这是我所向往的乡村生活。牵着自己喜爱的宠物与邻里打个招呼,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在小镇的拍摄用的是索尼FE 16-35mmF4Z的广角镜头,能够快速随机拍摄一些身边发生的故事,且有一定的冲击力。



小镇教堂的钟声不断,隔几条街都能听得到,顺着钟声直面眼前的是圣施洗约翰教堂,据说是当地的羊毛商人捐建的。在教堂的草坪一角选择开阔视野,还是背屏取景拍摄了这样一张广角照片。教堂今天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人们着盛装出席,最有特色的当属女士的帽子和男士的苏格兰格子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路标可以看出针对游客的服务一应俱全。离开伯福德,我的下一站将是号称英国“威尼斯”的水上伯顿。



英国的汽车文化由来已久,对此我喜爱至极,刚好水上伯顿有个古董车博物馆,便直奔而去。在这样美丽的乡村圆了小梦想,着实有点小激动。在博物馆的门口碰见一对父子在参观,快速拍下,整个画面故事感很强。说男人买车的升级之路最后基本都是英国品牌,不知你是否也同意这个观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