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天石,旅美华人,著名学者。
近期中国爆发新冠疫情,天石忧心忡忡,并对国内发生的抗疫进程,日夜关注。结合在美见闻,写了四大忧思。
不一定面面俱到,但是赤诚可见。
(1)
中国能复工吗?怎么复工?
按照疫情周期观察,目前正值疫情巅峰期时段。但是,除湖北之外,其他省份确认感染人数连续一周下降,这表明隔离工作的成效明显,另外治愈人数比例越来越高,死亡人数比例越来越低,这说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复工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整体风险可控,不复工反而会产生其他风险。鉴于目前除湖北外其他各省疫情控制基本稳定,有序复工是十分必要的。
要做到这点应当制定一系列预案规划,可以归纳成几点:
一是从哪些行业企业开始复工?
二是哪些地区的行业开始复工?
三是多少工人和部门复工?
人力排班和物流安排如何减少风险?厂房防疫设计如何才有效?接下来还需要把资金链的安排做好,避免租金、税金、现金中断的风险。尤其要有一个严格的预警计划,一旦发生复工导致复工后疫情加剧情况,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全部或部分停工。应当事先安排好厂区的隔离观察宿舍,及时保证疑似感染者得到隔离和照顾。有一个基本原则,鸡蛋不要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把能够分开工作的人群尽力分隔开,分开多班次上工,每次上工前都量体温,鼓励工人汇报健康情况。同时,尽量用本地工人上班,及时补贴那些无法上工的工人。
复工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经济就如人的营养供应,一旦中断就会造成免疫力下降,保障基本生活生产物资就能够保障抗疫继续推进,否则会产生社会失序。
只有保障社会稳定,疫情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产生效果,这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付出和配合。湖北复工程序应当更加谨慎,目前以周边省份供应湖北是最稳妥的做法。人类命运共同体平时说的不少,今天才让我们体验的如此深刻。
中国有
14
亿人口,无数老百姓的生计,我们不要每天宏大叙事,老百姓的生计才是最重要的。马虎不得。这是卑微的,也是真实的。
(
2
)疫情之后,中国医疗改革走向何方?
毋庸置疑,这次疫情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而且波及到全球经济,但是人们从中也获得意外的经验教训。
钻石公主号游轮上有
3117
人被困,确认感染者已经超过
130
人,每天都在快速增加,没有港口愿意这艘船靠岸,结果只好在船上进行隔离,导致大部分人情绪越来越紧张。船上的游客来自不同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带头把他们接回国,出现相互扯皮,看来这种情况至少还得持续
10
天。船员想逃离,游客关禁闭,集体情绪几近崩溃,媒体炒作加剧,疫情管理压力越来越大。各国和地区都说自己的医疗条件不足应付,例如,整个台湾地区能够派用的隔离看护病床最多只有五百张。
相比之下,这次疫情中全球发现中国医疗体制的一些突出特点。过去中国人羡慕一些国家的免费医疗,但这种免费医疗是以牺牲医疗品质为代价的,主要缺点就是排队看病时间太长,加拿大人看病往往需要等待几天到几十天,容易耽误病情,中国一般可以当天挂号当天看病,美国很少有
1000
个病床的大医院,而中国一些县级医疗单位就具备这种条件。中国各地区建立了许多大型医疗单位谋求降低成本,以量取胜保盈利,虽然往常被诟病不少,但这次疫情战斗中发挥了意外效果,除了武汉情况特殊外,其他各省均能及时安排足够医疗资源应对疫情。比如,武汉目前冠状肺炎死亡比率是
4.1%
,而其他各省平均死亡率只有
0.17%
。目前,战斗在武汉地区的医务人员据说多达两万人以上。
我的担心是,未来中国医疗改革,到底走向何方?
在美国,时刻看到特朗普阵营与奥巴马阵营互掐,所有的国家,都难以选择,包括全球最发达的国家美国。
全面免费医疗吧,容易把国家拖死,目前全球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很少。
完全的市场化,正如中国此前的改革方向,也是不行的。最后变为医疗机构为少数富人和贵人服务,失去了公共属性。
最好的结果,应该是大病或者重病免费医疗,一般病市场化,这样既解决了全民的死亡恐惧,又可以保持市场化。
当下,中国宣布所有新冠病人和疑似病人的治疗国家财政负担,其实就是临时选择了后一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疫情危机过去后,能否保持?
(
3
)如何辩证看待舆情?
作为一个电信行业的经济学者,从舆情管理和网络技术运用角度与大家谈谈疫情管理。
疫情往往让人感到恐惧,因为它来势汹汹,人们却不清楚未来发展走向,加上自媒体时代大量人为炒作,出现较强的社会情绪反应。大家要明白一点,任何疫情的变化都属于周期性的,第一阶段是潜伏期,人们短期内无法确认疫症病理,往往会错过最有效的防堵时限;第二阶段是高峰期,当人们都知道疫情时,大批带病者正在出现,形成治疗需求的堰塞现象,医疗资源调配失调,而治愈人数比较少,容易出现民众紧张情绪;第三个阶段是疫情缓解期,随着治愈人数不断增加,治愈过程缩短,人们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虽然疫情地域范围依然可能扩大,但程度已经大大降低,疫情管理进入巩固战果阶段。疫情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努力缩短疫情周期,减少每个阶段中的生命与物资损失,并且形成对未来疫情的防御能力。
从最近的情况看,形成一个智囊团队十分必要,专门负责各类信息处理和咨询工作,一方面给各级政府提供可靠指导信息用于决策,另一方面承担社会舆情管理责任,缓解社会紧张情绪,把工作人员的精力从媒体信息轰炸中解放出来,让政府官员专心于自己职责工作,不受媒体干扰。这方面美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有不少借鉴之处,比如,美国每年都会出现流感,
1976
年到
2006
年间每年因流感而死亡人数高达
3000
至
50000
人,这还不包括那些并发症去世的人数,但美国公共卫生信息局一力承担信息发布责任,避免让官员陷入疫情的信息困境,久而久之公众对疫情周期习以为常,疫情对于美国社会情绪影响极小。相比之下,现今中国信息来源混乱,反而造成社会紧张情绪。我建议建立专门舆情管理中心处理信息发布工作,让官员专心本职工作,让民众获得更专业而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不要让官员兼职去搞媒体,一线最紧要的的地方,更需要他们。而他们又掌握巨大的物资调配能力,社会动员能力,这个方面不能分神太多。
疫情管理非常强调专业人士的作用,首先是信息渠道必须由专业队伍把关,严格识别带信息的真伪。乘机造谣沽名甚至行骗,在自媒体时代尤其突出,一旦失控就会导致连锁反应,制造社会紧张情绪。舆情管理团队应当把稳定社会情绪作为疫情管理的最重要环节,疫情本身是周期性的,最终一定会结束,但社会情绪却是没有周期的,不良情绪往往会留下社会舆论隐患,甚至牵扯到其他领域。
我个人曾负责管理电信咨询平台,对这种情况比较熟悉,美国大企业都有自己的公关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国家疫情管理团队当然也应安排这种职能专员。中国是大国,也是各种不良信息泛滥的国家,这些不良信息具有很强的自我繁殖特点,随着疫情周期不断变化发酵,专业舆情管理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机构,要做到分层分块管理,无缝隙防御,大数据和人盯人结合。
要诀:既要容忍言论自由,又要捍卫社会稳定。
既要鼓励各种声音出现,促进工作改进,社会改革。又不能让阿猫阿狗的骗子,各种骗钱的,骗捐的,制造极端谣言扰乱社会,都不允许。
美国公共卫生信息局非常善于把握新闻主导权,以专业知识制高点应对各方媒体和信息,值得中国相关部门借鉴。
还应建立疫情时期文档以便日后追责,美国对于疫情谣言是要起诉的,值得中国参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短期突击骗捐的,一到手就无影无踪,事后一定要从追索到底。这个时候骗黑钱,良心何在?
(
4
)如何建立全面的疫情管理体系?
随着春天逐步转暖和治愈效果提升,加上武汉封城的明显效果,疫情管控已经迎来曙光。我们由此获得的数据越来越多,我们的数学推算也就越来越精确,社会情绪也会逐步平复。这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宏观管理措施沉下去,变成微观管理行为,并且形成规章体系,指导我们的实际疫情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