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PMCAFF专栏作者
836488572
出品
如果问我过去一段时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交互方式有哪些?我想说的有两个:一个是微信的文章浮窗,在阅读文章时,如果有紧急信息需要处理,可以把文章加入浮窗,想再次阅读时,点击悬浮按钮就会打开文章,方便用户在文章和聊天页面之间切换。另一个则是知乎把“左右滑动”切换回答改为“上下滑动”切换回答,然后招来骂声一片,同时为了告知用户交互方式的变化,也加入了悬浮按钮方便用户快速切换答案。
说到悬浮,我们会联想到悬浮窗、悬浮球、悬浮按钮这些名词术语,但究竟什么是悬浮却并不十分明确。在Material Design关于层次&阴影规范的章节中,悬浮操作按钮(Floating Action Button,FAB)的海拔高度(elevation)定义在5-12dp之间。但我个人认为,悬浮是相对的,只要上下层元素之间有各自特有的运动规律,那上层元素就可以称之为“悬浮”元素,比如导航栏、标签栏相对于内容区就是悬浮。
在PC上,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系统级的悬浮窗口(如360加速球、搜狗输入法工具栏、百度云盘悬浮窗等)以及一般网页上的悬浮按钮(如回到顶部、联系客服等)。
同样的,在移动端,悬浮窗口也可以分为系统级悬浮和应用内悬浮两种类型。在iOS中,悬浮球叫做「Assistive Touch」,可以用来实现返回主屏幕、调出控制中心、锁屏等功能。而 Android 系统更为开放,功能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比如MIUI已经内置了悬浮球功能,可以用来实现返回、截屏、锁屏等功能。很多第三方的内存清理应用也类似,只是需要获取相应的系统权限。移动端的应用内悬浮更为常见,将在下文详细介绍。
承载页面重要操作
可以是单个按钮,也可以收纳一组具有相关功能的按钮(可展开收起),通常用来承载与当前页面相关度最高、最常用、最重要的操作。以新增、发布为例,简书为引导用户生产出更多优质内容,把“创作”这一重要功能用悬浮按钮的形式着重呈现出来。点聚导航方面,钉钉的DING则聚合了创建日程、创建任务、创建DING三个重要操作。
按理说,大部分中国网民早就被灌输了“上拉加载,下拉刷新”的概念,可作为互联网人才聚集地的脉脉,依然在列表页面中加入了“刷新”悬浮按钮作为下拉刷新的补充。这种做法的动机不好揣摩,一方面,如果需要下拉太久才能回到顶部,用户会不耐烦;另一方面,在上拉加载的过程中,用户所看到的信息实际上也是在不断补充更新的。此外,很多非电商APP,如果加入商城模块,一般也会把“购物车”图标做悬浮处理。
锚点定位
在移动端进行长列表浏览时,同样会遇到返回顶部的需求,目前有比较多的替代方案,比如双击状态栏回到顶部,双击底部标签栏的特定标签等,但因为隐藏的比较深,一般用户并不知道这些用法。如下图:在京东商城首页,点击“推荐”悬浮按钮,可快速到达“为你推荐”区域;点击“刷新”可刷新页面并回到顶部,同时支持双击状态栏回到顶部;在商品详情页,则可以通过点击回到顶部按钮实现回到顶部。
用于强提示
为了更大程度的引流和转化,可以使用“悬浮图”作为运营活动入口,悬浮图与悬浮图标的使用类似,只是形状更不规则,更注重运营氛围的营造和视觉表现。美团打车领劵入口就使用了悬浮图,而且做了动画效果,晃动的红包加上左右移动的汽车,十分醒目。网易云音乐的新消息提示除了使用小红点外,还结合了悬浮气泡,提示性更强。很多App的导航栏下方、列表上方或者页面底部会悬浮着一个横幅(Notice Bar,通告栏),能常驻显示直到事件结束,也属于强提示的一种。
支持多进程操作
随着单个应用内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任务多开和用户在多任务之间的切换问题就随之而来。比如YouTube在浏览视频列表时,正在播放的视频会缩小成悬浮窗在底部标签栏上方常驻并继续播放(可暂停可关闭),而国内的主流做法是随着页面滚动自动播放下一条视频(自动播放那个完整显示在当前页的视频)。推测其背后的原因,让用户少一步操作倒是其次,更多还是为了虚荣的播放量。当然,视频内容的长短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和视频小浮窗类似的还有语音通话悬浮窗、音频播放浮窗、微信文章浮窗等。比如进行微信语音通话时,可离开语音界面进行其他任务,而语音浮窗会微缩显示。在MONO、SOUL中,播放音乐、音频和其他非冲突性操作可以同时进行,在进行暂停/切歌等操作时,MONO需进入音乐播放器页面,而SOUL的音频播放悬浮窗可直接进行暂停/切歌操作。在我们希望给用户打造沉浸体验感的时候,用户可能希望做到一心多用、提高效率。
满足产品定位与调性
开篇我们就说过悬浮的定义十分宽泛,所以就会有些不算严格意义的“伪悬浮”,他们只是去掉了一些背景层,以便让更多的内容透过去,比如高德地图、滴滴出行。另外一些则可以认为是基于产品调性做的视觉风格处理,如站酷、美食杰等。
经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在进行悬浮球设计时需要注意的点。
1.尺寸与形状
在满足最小视觉尺寸和可点击尺寸的基础上,可根据不同机型适配不同的大小,以便在视觉上突出悬浮按钮的重要性。形状变化是指对不同使用场景的处理,以知乎为例,首次进入答案,“下一个回答”是比较大的圆弧按钮,如果使用了上滑切换答案,则变为原型图标。